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正在阅读:为知识分子画像,为人生百态写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为知识分子画像,为人生百态写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2-30 09: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烈鹏

  打开著名作家格非的长篇小说新作《月落荒寺》,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感到手中的书卷具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不妨把作品当成一个现代寓言来解读,不难发现,作者探讨的是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命运。《月落荒寺》篇幅并不长,仅有13万2千字,但留给笔者的审美享受和思想震撼,却是强烈而巨大的。掩卷沉思,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映现眼帘,挥之不去。作品宛若从字里行间伸出了一双无形的手,一次次将读者拉入它所创设的人物画廊中。笔者认为,这部作品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成功地塑造了类型多样、面目各异的知识分子形象。

为知识分子画像,为人生百态写真

  一是传统型,以林宜生为典型。

  林宜生是哲学博士,原本在京城一所理工科背景的大学里负责公共政治课教学。但由于对中国古代文献和老庄、王阳明、佛学等颇有研究,到了新世纪,委身市场谋生,在各类培训机构里讲授传统文化课。“林宜生总有办法让听课的政府官员或企业老总时而笑得合不拢嘴,时而正襟危坐,目眩神迷”“一年之中,林宜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奔波于全国各地”“每年将近一百万的讲课收入”……这些无不说明,林宜生是一名腹有诗书的知识分子,也是一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很好的成功人士。

  也许是长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染的缘故,林宜生的观念和行为比较传统,保存着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或底线,但也承受着现代化的冲击。在爱情上,他经历了三段婚姻。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次是过错方。即使是在黄山,面对赵蓉蓉的风骚体态和欲望告白,他还是想起“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的忠告,最终理智战胜了欲念。

  在亲情上,林宜生像古往今来的所有父亲一样,真心疼爱自己的儿子。为了不影响儿子伯远学习,为了让儿子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他一度隐瞒了离婚的真相,甚至不惜背上黑锅,遭受儿子误解。他善于和儿子沟通交流,当听到儿子与蓝婉希险些偷尝禁果,但最终冷静克制住时,不禁大加赞赏。开明的态度与传统的思想,在这里实现了深度融合。

  在为人上,林宜生一方面洁身自好,坚守底线。例如,对安大夫提出的要求某老总独生子到他名下读研的请托,态度鲜明,严词拒绝。另一方面,没有完全摆脱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影响,参加了一个不定期聚会的固定的朋友圈。同时,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甚至没有抵抗千百年来的江湖文化,在向赵蓉蓉讨债的问题上,错误地同意让黑社会势力去摆平。

  在命运上,林宜生也有许多痛苦:妻子白薇被加拿大人派崔克所勾引,移情别恋,红杏出墙;母亲对他所谓收受学生礼物行为的检举揭发,以及通过信件、电子邮件等手段进行的无休止纠缠;爱人楚云因为奇特的身世,被人绑架、蹂躏,突然失踪;自己长时间遭受抑郁症的折磨,久治不愈……而这些,恰恰是传统文人容易遇到的不幸和悲哀。

  作者正是通过对林宜生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深刻地展示了东西方文化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主流文化与江湖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是现代型,以楚云为代表。

  楚云的性格特点,通过两条线索得以展现。

  一条线索是她与林宜生的爱情故事。楚云在芝加哥学习、生活几年,比较主动地拥抱西方文化。回国后,她在新东方做外语老师,因为给伯远补习英文,与林宜生相识。她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并未丧失自我。她的知识面,“并不限于日本俳句、白居易和帕斯卡尔”,而且对德彪西、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大师的作品也是如数家珍,让林宜生心生爱慕。她对林宜生是真心的,同居以后,用心打理林宜生的家庭生活,特别是真诚地与他的儿子伯远相处。当伯远希望院子里能种上美国绣球,但整个北京城难以找寻的时候,她不惜动用辉哥提供的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特殊手段,驱车昌平购买苗木。当伯远在阅览室聚众看毛片,即将受到校方严肃处理的时候,她敏锐地抓住校长把柄,挺身而出,巧妙搅局,使得事情不了了之。当自己被寻仇的黑帮诱骗、凌辱并严重毁容以后,为了不给林宜生添堵,她选择了永远离开。

  楚云与林宜生的爱情经历,把她的美丽温柔、博学多才、诚实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同时标明了楚云的人生态度:对传统文化“林宜生”依然爱慕,也愿意帮助;但作为现代型知识分子,命中注定,她难以和传统的“林宜生”永远结合。

  另一条线索是楚云与辉哥的传奇故事。楚云是弃婴出身,是辉哥在放学路上发现并抱回了她,是辉哥的奶奶和父母收养了她、宠爱着她。养父养母去世后,楚云得到了辉哥像亲哥哥一样的真心关爱和拼命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深切感受了江湖险恶与命运多舛。楚云最终为辉哥的仇家所劫持,遭到了令人发指的摧残和折磨,失去了美貌,也失去了爱情。楚云与辉哥之间发生的故事,说明楚云对人伦社会难以割舍,也昭示了现代型知识分子受封建人伦伤害的命运结局。同时,这更是现代文明对封建思想、江湖文化无声的揭露和控诉。

  三是堕落型,例如白薇和周德坤。

  白薇是海淀区一所文科大学的老师,有过在波士顿和日本生活、工作的经历。她崇洋媚外,对波士顿带有甜味的空气、奈良大街上成群结队行走的麋鹿盲目推崇,对加拿大国籍心仪已久,对祖国的称谓也悄然发生变化。她自私自利,明明是因为自己“没忍住”而导致离婚,但在财产分割的时候,依然悉数卷走丈夫三百多万存款,给丈夫和儿子留下的,只是难以催要的二十八万元债权。她为人虚伪,被加拿大人派崔克抛弃后,只向国内的亲朋好友宣布喜得贵子的消息,只对加拿大的儿童福利赞不绝口,但对再次离婚的事实刻意隐瞒,以求精神麻醉,自欺欺人。

  同时,白薇也是个悲剧人物,移居国外后,婚姻上屡遭不幸,最后嫁给了一个年纪比她大很多的退休工程师,情感上并不幸福;经济上长期拮据,“放弃自己的教授职称和学术研究”,没有正式的工作,“依靠一个年老工程师的退休金度过余生”。 白薇由于传统文化根基不深,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委身失守、丧失自我。她左右失据、寄生乞食的悲惨结局,实则将作者强烈的批判意识生动地凸现了出来。

  周德坤是一名画家,也是一名艺术策展人。他的传统文化修养不够,主动投身市场经济,接受了享乐主义等一些腐朽的东西,衣着新潮,住宅豪华,精通茶道,养尊处优。他善于用塞红包等低俗手段,频繁地拉拢官员为自己的艺术活动站台。他生活作风不检点,“在女人的事情上,有一点重口味”,连自家的保姆老宋也不放过。与老友查海立的遗孀赵蓉蓉,更是一拍即合,勾搭成奸。他卑鄙下流,为解决自己遭遇老宋的丈夫和儿子反复纠缠的棘手问题,居然主动联系“送花人”,通过不法手段,实现个人意图。可以肯定地说,周德坤是一个三观不正、在人生路上严重跑偏的知识分子典型。

  四是虚假型,李绍基是个例子。

  李绍基是一名领导干部,起初升迁速度较快,官至正司级且极有可能“更进一步”,后来因为一些问题,不升反降,调到了老干部局。在仕途不顺的情况下,李绍基与一帮知识分子混在一起,从中寻求精神寄托。这说明,他对传统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理解不深,缺乏传统知识分子的操守。

  李绍基先是靠写毛笔字排解心中的郁闷,居然练就了一手漂亮的颜体;继而迷上经文,迷上茶道,迷上了养热带鱼,甚至发展到了连上班也不愿去的地步。后来,随着某位“大领导”被突然宣布双规,他的命运出现了根本性逆转。东山再起后,李绍基热衷于以光鲜形象出现在官场,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与当初的文人朋友保持了距离。李绍基展露的,是不折不扣的伪知识分子嘴脸,他的所作所为,说到底是文化的悲哀。

  五是理想型,体现在杨庆棠身上。

  杨庆棠是“骨灰级”古典音乐发烧友,《天籁》杂志总编辑兼乐评人。他一表人才,谈吐不俗,举止合度,风雅得体。“庆棠的话题总离不开音乐”,对音乐的研究十分深入。杨庆棠的出现,也总是与音乐有关。

  在作品近乎神秘的叙事中,正是杨庆棠与楚云的讨论,才或明或暗地引出了乐曲《月落荒寺》的主题;正是杨庆棠在楚云失踪两个多月后收到的信息,才昭示了音乐的神奇力量;正是杨庆棠在圆明园荒寺边举办的中秋音乐会,才赋予了故事以象征的意蕴和深刻的内涵。由此可见,作者的思考是,知识分子要立足专业、参与建设、执着理想。作者通过杨庆棠这个人物形象,寄寓了“被音乐提纯”的美好希望。

  《月落荒寺》值得品味的,远远不止于此。然而,“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在这部作品的诸多亮色中,最突出的,还是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作者张烈鹏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为知识分子画像,为人生百态写真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民族智慧到人性探索:中国抗战题材电影创作的三重叙事

  • 绘就生态新画卷:漓江画派的审美华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