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鲁迅小说里藏着一位现代诗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重温经典 > 正文

鲁迅小说里藏着一位现代诗人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1-21 13: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骆冬青

  不久前,由北京三十五中创作的民族交响音诗《民族魂•鲁迅》首演成功,将民族管弦乐与白话诗词相结合,来表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备受关注。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一生著述颇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小说里藏着一位现代诗人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狂人日记》有一篇文言序,叙述者似属于时代转折点上的人。但白话文一开头,就将我们带到了现代的情境。古典的月光,一旦接上“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便令人陡然心惊,下转一句“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此处,“爽快”得怪哉!这是精神觉醒么?赵家的狗看“我”两眼,让这“有理”的“怕”更加恍惚游移。

  窃以为,这个开头无需再分行,就是精妙的现代诗。

  那种神经质般的敏感,那种对物的无感和忽然的锐感,那种突然陌生和茫然醒悟,岂非现代诗歌内在精神特质的重要方面?或曰,西方的“荒原”感,来自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传统价值观逐渐衰败,新价值观尚未建立之际的绝望。狂人所处境遇,正是如此。借着狂人之口,鲁迅咏出的乃是现代之诗!

  这部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作的小说,其实是诗性的,“于无声处听惊雷”,惊雷阵阵。当我们在震撼中忽然警醒,往往却忘掉了其诗性的特质——“无声”——传统的音韵消失,与“无声的中国”相合拍的,是荒原般的呐喊。这是中国现代诗诞生的标志。

  此作的结构,亦是诗性的。鲁迅以一种特殊的冷冽,将十三节文字形成了特殊的断裂与耦合。断裂,以割开生活的剖面,展现出某些意象。例如“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等等。不同于中国古典诗歌,鲁迅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新的诗意。而借着这种现代诗的形式,中国传统小说的套路被彻底打破。这是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上最大的贡献。

  许多人认为,诗人鲁迅是在《野草》中呈现的鲁迅。笔者却以为,小说家鲁迅内心蕴藏的那位诗人,更充分的表达形式,还是小说。以现代诗的方式结构小说,恐怕是鲁迅小说创作冲动的深层奥秘。《野草》中一些篇章,便带着鲁迅构思小说的影子。姑且不论其中的叙事性文字占有绝大多数的分量,就是纯粹抒情的文字,也深蕴着那种“情节”与情感节律的转换关系。解读《野草》,从小说的现代性诗学着眼,或许是一种重要途径。

  例如,“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短篇小说《在酒楼上》,有着《野草》里《雪》的精魂。再如,“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静地躺着,合了眼,闭着嘴,口角间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着这可笑的死尸”“敲钉的声音一响,哭声也同时迸出来。这哭声使我不能听完,只好退到院子里;顺脚一走,不觉出了大门了。潮湿的路极其分明,仰看太空,浓云已经散去,挂着一轮圆月,散出冷静的光辉……”短篇小说《孤独者》中,是否也有《野草》中关于死亡、关于秋夜的影子?不好说。但是,其中之诗意一脉相承。

  鲁迅的小说,形式相当自由,有些似乎是对体裁有意蔑视。正如他的杂文、散文、散文诗等,皆有此倾向。个人认为,这正是鲁迅错综诸体而进行的独特创造。《野草》中,恐怕并非皆是散文诗,有的乃是杂文,以及其他体式的文字。其因由,当与章太炎解构主义式的文学观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鲁迅接受的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所以,在小说中,以现代诗歌的意象,解体了中国古典诗歌,更以诗性的构思,解放了小说的形式结构。

  于是,我们有了《伤逝》这样的诗体小说,有了《白光》《社戏》《鸭的喜剧》等带着淡淡诗意的小说,更有《故事新编》这样以现代诗性重构中国古典的小说。福楼拜说,凡小说家,最初均是意欲写诗者。可是,在小说中是否融化着诗意的冲动,则是另一回事。以现代诗的用意,形成冲动,构成小说之魂,则是鲁迅独擅之秘。

  鲁迅小说中一些特别的细节,每每为人称道。例如《明天》中,单四嫂子在她的宝儿死后,“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这似乎不是一个粗笨无文的妇女的感觉,而是作者渗入的某种现代感。尤其是《阿Q正传》,当阿Q面临观摩死刑的人们时,“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他不由想起四年前在山脚下遇见的那只饿狼的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这已经是诗了。这是传统诗学难有的诗意,蕴含着异化、冷峻、震惊,尤其是那种穿透灵魂的哲思。

  这些现代诗的精魂,飘荡在鲁迅小说的天际,有点疏离、怪异,甚至令人产生某种不适感,可是,又深深地契合鲁迅小说的特质。如果将其取出,小说便失去了一种魂魄。正是这位现代诗人,乃鲁迅小说中那个不可或缺的影子般存在。(骆冬青)

 

  鲁迅小说里藏着一位现代诗人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