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笑的风》:风从何处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笑的风》:风从何处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2-07 10: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烈鹏

  抛却琐事,静坐书斋,拜读“人民艺术家”王蒙的中篇小说新作《笑的风》,顿觉有风吹来,势头猛烈,思想感情的湖面转眼间波涛汹涌。

  风从何处来?细读文本,笔者至少感受到以下几点——

  爱情之风。作品的开端就紧扣题目,写时年十七岁的高中生傅大成所听到的女孩儿“笑的风”。“这个夜间的笑声清脆活泼,天真烂漫,如流星如浪花如夜鸟啼鸣,随风渐起,擦响耳膜,掠过脸孔,弹拨抚摸身躯,跳动了思绪。风因笑而迷人,笑因风而起伏。然后随风而逝,渐行渐远,恋恋不舍。”这实则是傅大成青春萌动之际的情感之风。

  接着,作品描述了傅大成的两段婚姻:

  一段是与渔村美女白甜美的婚姻。白甜美长得俊,家庭成分却不好,最终沦为大龄青年,并在传统的父母包办模式下,与小她五岁的傅大成结婚生子。她勤劳能干,善于操持家务和经商挣钱;读书不多,只是完小毕业。傅大成迷恋她美丽的肉体,也欣赏她高超的厨艺,但与她无法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缺少精神层面的共同语言。因此,对于这个乡村大媳妇,傅大成先是躲避,再是厌倦,最终分道扬镳。耐人寻味的是,当繁花散尽,小说情节推进到尾声的时候,写傅大成计划为白甜美扫墓过冥寿、开办中国婚姻博物馆,则又昭示了爱情之风的复杂多变。

  另一段是与京城副教授、作家杜小娟的恋情与婚姻。杜小娟秀美、灵韵、浪漫而执着,风情万种,才华逼人。傅大成与她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由精神出轨逐步发展为偷尝禁果,公开同居,进而重组家庭。傅大成从杜小娟这里,一度收获了丰盈的精神生活。然而,随着杜小娟私生子立德的到来,两个人的距离日渐疏远。结局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完败于血肉相连的亲情,沦为相隔千里的日常问候和不痛不痒的抒情标签。

  傅大成经历的婚姻生活和爱情之风,凸现了他灵与肉的感受、梦与醒的境况,同时也发掘了形形色色人物的人性蕴藏。

  文艺之风。小说的主人公傅大成是个著名作家,他的人生旅途,自然而然地就携带着文艺之风,彰显着不同时期文学艺术的体征和风尚。

  作品先写1958年,傅大成诗歌《笑的风》引起的波澜:因所谓“格调不高,影响不好”,导致他“没能入党,也没有担任团委副书记”。继而写1966年,“政治运动开始,才到Z城供职的傅大成,由于写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文艺作品,被斥为放毒若干若干”“后来由于他自学成才,在修自行车上有卓越成就贡献,大大改善了形象”。

  1978年,傅大成发表一诗一小说,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文学黄金时代的天之骄子,这才有了他日后的北京之行、上海之约、欧洲之旅等轰动效应,有了他出版一本短篇小说集、一本诗歌集的更大成果,有了他与才女杜小娟之间的风流韵事。不仅如此,傅大成还指导白甜美,蹭着李谷一歌曲《乡恋》的热度,开办“乡恋茶室”,赚得盆满钵满。尤值一提的是,作品写到了傅大成的女儿小凤。这位紫丁香女声小合唱团的青年歌手,对傅大成红杏出墙强力抵制,对杜小娟心怀仇恨。然而,她偏偏唱红了杜小娟的诗《只不过是想念你》。小凤的逻辑是:“我很喜欢。想多了就什么也做不成了。”这些情节,曲曲折折,真实可信。新时期文学艺术风生水起的走势、枝繁叶茂的热闹,由此可见一斑。

  新世纪以来,“傅大成杜小娟,文章越写越得心应手,调性高昂,销量看涨级别涨,版税充盈情更盈。杜小娟的小长篇《孵蛋记》发表了,大成很激动,文坛反应平平,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突破,见新不新,见怪不怪,各领风骚三五天罢了。”这段话,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多元化格局下文学艺术呈现的新风貌、新特点、新规律。

  时代之风。作品以傅大成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书写了从1958年到2019年间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令人钦佩的是,作者将这种宏大叙事放在汹涌澎湃的时代洪流中来完成,将一个人的人生遭际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来推进,向读者徐徐展开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时代风云图,艺术地再现了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的沧桑巨变。这就使得作品有了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沉甸甸的思想艺术价值。正如《人民文学》2019年第12期《卷首》所写的:“《笑的风》是一部显然具有长篇容量的中篇小说,饱满的不仅仅是中国和中国人所经历的历史生活信息,更在于看似随处溜达的视角和活泛如水的语言之上,在主要人物的履迹和奇闻中,旋起五十余年的时代之风。”

  (作者张烈鹏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无尽的尽头》:看到法律背后的人

  • 《吃饱记》:一只猫眼中的历史褶皱与人间烟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