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一莺一燕分春色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2-12 09: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四季变化万象更新,是自然界的常态。人处其间,既受自然规律制约,体现出与自然万物共有的常态性,也因人的社会性,体现出不同于自然物的特殊性。在《红楼梦》中,通过情节的生动展开,力图把人和自然万物同与不同的两面性及其交织具体呈现,这成为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红楼梦》开头表明,为区别于史书,采用了“无朝代年纪可考”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说,有关情节的时间线索,比如在年、月、日记录方面,有意处理得模糊和隐晦,与此同时,又以四季推移作为时间记录的重要依据,如同古人说的,“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构成有些学者所谓的“四季叙述模式”。但小说书写四季变化的清晰印迹,不仅仅是记录时间,更是要把四季变化形成的自然特点,与人的生活状态结合起来,要让自然属性,也成为思考人物形象的一个维度。正是从这一意义上看,《红楼梦》中涉及四季景物以及人物相应活动的许多描写,比如春困发幽情,夏暑乘阴凉,秋日赏菊花、吟新词,冬日踏雪采红梅、吃烧烤等,都值得我们以此新维度来重加思考。

  限于篇幅,这里仅以第五十九回关于春天里发生的一件冲突琐事为例,来稍加讨论。

  此前,大观园中的花卉树木已交由春燕母亲及其姑姑承包管理,有不少收益,所以很忌讳别人来采摘。时值春天鲜花盛开、柳枝吐叶的季节,住在宝钗处的湘云两腮发痒染上杏瘢癣,宝钗遂让莺儿去黛玉处,取蔷薇硝来涂抹。蕊官同莺儿结伴而去,来回都经过柳叶渚,看到吐绿的柳和开放的鲜花,就摘柳枝鲜花编花篮玩。当时,春燕过来聊天,并提醒,承包这一片花木的她母亲和姑妈,看到他们这样采摘,一定会抱怨。说话间,她姑妈已过来,见了莺儿在采摘,就旁敲侧击骂春燕没照看好花木。此时,单纯的莺儿还开玩笑,说就是春燕让她编花篮的,更引得她姑妈来打骂春燕。随后,春燕母亲何婆也来追打春燕,虽有莺儿从旁劝阻却不起作用。最后麝月暗使小丫鬟请平儿来收拾局面,平儿没空,传话过来撵走何婆,何婆舍不得这份差事,服软求饶,此事才算平息。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春天里发生的人物言行冲突,春天的自然性在多个层面得到了体现。首先,湘云染上杏瘢癣,就是人受季节变化影响而发生的物候性的征兆,似乎是应对于自然的和谐,却又对人的自身机体造成暂时的不适,于是需要用自然物加工成的蔷薇硝来涂抹,在自然物的层面寻求一种与外部自然以及内在生命体的新和谐。所以,尽管从情节发展逻辑看,湘云染上杏瘢癣这一状态设计,目的是引发莺儿去潇湘馆取蔷薇硝,让她来到户外为大自然的春光所感发,产生编织花篮的冲动,再进一步引发与春燕姑妈、母亲等的冲突。但这里不仅仅是情节的展开关系,也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构思了大自然影响于人的生命体的一条线索。

  其次,是莺儿编织花篮。在小说第三十五回的“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莺儿已经把自己的心灵手巧、善于编织的形象呈现到读者面前,不过这一次编织鲜花篮,却有着不一样的意味。小说写蕊官陪着莺儿出门一路说笑,来到柳叶渚,走上柳堤,接着写道:

  因见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莺儿便笑道:“你会拿着柳条子编东西不会?”蕊官笑道:“编什么东西?”莺儿道:“什么编不得?玩的使的都可。等我摘些下来,带着这叶子编个花篮儿,采了各色的花放在里头,才是好玩呢。”

  这段文字,开头提到的柳枝美景,还是早春景象,而前一回写到了清明时节,已是仲春。所以清代评点家张新之认为“写景尚如此,留春之意深矣。”这虽然也是一种说法,但还是太拘泥于现实,忽略了小说的虚拟性。更重要的是,这种着意于初春时节的描写,是要凸显自然生命力开始在柳枝萌芽,这种从无到有的大自然杰作(这也是“作”的基本词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才女心思的一种感发和感染。如同万物生机的自然流露,人的巧思也会向着外部世界自然而然地打开。所以,当莺儿见此景象笑问蕊官会不会编东西时,其实不是真要从蕊官那里获取一份答案,只不过是她急于要将体现自己的那份心灵手巧的美,找个借口呈现出来,从而跟自然万物的生机,构成和谐的应答。

  其三,春燕的快人快语。莺儿编织花篮采摘了许多嫩柳枝和鲜花,让承包这一片的春燕母亲、姑妈心疼不已,但莺儿毕竟是宝钗的大丫鬟,不但地位较高,且是贾府亲戚家的,不能指责。所以春燕加入,再让莺儿说一句是春燕叫她编织的玩笑话,才使两位老婆子打骂春燕而引发的一连串冲突成为可能,但这仍然是情节逻辑的问题。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春燕快人快语说出的一大段话,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她引贾宝玉说女孩子是珍珠、老婆子是鱼眼睛的“混账话”,来指责自己的老母、姨妈、姑妈越老越看重钱了。同时,还算了一笔细账,把她们几个老底揭穿,虽然声明“不好向着外人”反说她们的,但又滔滔不绝地反复说她们“可笑不可笑”,令人实在忍俊不禁。也许在《红楼梦》里,春燕这段话是丫鬟所说的最为奇特的。当然,小红替凤姐传的一段话也奇特,但那段能把几家子事情一口气说清楚的话,主要体现出小红的思路清晰、口齿伶俐,而春燕的这一长段话,则体现了她的一派天真烂漫,毫无心机,颇有自然之真趣。我们听着春燕在柳叶渚长篇的自说自话,似乎听见了燕子在柳枝上叽叽喳喳、啁啾不已。

  据此,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这一回的目录,也感受到了别样意味。

  第五十九回的回目是“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相比于“绛云轩”明确的地点和“召将飞符”代指的平儿口信,作为语境的“柳叶渚边”和“嗔莺咤燕”的行为,其意义就远为丰富。因为“莺”和“燕”,不单单指大丫鬟莺儿和小丫鬟春燕,也关合到自然界的莺燕,从而暗示了人与自然物相通的创造力和真趣味,并进一步与环境“柳叶渚”构成了大自然应有的和谐关系。正如清代评点家王希廉所说的“一莺一燕,定须春色平分”,而纯然出于私利目的的老婆子的嗔怒和叱咤,就不仅仅是对人的指责,也是对这种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詹丹)

 

  一莺一燕分春色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吃饱记》:一只猫眼中的历史褶皱与人间烟火

  • 数字媒介时代传统文艺理论的创新实践与价值重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