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寄生虫》的阶层叙事与社会隐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寄生虫》的阶层叙事与社会隐喻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2-27 11: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龚金平

  韩国影片《寄生虫》有三组主要人物:朴社长一家、金基泽一家、雯光夫妇,外加一个比较重要的过场性人物,即基宇的同学敏赫。按社会阶层来分类,朴社长夫妇泛指上流社会,敏赫是中产阶级的代言人,金基泽一家和雯光夫妇可归入底层社会。

《寄生虫》的阶层叙事与社会隐喻

电影《寄生虫》海报

  从空间布局来看,《寄生虫》实际上有四个空间:上流社会位居高处的豪宅,敏赫的中产阶级家庭(客厅、书房里都是山石),半地下室,地下室以下(雯光丈夫)。这四个空间虽然在生活中可能会有交集,但在情感上是隔绝的。尤其对于上流社会而言,与底层社会保持情感上的绝缘非常重要,这也是朴社长多次强调的,不能越界。

  影片中的不同阶层,除了在空间上有由上而下的布局,在阳光、空气、自然景观这些方面也进行了等级上的划分。上流社会能够享受最多的阳光,最好的空气,能够与大自然亲密地接触。反之,底层人与蟑螂无异,生活在阴暗的角落,无缘于清新、明亮、宽敞、整洁的环境。此外,不同阶层在交通工具、衣着品味、消费的物品层次等方面都有可见的区别。在此背景下,底层人身上的气味,不过是这些区别在嗅觉上的显性标志而已。

  影片中的社会阶层之间,实际上处于暗流涌动的状态:上流社会通过各种标签和精英化的操作方式来固化自己的社会地位,其余阶层则通过攀附、寄生、算计以获得卑微的生存,乃至希望完成阶层跃升。只是,底层社会的突围与跃升相当艰难,如履薄冰。金基泽曾经经营过炸鸡店和台湾古早味蛋糕店,雯光的丈夫也是因为加盟台湾古早味蛋糕店而借了高利贷,两人最终都破产了。看来,底层人的每一次努力都伴随着更高社会阶层的算计与陷害,让底层人永远身处阳光背后,身居地表以下,以便让渡更多的空间、阳光与自然景观给上流社会。

  影片中的不同阶层缺乏沟通与理解,更不可能有真诚与善良。每个阶层都处于一个楼梯的不同层级,每个人的眼睛只往上看,而不会转身俯视下一个台阶的人,更不可能退一个台阶,以便和他人平等对视。这就可以理解,敏赫虽然对于基婷有好感,对她的艺术天分也极为欣赏,但是,基婷的出身和处境使她在中产阶级的择偶标准中毫无胜算。而且,中产阶级对于底层人是极为防备的。敏赫请基宇代替他去做家教,而没有请他的大学同学,其实是源于一个朴素的认识:基宇的家境、身份决定了他永远不可能“鸠占鹊巢”。当敏赫用一块假的山石就让底层人感激涕零,正说明了中产阶级对于底层人是一种欺骗和利用的关系。

  理论上说,底层家庭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考上大学咸鱼翻身,但从金基宇与金基婷的处境来看,这一条路似乎并不通畅。这也是影片中令人困惑之处:基宇和基婷都聪明好学,考试技巧娴熟,知识储备充分,甚至基婷在美术方面有惊人的才华,但是,基宇居然四次都没有考上大学,基婷在22岁时仍无缘美术院校。对此,影片在一些细节中作了暗示。例如,敏赫是基宇的同学,但家境更好,于是顺利地考上了大学,还能去国外访学。这可能意味着,一个人能否考上一流大学,除了与个人的努力与天资有关,更与家境直接相关。相对优越的家境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可以聘请更好的家庭教师进行专门性的辅导。对于基宇与基婷来说,且不论他们考上大学之后能否承担得起学费,就从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和更高社会阶层的孩子竞争。至于影片结束时让基宇立下宏愿,要买下豪宅救出父亲,只会让观众为他的天真发出一声苦笑。

  从人物动机来看,金家和雯光夫妇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寄生在朴社长家里,成为上流社会的寄生虫。令人感慨的是,在这个底层家庭争取寄生上流的过程中,他们所遇到的障碍不是上流社会的排斥,而是底层人物之间的算计与伤害。这也隐晦地表明了影片的情感立场:上流社会是宽容大度的,底层人的苦难主要来自于他们的卑劣残忍、自私狭隘。

  确实,底层人寄生上流社会,对于上流社会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因为,上流社会与底层人的关系,类似于人与蟑螂的关系。人不会因为蟑螂寄生在家里而影响生计,只是会觉得有点嫌弃或者恶心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在结尾的草坪杀戮中,忠淑与吴勤世打斗在一起时,上流社会的人惊惶失措,却没有一人帮忙。还有,基婷中刀倒地,朴社长只关心他昏厥的儿子,对于基婷的生死无动于衷。在这两个细节中,我们或许可以简单地批判上流社会的冷漠甚至冷酷,但如果替代成人与蟑螂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这不是冷漠,而是上流社会对于底层人形象定位所带来的下意识反应。因为,人虽然会在嫌弃中与蟑螂和平相处,但绝不可能会关心蟑螂的死活。

  只是,上流社会忽略了一点,人毕竟不是蟑螂,底层人也有感觉,甚至有自尊。当朴社长嫌弃金司机的气味时,金基泽还有些自责,但朴太太无所顾忌地在车子里脱下鞋子架起双脚,这就多少令金基泽不悦。朴社长可以容忍妻子不会做家务,不会做饭,甚至可以配合她的诸多矫情之处,只因为他爱她。这使金基泽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势利,——他们可以欣赏同一个阶层人身上的缺点,却不愿包容底层人身上的气味;或者说,底层人要顾及上流社会的感受,上流社会却可以无视底层人的尊严。有了这些铺垫之后,我们才能理解,当朴社长对吴勤世身上的气味表现出无法忍受的痛苦时,彻底激怒了金基泽,让他拔刀出击,干脆利落地击毙了朴社长。金基泽这一刻的“残暴”行为,是影片在底层人身上构建的一个悖论。要知道,影片中,底层人一向人穷志短,醉鬼在他们家窗户旁撒尿,他们都敢怒不敢言,但他们发达后,钱壮人胆,变得“正义凛然”,痛殴醉汉。原来,富足除了提升人的气质与胆量,也可以复苏人的心理感觉,让以前被忽略的那些尊严、血性都慢慢地回归。这说明,金钱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处境,也能重塑一个人的性格。只是,在影片的逻辑看来,底层人有这么多自尊、血性,实在没有必要,只会徒增烦恼,甚至带来灾难。

  因此,影片对于底层人的态度非常暧昧,一方面也同情其卑微拮据、灰暗无光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也怒其不争,甚至对他们欲望高涨、狂妄僭越的行为非常警惕,担心他们破坏既定的社会秩序。本来,影片可以通过揭示底层人思维上的局限来反思他们的人生悲剧,如富裕后不是想活着改善居住条件,努力升学,而是满足于大吃大喝,甚至无所顾忌地畅想着占领豪宅。可惜,影片的视角和情感立场决定了它不会在底层人的命运与出路上做文章,而是在阶层流动上浅尝辄止地进行空想,最后仍然肯定阶层固化的合理性。

  影片结尾,几个家庭可谓满盘皆输。影片似乎想借此给观众留下意味深长的警示:如果上流社会可以更平和一些,更宽容一些,底层人物可以更温和一些,更善良一些,社会就可以维持安稳。这样说来,影片只能算是一味心灵鸡汤,对于敏感的社会问题和尖锐的社会现实,只有表面的描绘和呈现,根本不想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询与质问。

  正因为意义直白浅显,矫情牵强,又喜欢说教,却三观不正,影片中的人物有着非常明显的符号化倾向。这些人物,非常空洞地指称了几个社会阶层,却缺乏一种更有现实质感和说服力的人物塑造策略。或者说,影片中的情节存在严重的逻辑漏洞,许多细节有想当然的成分(如一家人顺利地入职上流社会)。更重要的是,影片只是静态地描绘韩国社会里的等级差异,以及各个阶层之间的相处方式,却又弱化了造成这种对立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影片在承认现实的前提下,感慨人性的偏狭和贪婪,甚至希望用上流社会的宽容、底层社会的隐忍来维持一种相安无事的局面。这是影片最虚弱也最圆滑的艺术处理。(龚金平)

 

  《寄生虫》的阶层叙事与社会隐喻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