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楼梦》中的“因花写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红楼梦》中的“因花写人”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3-11 16: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笔者曾在《苏州园林和大观园之美》一文里,讨论了大观园涉及的200余种花草树木。这些花草树木,在不同的季节,与身处其间的人物互相映衬,呈现了多姿多彩的美景。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看,较多的学者留意于花卉意象与女性的隐喻关系,比如讨论群芳开夜宴,人物抽取的不同花签,是在暗示花名、签上诗句与人物命运、性格的对应关系。典型如宝钗,抽取的“艳冠群芳”牡丹花签,以及签上诗句“任是无情也动人”,都是和宝钗的容貌、性格比较吻合的。还有,探春居室内布置的大朵菊花、妙玉栊翠庵里的雪中红梅等,花的属性与人的气质之暗通性,都引发过学者的分析。

  当然,指出《红楼梦》中花与女性之间,有着或形象、或气质、或命运的关联,指出作者有以花喻人的创作动机,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看到,作者对这种隐喻自觉引用,在小说情节发展中,往往体现出动态性、多样化的态势。

  即以宝钗而论,我们固然可以把牡丹花签与她这一人物形象建立起关联,但这种关联,由抽签而来,带有很大偶然性,是受事件背后“看不见的手”生硬捏合的。但当宝钗作诗咏叹各种花卉时,当她把海棠、菊花、柳絮等一一呈现在诗里时,这些花卉就不再是自然界的静物,而被赋予了抒情主人公自身的理解。依托这种理解,把自己的气质和心态的某个侧面,也暗示了出来。这样,在咏海棠时的“珍重芳姿昼掩门”中,我们看到了宝钗的内敛;在咏菊花时的“聚叶泼成千点墨”中,我们看到了宝钗的奔放;而在咏柳絮时的“送我上青云”中,我们看到了宝钗的昂扬。结果是,“借花喻人”的静态修辞,在人物赋予花个性时,成了“因花写人”的动态效果。

  相比人们习惯于把女性与花卉联系起来,男性与花卉的关联性就要松懈得多。

  有学者根据“香草美人喻君子”的传统,对《红楼梦》中花卉与男性的关系作了若干联想性阐发。贾府末代草字辈男子的命名,似乎也给这种联想提供了文本依据。但从实际内容看,这样的联系在小说中展开得并不充分。一则,贾府以写玉字辈的人为主,末代草字辈的人是被边缘化的。再则,小说的宗旨在于抬高女性、贬斥男性(浊臭逼人),所以很少有男性可以进入“香草美人喻君子”的谱系中。从小说的实际描写看,蔷薇花架下,深爱贾蔷的龄官,产生了在泥地上不断书写“蔷”字的冲动;贾芸的名字,让人想到他承包的花卉采购工程;还有贾兰,其行为处事的洁身自好,比如不愿介入学堂打闹事件,让人想到了君子兰的气质。但总的来看,类似的客观描写或者引发读者的主观联想,还是稀缺的。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贾宝玉与花卉的广泛联系,就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宝玉居住在大观园怡红院,本人别号“怡红公子”。“怡红”之“红”,因院内有大朵海棠花而得名,而花卉与女性的隐喻关系,使得宝玉之“怡红”兼有喜欢女孩子的暗示性。这样,不是让花卉成为贾宝玉自身性格或者命运的一种隐喻,而是成为宝玉行为主体指向的一种客体,一个动词所及之物。同时,让这种主客关系在小说的不同语境中充分展开,成为描写贾宝玉及其人物关系的又一种策略。

  首先进入读者视野的是,面对花卉的生长与凋零,宝玉总有对女性命运的颇多思考和感叹。

  第二十七回,黛玉在山坡葬花的行为及其哀叹,触动了宝玉对女性命运的整体思考。第五十八回,写病后初愈的宝玉,在园中看到杏树花落叶稠,不由得感叹“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已到‘绿叶成阴子满枝’了”。由此,他想到邢岫烟已经定婚,从此“又少了一个好女儿”,想到杏树子落枝空,进而想到邢岫烟会红颜枯槁,不免陷入无限感伤。在这里,自然花卉的生长规律,与女性命运构成一种平行对照关系,让宝玉看到了女性命运的浓缩,这是人和花卉受制于同样自然规律的必然认识。尽管认识这种规律是一件极为稀松平常的事,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常常会在意识中屏蔽类似的感受,而宝玉却常常让自己的感觉世界充分打开,并自觉展开联想,显示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小说也借花卉传递和取舍,写出了宝玉与女性的情感维系,折射了宝玉与女性的品性特质。

  第五十回,写诗社在雪天联句,宝玉不善于此。李纨就责罚他去栊翠庵向妙玉讨要红梅。众人都赞这样的责罚高雅有趣,而宝玉也是欣然前往。在《妙玉的矫情》一文中,笔者曾分析过宝玉与妙玉的特殊关系。宝玉为红梅而去,正好有了见她的理由。而李纨守寡在家,一般情况下,作为小叔子的宝玉很少有机会去帮助她。此时为李纨去讨要红梅,是既看望了妙玉又讨好了李纨,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但耐人寻味的是,雪里红梅带来的彻骨寒与扑鼻香的感受张力,其实也贯通了李纨和妙玉的为人习性。妙玉出家为尼和李纨居家守寡,应该都是清心寡欲的。李纨抽取的花签是一枝老梅,也对此有所暗示。但李纨直言讨厌妙玉之为人,却又喜欢她庵里的红梅,这正是分层描写人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处。第五十二回,薛宝钗送一盆水仙花到潇湘馆,林黛玉转赠给宝玉,说不是不喜欢,而是屋子终日煎药,怕花香和药香串味。宝玉却求之不得,说屋子里花香药香各种香都要有。前者求纯粹,后者求齐全,由此看出两人的不同趣味和处世风格。

  比较特殊的是,小说写花卉,也在写宝玉对于无法落地的男女关系的美好想象。

  第六十二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香菱和荳官玩斗草游戏,香菱拿出的是夫妻蕙,荳官拿不出对应的草,于是就笑话她思念出门很久的丈夫薛蟠,所以才编造夫妻蕙这样的名称。两人打闹起来,还弄脏了新的石榴裙。恰好贾宝玉也来玩斗草,他拿出并蒂莲,与香菱的夫妻蕙正好配对。接下来,宝玉让袭人把自己的新石榴裙换给香菱,又拉着香菱的手把夫妻蕙、并蒂莲埋在泥坑,其实是在各自的心里埋了一个秘密,也是把一种无法进一步发展的美好关系藏到了心里。

  有时候,小说也借助写花,写出了宝玉内心的一种障碍和顾虑。

  第二十五回写宝玉无意看到小丫鬟小红,对其产生好感。清早起来顾不得梳洗,就寻找她,但碍于院内大丫鬟的情面,不便明目张胆去找。所以,他借着欣赏院里的海棠花,让目光隔着花丛来悄悄四顾,看到远处有女子像小红,隔着花看不真切,只得转过一步再来看。脂评曾从视觉画面效果,引用了“隔花人远天涯近”的诗句来对比欣赏。但从心理角度看,花既是宝玉找人的借口,又成为他看人的障碍。小说借助人与花所处的空间位置,来折射人物心理和人际关系,是更复杂、更值得注意的。

  随着情节的发展,小说渐渐被家族的衰败和人物的悲剧气氛所笼罩,贾宝玉在晴雯死亡后,以几乎绝望的笔调写出《芙蓉女儿诔》。这篇抒发宝玉哀思和无奈的绝唱,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小说有关贾宝玉和花卉结缘书写的终结。(詹丹)

 

  《红楼梦》中的“因花写人”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捕捉公共议题,回归叙事本位:看微短剧何以强化公共表达

  • 《棋士》:非典型性善恶启示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