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的钗黛情谊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的钗黛情谊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3-31 1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 段江丽

  在《红楼梦》前80回,自第74回抄检大观园、宝钗托故搬出大观园之后,只在第78回暗写过一句黛玉“往宝姑娘那里去了”,其他再无关于钗黛见面的文字。在后40回,也未再写到钗黛见面。第87回黛玉说,“宝姐姐自从挪出去,来了两遭,如今索性有事也不来了。”也就是说,宝钗搬出大观园之后就很少与黛玉见面了。那么,后40回是如何描写钗黛关系的呢?

  第82回,宝钗打发婆子来潇湘馆给黛玉送蜜饯荔枝,婆子向袭人说:“怨不得我们太太说这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是对儿,原来真是天仙似的。”黛玉虽恼这婆子冒撞,但因是宝钗使来的,也不好怎么样他。等她出了门,才说一声道:“给你们姑娘道费心!”

  第85回,贾政升郎中任,薛姨妈等前来道贺,不见宝钗,黛玉问道:“宝姐姐可好么?为什么不过来?”这时候贾府长辈已与薛姨妈提亲,薛姨妈以“无人看家”为由搪塞。黛玉说:“我倒怪想他的。”事实上,此时宝钗已经知情。薛蟠出事时,王夫人派丫头来打听,有“宝钗虽心知自己是贾府的人了,一则尚未提明,二则事急之时”云云;而且,第95回补叙了薛姨妈当日应了亲事之后回家与宝钗商量的情形。

  以上只言片语,足见两人延续了第42回兰言解疑癖之后彼此信赖牵挂的情谊。

  更能有力证明钗黛友谊的,是她们之间的往来书信。第86回末尾,黛玉正在看花伤怀之时,宝钗那边打发人送来了给黛玉的书信。第87回,浓墨重彩地写了宝钗与黛玉以诗传情的委婉心曲,并写了黛玉的“和作”四章。而这一重要内容,似较少人关注。张俊、沈治钧先生的《新批校注红楼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有细致的评批,颇具启发意义。

  宝钗黛玉鸿雁传书的背景是,贾母已经委托王夫人和凤姐提亲,薛姨妈亦“十分愿意”,只是因为薛蟠不在家,尚未定亲。

  宝钗对“父母之命”的婚约态度如何?薛姨妈应了贾府的亲事之后,问宝钗是否愿意,宝钗正色回答:“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宝钗这样的态度,符合当时的礼法要求,也符合她一贯的淑女形象。待宝玉失玉、贾府提出“冲喜”的要求时,薛姨妈在“已经应承”之后再次问宝钗的意见,宝钗的反应是“始则低头不语,后来又自垂泪”,显然有委屈、有悲伤,但是依然逆来顺受,一切服从母亲的安排。

  宝钗的书信写于议亲之后、冲喜成亲之前,而黛玉此时对议亲之事尚蒙在鼓里。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宝钗的信,当别有意味。其信内容如下: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声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一解。

  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二解。

  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毛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三解。

  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四解。

  “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感叹家运衰败、母亲年老;“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指恶嫂夏金桂吵闹无休;“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当指薛蟠再次惹出人命官司事。下文接着说“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说自己愁思难遣、夜不能寐,并说与黛玉“属在同心”,因此会彼此同情哀伤。然后,进一步引黛玉当初的诗句,说两人同样具有菊花一样高洁的品格,却都命运多舛。所以,宝钗为自己、为黛玉感到深深的哀伤,以至长歌当哭,以诗抒怀:

  第一章关合薛家近来家事,表示孝母之意。

  第二章写自己在秋风中孤独地彷徨,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不知何去何从,故而痛彻肺腑。张俊、沈治钧两位先生的批语说“故欢”当指大观园诸艳,亦特指黛玉,并将此一节内容与宝钗的婚姻联系起来考虑,很有启发意义。“在婚姻问题上,宝钗碍于礼法,不能自己做主,亦无从为黛玉陈情,似显左右为难。”结合此时宝钗的处境,让她不知“何去何从”因而失去往昔欢乐、痛彻“肺肝”的,除了一团乱麻的家事,应该还有父母之命的婚约。

  第三章指鱼在深渊、鹤在山林,鱼鳞潜伏、鸟羽伸展,万物各得其所,唯独“我”在天地间不知如何安顿自己,故而只能问茫茫苍天,又有谁能知道“我”内心绵绵不绝的悲伤?清代评点家陈其泰云:“二、三解却是订婚后怜惜黛玉口气,盖天下忌我嫉我之人,非不知我爱我者也。”事实上,宝钗此时与其说是怜惜黛玉,不如说是自怜,至少兼有自怜之意。

  第四章说时逝夜深,寒气袭人,自己仍不能寐,只好将忧心发为哀音,寄予知音。张俊、沈治钧批语云:“宝钗知金玉即将成双,木石永相暌违,其心似有歉疚。然家逢不测之灾,慈母在堂,不得不应命。故寄语黛玉以求矜悯。”我们认为,除了歉疚,更多的应该是对自己与对方未来命运的深深担忧!而且,她引黛玉为“知音”,是希望或者说相信,待黛玉知道了她和宝玉的婚约,也应该会理解她的无奈与无力。

  黛玉看信之后,不胜伤感,心想“宝姐姐不寄与别人,单寄给我,也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并深感“境遇不同,伤心则一”。张俊、沈治钧批语云:“九十六回黛玉得知金玉良缘将谐之密讯后,未尝有一语怨及宝钗,其缘由当于此八字中寻。”此句,可谓洞察之论。黛玉反复阅读信函之后“也赋四章,翻入琴谱,可弹可歌,明日写出来,以当和作”,并“以备送与宝钗”。在小说中,黛玉的“和作”四章是通过妙玉和宝玉“听”出来的: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兮天上月。

  第一章概写思乡之情。秋风萧萧,美人在千里之外孤独地遥望故乡,泪湿衣襟。

  第二章特写月夜难眠、寒凉侵衣之状。

  第三章泛写人生之孤独烦忧,并呼应宝钗“知音”之语,强调两人心意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语出《诗经·邶风·绿衣》中的“我思古人,俾无忧兮”。俾,使。尤,过失、罪过。这里的“思古人”,也令人联想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黛玉大有同感焉!宝钗信中说“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是具体的源自个人遭遇之小悲,黛玉所说的“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是抽象的泛指人类整体遭遇之大悲,因而更深一层。

  第四章复写人生在世、轻如尘埃的身世之感,而且语涉“天上人间”之“夙因”,恰巧暗合了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宿命。黛玉本来对二宝婚事毫不知情,不意在抒发身世之悲时却关合到了“夙因”,难怪妙玉听得“呀然失色”,视为“变徵之声”。

  宝钗看到黛玉的“回信”时是何反应,叙述者有意留白没有交代。但是,从这次书信往来看,钗黛互认知己则是毫无疑问的。或许确如张俊、沈治钧批语所说,黛玉知道金玉联姻时并未怨及宝钗,就在她理解对方不得已的苦衷,知道她们都是受命运捉弄的可怜人!

  在得知黛玉死讯之后,宝钗的第一反应是“想到黛玉之死,又不免落下泪来”;宝玉在潇湘馆哭得死去活来时,“其余随来的,如宝钗,俱极痛哭”。这两处写到的“落泪”与“痛哭”,也充分体现了宝钗对黛玉的确有一份真挚的情谊在。

  “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平日里向来以理性自制示人,很少落泪。不说对金钏儿之死、柳湘莲尤三姐之悲剧冷漠无情,即使面对兄长薛蟠之死刑、丈夫宝玉之生离也冷静得出奇。她能为黛玉落泪与痛哭,实属罕见。新婚的宝钗能如此对待丈夫深爱的情人,不能纯以“不妒”的封建妇德视之,还应该看到蕴含其中的、理解与尊重他人情感的涵养工夫与人性光辉。

  总之,后四十回以书信传情的方式,不仅补写了钗黛之间的知己情谊,而且以人物自身的口吻,写出了她们的身世之感、命运之悲,亦可谓匠心独妙矣!(段江丽)

 

  《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的钗黛情谊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