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脸谱化人物与历史猜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脸谱化人物与历史猜想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08 13: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庄沐杨

  政治题材影片在韩国一直都很卖座:既有上溯日本殖民时期的《德惠翁主》,也有谈及朝韩关系的《特工》与《铁雨》。近期,讲述韩国前任情报局长离奇失踪和前总统朴正熙遇刺的影片《南山的部长们》刚刚上映就接连蝉联单周票房冠军,成为话题大作。

脸谱化人物与历史猜想

《南山的部长们》剧照

  该片由《局内人》导演禹民镐操刀,通过对一篇在1999年连载的小说加工而成,主要讲述了朴正熙遇刺前40天发生的故事——在此期间还发生了前任韩国中情局长金炯旭(对应影片中的“朴龙阁”)叛逃并离奇失踪,以及时任反对派议员金泳三遭除名事件等。对于韩国民众来说,总统遇刺案件被影视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电视剧《第五共和国》就提到过朴正熙遇刺的经过。

  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和他的警卫室室长车智澈(片中名为郭相川)在晚餐宴席期间,遭到时任中情局长金载圭开枪刺杀,双双毙命。继任总统全斗焕宣称,此案由金载圭意图发动政变所致,于1980年5月将其处决;也有一些猜测认为金载圭和车智澈不和,美方介入才促成了朴正熙的遇害——一如影片中所展示的那样,美方对朴正熙的强硬手腕已经失望,企图寻觅一个更听话的代理人。导演将答案放在了最后——通过金载圭接受庭审的音像资料,在层层情绪烘托和情节推进的助推下,观众或多或少能做出大致判断。金载圭和美国人的谈判拉锯营造了一个为了大韩民族进步与独立苦心经营的正面形象——即便他手段残忍,但自带的民族主义光环让他在恋栈权力且强硬保守的朴总统面前显得更有“人味”,而非一个纯粹的弄权者。

脸谱化人物与历史猜想

金载圭接受庭审的音像资料

  或许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无需费力猜测剧情走向,但金炯旭失踪案及其在大银幕上的“解密”则多少为故事发展保留了点悬念。这位剧里面化名为朴龙阁的前任情报头子,集高调与谨慎于一身。历史上的他于1979年在巴黎失踪,真相始终成谜。但此后自称曾参与刺杀金炯旭的特工爆料,这位情报头子如同剧中的朴龙阁一样在巴黎附近遇害,尸体则在一处养鸡场被处理掉了。这条故事线的加入,让影片叙事结构更加立体。政争、权谋、谍战、贪腐等吸引眼球的元素被压缩在紧凑的四十天中,辅以动作戏和让人惊艳的高潮设计,这使得电影充实紧凑,高潮迭起,而并非只是借话题噱头的空架子。

  在历史故事的影视化过程中,各个角色的脸谱化加工痕迹过于明显。在影片中,李秉宪扮演的金规泙像是执行历史使命的“义士”,有明确的价值观和行事准则,也营造出了正面角色和情报头子双重身份的撕裂感。在坊间被认为与金载圭有过明争暗斗的车智澈被简化为总统心腹,是一个招人厌烦的小人,以此来合理化金载圭的情绪走向。

脸谱化人物与历史猜想

李秉宪扮演情报部长

  即便本片有着较为明显的脸谱化倾向,但得益于几位主演的发挥,这些角色并没有因为单薄乏味而使人厌倦。李秉宪对于金载圭情绪走向的把握可以说拿捏得恰到好处,最为让人称道的就是影片高潮——刺杀总统的段落。在导演出色的长镜头调度下,李秉宪贡献了十分出彩的演出,动作、喘息、对白以及表情悉数到位,影片中的面部表情也尤为到位,在各种近景与特写镜头前呈现出最佳效果,让观众也为他叫好、叫屈,始终捏了一把汗。朴龙阁的扮演者郭度沅此前在热门影片《辩护人》和《铁雨》中已经展现过一流的演技,此番演出也是把一头落难的野狼演绎得活灵活现。另一位配得上无数赞誉、让影片的脸谱化叙事不那么单调的演员,则要属朴正熙的扮演者李星民。值得一提的是,在《特工》这部片子里,李星民才扮演过一个朝鲜高官,此次摇身一变成为韩国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举手投足威仪十足、情绪也收放自如,尽显老牌政客和军事领袖的城府。

  实际上,这部政治题材的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走韩国“爽片”路子,即便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也被影视化改编得足够吸引眼球。其中脸谱化的角色代入也有助于观众更好地沉浸到影片叙事之中,这说明脸谱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并非完全不可取——我们或许并不需要一个多智的诸葛亮,但大多数人会难以接受一个无智的诸葛亮。在合乎逻辑的剧情推进、信息量足够的镜头语言辅助下,演员的出色演技也可以放大“脸谱”的效果,塑造更加突出的人物形象并传递更加明确的信息,更好地促成电影与观众的有效交流。《南山的部长们》虽说无法代表韩国同类型题材电影最高水准,但在话题性、类型片特质和商业考量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

  (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人文学部在读博士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詹 丹:一本生活与心灵之书的作文年选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