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学经典视野下的《红楼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文学经典视野下的《红楼梦》

来源:2020-05-18 15: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 王平

  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红楼梦》的价值大致可以区分为这样几个层面:文学审美价值、人生哲理价值、历史认识价值、社会批判价值,以及其他非文学本体价值等。

  所谓文学审美价值,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内在的文学审美价值,一是外在的艺术表现价值。内在的文学审美价值,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表现出来。其中,《红楼梦》所体现的悲剧价值,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和持久的影响力。这种悲剧价值,又可细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一是人生悲剧价值。贾宝玉,是《红楼梦》所创造的表达对现实社会人生感悟的文学意象,其中蕴含着从富贵生活中跌落下来的作者本人的身世之感。身世的没落使他落入贫困的境况中,体验到社会底层人的辛酸,觉察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反顾早年的那种生活,就有了超越个人身世之悲的清醒的感悟。但是,他也只能将自己感悟到的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展示出来,还看不出真正的出路在哪里,前景十分朦胧渺茫。于是,只能发出“无才补天”的感叹,无奈地给真实的图画加上了一个梦幻人生的外罩,借虚无主义的“色空”观念、命数皆前定的宿命思想,来消解心灵中的万般苦恼。

  二是家庭悲剧价值。《红楼梦》描述了贾府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从兴盛的真实状况中显示出衰败的内在必然性。靠权势、剥削、奴役支撑的贾府,府第宏丽,陈设豪华,锦衣玉食,使乡村老妇刘姥姥万分惊诧。秦可卿之丧事、贾元春省亲之盛事,排场之大,挥霍之甚,连贵族中人都感到奢华过分。男主子们更是依财仗势,无所事事,精神空虚。贾敬不满足于富贵,要求长生,吞丹丧命;贾赦须发都花白,还不断谋夺年轻貌美的女子,看中一把古董扇子,不惜使人家破产毁家;贾政还算正派,维持着家族的门面,却庸碌无能;贾珍、贾琏是倚势欺人、道德败坏的淫恶之徒;更下一代的贾蓉,简直就是个无赖。他们追求奢侈,贪图享乐,也在制造罪恶,榨取钱财,欺凌平民,即便不发生被抄家的厄运,也难以维持下去了。

  三是爱情悲剧价值。《红楼梦》用了最深细的笔触,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贾府主人从家族的功利和择婚的标准出发,选择了薛宝钗,造成了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丢弃了林黛玉,毁灭了宝、黛的爱情,造成了林黛玉的早逝和贾宝玉的精神崩溃。在揭示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爱情婚姻悲剧的同时,其中还交织着贾府内帏各色女子的悲剧。作者声称作此小说是为“闺阁昭传”,“悲金悼玉”。一掬“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之泪,他选择了一个有着深刻社会人文内涵的独特视角来表现和抒发。种种女子的悲剧,都要涉及社会和家庭的体制、礼法、习俗等,并在小说中反映了出来。

  四是性格悲剧价值。《红楼梦》最大的价值是揭示了悲剧的演成“不是善恶之攻伐”,而是由于“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而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引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一文)。

  上述四种不同的悲剧价值,可以说都是《红楼梦》内在文学审美价值的体现。

  那么,什么是外在的艺术表现价值?与以往的小说相比,《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一是摆脱了人物类型化、绝对化、脸谱化的缺陷与不足。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变化的、多层次的。《红楼梦》遵循着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形象。二是对性格相对或相近的人物,通过比较进行刻画,从而突出了人物的个性。三是注意运用衬托的方式来刻画人物性格。《红楼梦》的环境设置,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运用诗词来衬托人物性格,也是全书常用的手法。以谜语来衬托、暗示人物的性格,可以说是《红楼梦》的独创。四是在人物内心世界描写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或通过语言行动显示内心,或径直以内心独白表现心理活动,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可感。书中的人物内心独白运用较多,有时甚至是大段的,这在以前的小说中是不多见的。

  《红楼梦》的叙事是多层次的,叙事角度灵活转换,不露痕迹,保持了统一的风格,为中国古代小说所仅有。用小说人物来叙事,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采用多重视角进行叙事,如第三回黛玉初进荣国府,一方面以黛玉为叙事角度来写荣国府的房屋建筑、室内布置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另一方面又以荣国府众人的视角来写宝玉。尤其是宝玉和黛玉相互观察,叙事角度在两人之间转换,彼此都有似曾相识之感,为两情之独钟做了诗意化的铺垫。《红楼梦》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浅近而又典雅,准确而又生动,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另外,《红楼梦》作为一部真实表现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认识、社会批判价值。这种价值,并不体现于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如实记录,而是运用文学创作的方法对社会历史进行了高度概括。作品的历史认识价值,和其高超的艺术表现价值是个同一体。如果将《红楼梦》视为某一方面历史的真实记录,那实际上是否定、抹杀了其文学艺术价值。

  最后是非文学本体价值。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精神的、审美的存在形态和价值属性,还具有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形态和价值属性。文学经典,是一种过去了的历史存在,作为一种历史产物又具有文物价值。它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的创造能力,勾绘了社会发展的轨迹。以文学经典为媒介,人们可以进行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字学、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文献学等多种研究,其价值也呈现为多种形态而等待后人去开发利用。《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书中,从物质文化层面的建筑园林、家具器皿、服饰饮食,到规范文化层面的人生礼仪、家族制度、法律制度,再到精神文化层面的文化心理、文学艺术、宗教教义等,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认识价值,博大精深。(王平)

  

文学经典视野下的《红楼梦》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