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袁恒雷
《养一缸荷 养一缸菱》是一本专门写作花草树木的文集,分为“守候在绿窗前的花影”“生长在古诗里的草木”“摇曳在风俗里的香草”“轮回在味觉里的植物”四个部分。本书是许冬林十余年来自然与生活美文的集中巡礼,令读者在纸页间享受时光之旅的过程中,细嗅花草树木的清香。整本书读下来,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累——古诗文信手拈来,民俗典故融入其间。许冬林对花草树木的写作,既不是简单的科普,更不是唐宋诗词的赏析,而是不着声色地将自身的成长故事与古诗文有机结合起来,在娓娓道来中,解析了那些诸如芭蕉、海棠、桃花、栀子、菖蒲、芦苇等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花卉诗词,又极具个性地展示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这些花草、这些花草诗词的独特见解。
人们喜爱在自家房前屋后养些花草树木,如芭蕉、海棠、桃花、栀子等,这些花、树是寻常的,为我们所熟悉的,但我们却缺乏许冬林这种细腻别致的观察书写。比如写芭蕉,她将同桌送给她的明信片上的芭蕉、齐白石画的芭蕉、童年时外婆家门后的芭蕉、童年时看的电视剧《西游记》中的芭蕉扇、工作后小区里的芭蕉等,一一书写在岁月的笔端,容易与读者们产生共鸣。
阅读《养一缸荷 养一缸菱》是场美学之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许冬林的确是花草的知音,她对花草的喜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从少女时代起就与花草为伴积累下的默契。许冬林对诸多花草树木都有形象贴切的比喻,比如“杏花的气质,很像邻家小妹。”“遇见朝颜,就像在一池碧水里遇见自己——一朵牵牛花一样的少时自己。”“栀子花……它多像一个素色的女子,没有遗世独立,也不轻易伤感。”经历二十余年的锤炼,许冬林的文字如诗一般典雅、清丽、曼妙,使这些花草树木的文本极富质感。许冬林写下这些美丽多情的花儿,绝非为了书写而写——将一堆华丽辞藻堆砌,那是对读者的欺骗。这些美妙华章恰如花草树木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是天然雕饰出来的,就像每一篇文章所配上的那些图画,真实、生动,绝无任何修饰。
许冬林热爱生活,是个生活家。本书的第四辑可谓“纸上的烹饪”,她把南瓜、当归、独活、桂子、萝卜、芦笋等药材、食材写得活色生香,药材治病救人,食材果腹充饥,特别是那些可以作为炒菜的植物,每每读之,总能令人想起汪曾祺、陆文夫那些美食家笔下的“舌尖上的味道”。方如此,我们当明了,大自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伴侣,它赐予我们氧气、凉荫、药材、食材,我们应当感恩这样无私的馈赠。可以说,《养一缸荷 养一缸菱》表达的虽是个体的自然感受,却将强烈的感恩通贯全书,让读者们在如诗如画的佳作里,感知生活与自然的诸多美好。(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