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朱光明
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坛的重量级人物。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读者。书中塑造的丑陋的卡西莫多和美丽的艾丝美拉达,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雨果对生活有浓厚兴趣,善于观察巴黎景致,用文字细心描摹。作家波德莱尔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谈到雨果时透露,“在各种地方,在阳光下,在人流中,在艺术的圣地,在露天的、布满灰尘的书架旁,沉思而安详的维克多·雨果总是对外部的自然说:‘好好地进到我的眼睛里吧,让我记住你。’”他对历史建筑、精美家俱、瓷器、版画等造型艺术的爱好,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巴黎圣母院》以巴黎圣母院为基点,故事发展与这座历史悠久的地标建筑密切相关,书中对巴黎圣母院的细致描写、对街道的记述,不仅具有书写历史、为时代存档的功能,更具有艺术价值。在雨果的笔下,建筑呈现出艺术的面向,这座位于塞纳河畔、巴黎市中心的哥特式建筑,高大典雅,是时间凝固成的无与伦比的艺术品,令人产生肃穆神圣之感。或许,在雨果的理想中,巴黎就应当像巴黎圣母院那样美好而令人向往。然而,事实并非如人所愿。
雨果呼吸着巴黎的新鲜空气,熟悉巴黎人的生活,其笔下的人物具有真实的情感。卡西莫多是自出生便被父母遗弃的畸形儿,长相丑陋,耳朵又聋,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他的存在。这个被社会抛弃的人,在巴黎圣母院默默地敲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生气,生活一眼就能望到尽头。如果没有艾丝美拉达的出现,他将在钟楼默默度过自己的一生。收养卡西莫多的克罗德热爱学习,洁身自好,本有着良好修养,但随着内心私欲的滋长,心中的恶逐渐爆发,酿出艾丝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的悲剧。最终,他变成了一个虚伪的人,注定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抛弃。艾丝美拉达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经历坎坷,爱上了浪荡军官,命运浮沉不定,最后被绞刑处死。艾丝美拉达和卡西莫多,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不幸,被社会的重担压迫着,却无法改变现状。把不幸人物的悲剧放在一起,这种“组合拳”产生的戏剧张力,让人不得不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即19世纪前期中发达城市的底层百姓生活境况,这是雨果呈现给我们的更大的“痛点”。在此意义上,《巴黎圣母院》超越了国界,成为一部具有人道精神的作品,展现着人类的共同情感与生命历程。
《巴黎圣母院》呈现出社会的众多面向,而书中的众多着墨皆是为其思想观念服务的。在雨果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影响下,卡西莫多等人展现着人性的灿烂光辉,体现出现实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与波德莱尔在《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等书呈现“恶”有所不同,雨果在呈现社会底层的不幸之际,更以温情的眼光打量着生活。《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等人是不幸的,但这些不幸之人互相帮助,甚至甘愿献出生命,让阴冷的巴黎显露出一缕暖阳,温暖着读者的心。卡西莫多的外貌是丑陋的,然而他对艾丝美拉达的帮助,却是充满正能量,是一种人道情怀。总体而言,雨果的作品对社会未来充满希望,表达着对底层人物的同情和对黑暗的批判。这让雨果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之林有着鲜明的审美特色。
《巴黎圣母院》一书涉及的人物不多,以巴黎圣母院为小载体搭建了观察巴黎社会,乃至欧洲社会的大平台。从中,读者可以看到社会中各色人等的行为,以小故事讲述人类社会的大道理。时至今日,人道主义依然是一个重要话题,正如波德莱尔所说“维克多·雨果不仅是崇高的,而且是普遍的”。(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