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端午临近,探究白蛇传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端午临近,探究白蛇传说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6-20 1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翁敏华

  庚子年端午节就在眼前,笔者不由想起了白素贞娘子。于是,在林林总总的白蛇故事剧中,选择了1992年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追起剧来。夫君看到,笑话我说:三十年前老掉牙了的东西,还追啊!

  是的。白蛇剧是百看不厌的,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体会。赵雅芝、叶童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堪称经典,经典不妨多看两遍,时看时新。

  端午节到了,白娘子多喝了几杯带有雄黄的酒,显现了白色蟒蛇的千年本相!傻乎乎的许仙端碗醋,来给娘子醒酒,一撩帐子,立即吓死。这段故事,赵雅芝演得好,得知酒里有雄黄时的惊恐,支开丈夫时的急切,将变未变时的挣扎,加上现出蛇形时的影视特技,令画面十分奇幻好看。

  在过去的舞台剧中,是看不到这等特写镜头的,但也能渲染步步紧逼、惊心动魄的氛围。苏州中篇评弹《白蛇传》里,形容许仙被吓死时,用了个“格伦敦”的拟声词。许仙的猝然倒地如在眼前。评弹真是个擅长拟声、拟态的艺术。

  端午标志着初入夏季。而暑夏,是十分难过的季节。虫蛇百脚、病毒细菌活跃,人们很容易得病受伤,特别是水乡人民。因此,民间想了种种避忌之法,用雄黄即是一例。《清嘉录》卷五云,人们“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白娘子也不是万能的,喝了雄黄酒,便现了原形。这一情节,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若是将其置于白、许二人的恋爱婚姻史中视之,或许还能体味出些许隐喻的滋味来。

  白蛇故事剧涉及的节日背景,不光端午节一个。此前,清明节、杭州西湖,用作白娘子和许仙相识相恋的时空背景。白娘子下凡之时,得到过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指点:“三月三日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所以白娘子携小青,于清明当日急往西湖而去,不明白何为“高处”,初以为是姓高的人、卖糕的人,都不对,最后,才在一座高高的桥上邂逅许仙。时雨纷纷,这才有同舟共济、借伞留情的佳话。

  其实,观音娘娘“三月三日是清明”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三月三,在古代是上巳节;清明原本并非节日,而是节气,二十四节气之一。上巳节原是个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堪称中国的“情人节”,从《诗经》时代即已如此,至今还能从少数民族地区的泼水节、歌仙节、孚念孚等节日中看到传存。大概在宋代前后,上巳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的主题中,揉进了恋爱、婚姻的情感元素,内涵变得复合、丰富起来了。

  后来,小说戏曲中的许多爱情故事,都被安排在清明时段发生了。且,上巳节男女交际,多发生在水边。诗经时代,郑国青年就在“溱洧二水”之上谈情说爱。唐代,杜甫有《丽人行》实录当时风情: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至今,傣族的泼水节也有明显的水的面影。白娘子和许仙的一见钟情,发生在西湖边,正与上巳情人节的传统一脉相承。

  其实,白蛇剧原还涉及中秋节。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一剧之十九、二十出《虎阜》《审配》,即放在中秋节令展开。

  剧中说许仙跟朋友游苏州虎丘,头戴娘子给他的八宝明珠巾,结果被官府抓去,因为此巾是一大户人家的失物。苏州评弹借助此一时间节点,却改换了出场人物:上虎丘赏中秋者,是许仙、白素贞夫妇,一路观光,一路絮语,“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净无尘。今日里欣逢佳节同游赏,半日偷闲酒一樽。云儿翩翩升,船儿缓缓行,酒盅儿举不停,脸庞儿醉生春,情至缠绵笑语温……”紧接着,许、白二人都做了自我批评,暖语慰人,把端午节现原形以来积下的芥蒂,全给消除了。夫妻二人重归于好,和好如初。

  所以,这里的中秋不仅是时间背景,而且把人们追求美满的中秋主题,一并揭示得淋漓酣畅。从而,令这段《赏中秋》成为中国老百姓百听不厌的经典开篇,时值中秋更是应景曲唱。

  虎丘中秋,自古就是苏州士民聚集斗唱的好时地,明代袁宏道、张岱都有小品名篇存世。笔者若干年前也曾去考察过,果然热闹纷呈,妙音盈耳,所唱之曲多为昆曲与评弹。这首蒋月泉蒋调演唱的《赏中秋》也在其中,声情并茂,委婉动听。正是佳人佳事、佳曲佳音、佳时佳节,一轮明月当空,如何不让人深感美满幸福!《新白娘子传奇》可谓白蛇剧之集大成者,可惜,苏州评弹“虎丘赏中秋”的情节没能纳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隐喻象征,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时时复习。节日安排,就对应着人的一生:新年喻示新生,上巳喻示青春(“青春”一词来自于大自然),端午喻示现原形(本来面目),七夕喻示家庭生活(拖儿带女、两地分居),中秋喻示团圆,重阳喻示白头偕老。白蛇故事告诉我们:夫妻两人在婚姻生活里,都是要“现原形”的;现了原形的卿卿与我我,若还能像亲人一样相处下去,那才是情真意切。(翁敏华)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