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入殓师》深刻的生死哲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入殓师》深刻的生死哲思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6-30 15: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仲谋

  不久前,笔者在中国青年报读到一则新闻:“红丹丹心目影院”创始人王伟力、郑晓洁夫妇,十六年来坚持为盲人观众进行“无障碍电影讲述”,至今已讲解片子近千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花了半个月,专门制作了电影《入殓师》的讲解音频。善意善举,令人肃然起敬。

《入殓师》深刻的生死哲思

  《入殓师》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执导,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重温这部作品,对影片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入殓师》是一部关于生死哲思的温馨电影。片中的主人公小林大悟原本是一位大提琴手,由于供职的乐团突然解散,他只好带着妻子回到老家。急着找工作的大悟,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入殓师。

  在社长佐佐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悟体会到给逝者入殓的神圣和庄严,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但也遭到了妻子、朋友的误解。大悟顶着压力,继续从事入殓工作。在为朋友母亲举行的入殓仪式上,大悟的庄重、细致,赢得了妻子和朋友的理解。最后,在妻子的支持下,大悟赶去参加曾抛妻弃子的父亲的葬礼,并在为父亲入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深沉的父爱,打开了封闭多年的心结。

  影片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在亚洲儒家文化圈中,死亡是个颇为忌讳的话题。《论语》中,季路向老师请教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可见,孔子是不愿意谈论死亡的。受儒家文化影响,几千年来,人们对死亡基本是逃避的态度,所以会讲究养生,追求高寿、长生。甚至,对死亡还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死亡是不幸的、晦气的。在现实生活中,从事丧葬工作的人也往往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在《入殓师》中,大悟的朋友山下就规劝他“找个正经点的工作”;大悟的妻子春香,得知丈夫是入殓师后,情绪几近崩溃,认为他的手是肮脏的,不让他触碰自己。就连大悟自己,一开始对入殓师的工作也是抗拒的。而佐佐木社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大悟在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这位面冷心热的老人,对每一位逝者都怀着温柔的情感,准确、细致地进行着每一个严密规范的工作步骤,“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使逝者体面地离去,将其最好的形象留给在世的亲人。

《入殓师》深刻的生死哲思

  佐佐木社长的行为,充分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也让作为助手的大悟意识到“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从而,大悟产生了对生命的敬畏。影片中的入殓师,在每场入殓仪式上,都穿着正式的黑色西装和白色衬衫,系着黑色领带,把每一个入殓动作都做得舒缓、完美。例如,佐佐木为去世的中年女子细心地涂上唇膏,大悟为经营澡堂的山下老太太系上黄色丝巾,等等。这些都体现出入殓师职业的庄严感,以及对逝者的敬意和尊重。

  《入殓师》正面表现死亡,蕴含着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影片多处传达了对死亡的理解,例如把入殓称为是“帮助他人踏上安稳的旅程”,并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对死亡的认识:“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片中人物去世后,灵堂上往往摆放着鲜花,棺木中也堆着花簇。显然,在影片创作者看来,死亡并不是彻底结束,而是开始一段新的旅程。美丽的鲜花代表着新生,死亡也可以像鲜花一样美丽,散发出生的力量。经营澡堂的山下老太太被火化时,叠印出洁白天鹅展翅高飞的画面。这一画面,使死亡带来的痛苦和悲伤一扫而空,让人感受到高贵、纯洁、向上的蓬勃生机和生命之美。

  片中,大悟看到鲑鱼为繁殖后代,逆着水流向上游去,直至死亡。于是,他不禁感慨生死交替的残酷,悲叹说:“终归是一死,不那么辛苦也可以吧。”在殡仪馆工作的老人平田回答说:“这是自然定律吧,它们天生就是这样。”在老人的回答中,包含着“生死一体”的自然观念。鲑鱼死亡的同时,产下了鱼卵,留下了生命的延续。死亡的价值,在新生命的诞生中得以彰显。影片结尾,大悟在父亲去世后,将父亲临终前手中握着的鹅卵石贴在了孕妻的肚子上,把父亲对自己的爱传递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如是,使父爱和新的生命都得以延续。这一细节,同样表达了“死亡中孕育着新生”的生死观。

《入殓师》深刻的生死哲思

  影片直面死亡,不仅是为了思考死亡,也是为了思考如何更好地活着,如何更好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主人公大悟最初的职业是大提琴手,为了这份风光体面的工作,购买了昂贵的大提琴,承受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拉大提琴逐渐与美妙的音乐无关,而仅仅是为了工作,为了生存。尽管他很努力、很认真,却难以体会到应有的快乐。久而久之,会忘了自己为何要拉琴,也会忽略掉生命中美好的东西。所以,当剧团解散,大悟卖掉大提琴时,反而突然感到很轻松,觉得一直以来的束缚被解放了。

  成为入殓师后,大悟一次次地接触死亡,为逝者入殓。在深刻理解死亡的同时,他也日益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他与同事一起享受美食,重新拉起了大提琴,在母亲留下的房子里回味童年的幸福时光,在长满青草野花的田野中奏出悠扬动听的乐曲。可以说,正是在一次次直面死亡的过程中,大悟明白了该如何更好地生活。他为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归栖地,使平凡的人生有了超越性的升华,变得唯美、浪漫,富有诗意。

  海德格尔认为,只要人栖居,他就不断地赴死。常人规避死亡,以一种遁离死亡的方式逃避自己的有限性。秉有诗性的人却直面死亡,在了悟到自己有限性的同时,采取外在的尺度测度自己生存的阔狭。《入殓师》的主题,在某种程度上,与海德格尔的哲学表述非常接近。只有面对死亡、理解死亡,才能够认识到生之可贵,才能真正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用心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充分体验生活的美好和美妙,抓住每一刻的吉光片羽,我们才能让生命更加多姿多彩,从而通达“诗意栖居”的境界。(周仲谋)

 

  《入殓师》深刻的生死哲思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