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战争中的人性与选择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8-28 17: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啸洋

  近日,管虎执导的《八佰》上映,引发了观众对战争电影的热议。相对于《八佰》对战争场面的正面描绘,战争电影图谱中也存在一些独辟蹊径的角度,如从儿童和启蒙的视角讨论战争,探讨“天真与战争杀伤力”的关系。同期上映的《乔乔的异想世界》便属于此类,它充满喜感,荒诞不经的外表下是严肃的内核。

  儿童视角下的战争

  从儿童视角切入来审视战争的电影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儿童被塑造为小英雄,比如《鸡毛信》(1954)、《伊万的童年》(1962)、《闪闪的红星》(1974)等。法国哲学家萨特从《伊万的童年》中看到战争对童年的扭曲,指出伊万内心冲动的暴力是“赤裸裸的魔鬼性”,是战争酿造的悲剧。第二种,透过孩童的遭遇展示卑劣的人性,比如《流浪的尤莱克》(2014)和《被涂污的鸟》(2019)均以二战中逃亡的犹太儿童为主角,展示他们的悲惨遭遇,以此揭露复杂的社会与人性。第三种,将战争喜剧化或荒诞化,以此反思战争,比如《铁皮鼓》(1979)、《美丽人生》(1997)、《潘神的迷宫》(2006),以及《乔乔的异想世界》等。

  在第三种战争电影中,《潘神的迷宫》以女孩奥菲利亚的视角讲述了一部暗黑童话,将克鲁苏神话与西班牙内战历史结合,富有魔幻色彩;《乔乔的异想世界》则讲述了在纳粹德国统治下,乔乔的母亲秘密帮助犹太女孩,乔乔在这种熏陶下改变了原本效忠于希特勒的想法的故事。奥菲利亚活在希腊牧羊神的指引下,乔乔活在希特勒的意志世界里,两部电影都以幻想的形式,反思独裁统治与战争。以儿童幻想、想象的方式进行宏大叙事,肇始于现代主义创作的反讽态度。当观众被规整、严谨的故事牵着鼻子走时,新的剧作模式被倒逼诞生。《乔乔的异想世界》糅合了喜剧、战争和幻想成分,超越了现实主义的叙事框架,充满嘲讽意味。

  “命令”与“游戏”是解读该片的关键词,其中命令是建构,游戏是解构。柏拉图将游戏视为幼年时代对生活的有意模拟,游戏消解、破坏了严肃的命令,使意义溢出原来的范围,产生荒诞的艺术效果。影片中,希特勒只是乔乔脑海中臆想出来的任务。乔乔形象狂放、表演夸张,为了成为希特勒青年团里的一员,接受了元首的洗礼:“蛇的头脑,狼的身体,豹子的胆子”。当成人世界的丛林法则放在身躯并不匹配的孩童身上,便产生了一种幽默效果,甚至母子日常对话都使用“希特勒式”装腔作势的语气,这种错位令人忍俊不禁。

  导演塔伊加·维迪提有意使用喜剧形式结构电影,他说:“我讨厌纳粹,喜剧是描述冲突与矛盾的最好方式。”荒诞喜剧的主题,往往涉及人类历史上的荒谬时刻,通过变形、夸张、臆想、错位等手法,产生严肃的艺术效果,发人深省。

  选择的力量

  二战时期,一旦发现犹太人,是选择向纳粹告密,还是选择保护?这是诸多二战题材电影尝试回答的问题。《辛德勒的名单》(1993)里,德国商人辛德勒的工厂成为犹太人临时的避难所;《钢琴家》(2002)中,波兰钢琴师史标曼在月光下弹奏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令德国军官动以恻隐之心。选择施救成为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辉。

  《乔乔的异想世界》中,乔乔和艾尔莎通过游戏悉数德意志和犹太民族的代表性人物:乔乔说出贝多芬,艾尔莎说出爱因斯坦;乔乔说出里尔克,艾尔莎反驳道“里尔克的母亲是犹太人”。这一情节中,电影并未讨论谁对谁错,而是以孩子间的游戏展示身份的复杂性,同时暗示将身份进行单一对立本身就是错误的。

  阿马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中认为,坚持人类身份毫无选择的单一性,会使世界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人的身份是多元的,优先强调一种身份意味着对其他身份的屏蔽。以乔乔为例,他的身份首先是儿子,其次才是希特勒青年团团员,当团员的身份压过儿子的身份时,母子之间便产生了裂痕。

  寻求认同是人的本性。电影中犹太女孩渴望被平等对待,乔乔想要得到首领希特勒的认同。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二战中看到犹太人如何选择?《乔乔的异想世界》给出一个温暖的答案:当盖世太保准备带走犹太女孩艾尔莎时,乔乔和克伦琴多夫上尉选择了放下身份偏见,一起保护艾尔莎。不管是乔乔、辛德勒还是“闻琴生悯”的德国军官,选择的每一步,不仅在书写个人的历史,也在决定他人的命运,这就是选择的力量。

  爱与信任的拯救

  《乔乔的异想世界》用喜剧的外衣包裹战争,也包裹着乔乔的成长过程。当“Kill,Kill,Kill”的呼声催促乔乔杀死他手中的兔子时,乔乔却没有被众人的意志绑架,而是准备放生。于是,同伴给他起了个“乔乔兔”的绰号,嘲笑他的懦弱。

  在至暗时刻,人性仍然可以释放光芒。《乔乔的异想世界》选择了以爱与包容的方式重新审视世界,从侧面控诉与批判战争。电影中有一处细节,尤其耐人寻味。乔乔找不见匕首了,匕首被导演演绎成帮助犹太女孩艾尔莎脱困的道具,而不是一种凶器。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电影中,乔乔之所以迟钝地保护了犹太女孩,源于母亲的教导。乔乔的母亲从未被纳粹洗脑,心中始终存有爱和挂念。“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是尼采的名言,是乔乔母亲的生活态度,也传达出影片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个世界上,只有爱与信任才能拯救一切。

  电影以里尔克的诗《美与怖》作结:“让一切都走向我,美好与恐惧。只需勇往直前,直至情感终结。”究竟是被意志绑架,还是回到爱的身边?电影给出了答案,乔乔和母亲一样,最终选择站在善良的一边。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讲师)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