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年题材剧的现实意义与艺术表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老年题材剧的现实意义与艺术表达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9-28 10: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宋子扬 朱旭辉

  随着社会发展,养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也成为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的重要选题。国产剧《幸福院》便聚焦于“养老”主题,既是对一群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左右的退休人员生活的现实写照,也在对不同老年人性格的多重化书写中,引发了社会对养老话题的现实探寻与情感共鸣。

老年题材剧的现实意义与艺术表达

  母题阐释与受众接受

  影视作品对老年题材的探寻,往往重在对老年人个体成长与心理救赎的关注,体现了创作者对老年问题的人文关怀与对社会现状的哲学思辨。《幸福院》主要表现了家庭中一种老年人身份的缺位给原生家庭带来的现实影响,剧中于建国和崔里田老伴的缺位,为父子交往提供了相互交流的话语空间。老人们拥有自己的“小事业”,在生活中经常与孩子产生矛盾。于建国、崔里田找寻老伴的过程,即是为了实现社会身份的家庭补位。最后他们住进养老院,举办集体婚礼,并在“失而复得”的感情中展现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母题阐释与心理救赎。

  从话语传播与接受的角度来看,电视研究学者霍尔在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与传播阶段,提出电视在“成品”阶段变成一个开放的、多义的话语系统,观众可以对电视内容进行自由解读。在《幸福院》播出过程中,每更新一次,观众便会根据释放出的节目内容创造话题,讨论人物行为动机,分析下一步的剧情走向等,甚至为角色建立小传以便梳理前后逻辑。在此基础上,可以说《幸福院》的电视意义不是创作者传递的,而是由观众生产的。

  在《幸福院》大结局中,四对新人在幸福院举行了集体婚礼,共同走向幸福的春天。原来家庭的子女由对老年人的担心、无奈转向了祝福和期盼,更重要的是,观众在虚拟的影像空间中也完成了对常规社会秩序和角色身份限定的逃避,在信息接受中感受主人公生活的脉动。这种“隔着屏幕的悲伤和快乐”既是观众在老年人身上的心理投射,也从中获得艺术生产的审美体验。

  人物塑造与情节编排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幸福院》牢牢把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美学精神,通过典型化人物的角色塑造聚焦养老话题。剧中主要人物于建国、赵精神、崔里田作为退伍战友的形象出现,本身就承载了时代价值与历史隐喻。三人在出场时就将性格特点呈现给观众。在排练节目不顺利的情况下,于建国淡定从容,赵精神手忙脚乱,崔里田埋天怨地。导演通过轻喜剧的形式将人物共性与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谭霈生在《论戏剧性》一书中提到“戏剧冲突,指的是活生生的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要构成真正的性格冲突,首要的条件,是写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以此来看,具有矛盾的人物设定是戏剧冲突的前提,《幸福院》中三个家庭各有各的矛盾,不同人物形象又有各自的特点。以于建国为例,他的所作所为无不展示着自己渴望认同的内心世界,因此他无时不在通过尽力帮助别人、打抱不平等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周围人对他的褒奖和崇拜,让他享受到难得的满足感。虽然生活中也遇到过波折,也受到过不理解,但他还是获得了精神上的抚慰,昭示了自己的存在感与荣誉感。

  电视剧在典型人物矛盾关系的处理中,也促使观众反观自身,从观看变成参与和讨论,这也是电视剧现实主义叙事的重要策略。对于剧中其他人来说,虽然他们达不到于建国这样的心态高度,甚至不屑于他的所作所为,但是他们从内心还是希望这样的人存在。的确,现实生活中太需要这样的人了,急别人之所急,想别人之所想,济危解困,公而忘私,与民同乐。

老年题材剧的现实意义与艺术表达

  现实隐喻与艺术导向

  现实主义影视剧的符号设定暗含着某种现实隐喻。老年人的恋爱和再婚问题是《幸福院》中一条重要的叙事轴线,剧中的原生家庭具有典型的符号意味。于建国父子均离异,赵精神是上门女婿,与老伴离婚、复婚多次,崔里田也是独身一人,一直想寻觅另一半,而剧中于大乐和崔凯为父亲再婚作出了不懈努力。

  由电视剧反观现实社会往往会引发观众的群体共鸣,现实中不少儿女在老年父母的恋爱、再婚问题上很难起到助推作用,甚至百般阻挠。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认为老年人的恋爱实属多余,体会不到老年人的孤独寂寞和精神空虚,不了解老年人的内心世界;二是生怕将来的遗产问题出现纠纷。从社会学视角来说,老年人的婚姻和养老等问题通常囿于周围人的评头论足,也受制于传统家庭文化的规约,从而唯唯诺诺,裹足不前。相反,剧中人物于建国就不是这样的人,他敢大胆尝试,敢于直面现实,实现自我的价值。每个个体都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这也是《幸福院》通过一群“人老心不老”的老年群体的荧屏演绎,以艺术导向的方式带给观众的思考。

  社会共鸣与多元书写

  新时代以来,老年题材的电视剧在荧幕上不断出现,从《老有所依》(2013)到《嘿,老头》(2015),再到今年的《幸福院》,有关老人的养老、医疗、恋爱等社会现实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反思,通过电视剧这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媒介更能打动人心,让观众产生共鸣。相对于过往的老年剧创作,《幸福院》一改往日的沉闷、生硬,不再把家庭教育、感恩教育的意义强加给受众,而是增添了很多幽默、滑稽元素。无论是儿女还是老人,都在这种幽默诙谐的氛围中传达出社会的意义与家庭的温情。

  除了养老话题外,《幸福院》还聚焦了友情和爱情,形成电视艺术的多元书写:老人们和小乐、琪琪的代际沟通,崔凯和大乐的无话不谈,以及老乐和白如雪跨越几十年的爱情,都令我们为之动容。采访演员刘佩琦,当被问到什么是幸福的时候,他说:“幸福就等于健康+快乐+团聚”。《幸福院》的创作者希望通过剧中人物塑造与故事演绎,打破人们对养老院的固有认知,把养老院描绘为老人们心之所向的地方。

  电视剧《幸福院》在“艺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审美呈现中,成为中国社会养老问题的艺术浓缩和有力佐证。该剧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人物书写,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认识现实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社会老年人对爱情的追求、对精神慰藉的渴望,以及不甘寂寞、不屑岁月老去的阳光心态。

  (作者宋子扬系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广播电视硕士生,朱旭辉系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詹 丹:一本生活与心灵之书的作文年选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