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坚硬如冰,柔软若水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10-20 15:4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健

  王安忆的新作《一把刀,千个字》延续了传统书写方式,又老树新枝更著花,呈现出新的变化。小说以一位淮扬菜系名厨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将故事从逼仄的亭子间连接到淮扬、东北,扩展到美国纽约华人街区,在新的地域空间中挖掘历史的记忆沉淀。在更深层次上,作品描述了一家人乃至几代人的精神两难和命运抉择,写出了那个特定年代的风云动荡对家庭亲情的摧残剥蚀。

  小说中,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这位淮扬菜系名厨的成长经历。他从幼年懵懂时,就避难于上海的姑姑家,在菜场采买、日常记账中,接受生活的启蒙。年龄稍大时,回到祖籍扬州,学厨谋生。待回到上海,又得沪上淮扬菜系名师口传亲授。后来,成为纽约法拉盛地区的家宴大厨。丰富的经历,让他对厨艺、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积极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奇妙连接。

  “沪上淮扬名菜,实为广纳博取,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小说中,师徒在不同场景的对话中,多次讨论上海滩的城市秉性和淮扬菜系的特色。例如,“上海是个滩,什么东西,到这里都铺陈开来”“淮扬菜,好就好在大路朝天,一派正气,肉是肉,鱼是鱼,绝无稀奇古怪”等。在他们看来,无论哪派菜系,凡做到顶级,就无大差别。食材的根性和味道一样,越简单越见功底。后来,这位淮扬菜系名厨化名陈诚,混迹于纽约中餐馆,费尽心思寻找菜系真味,深刻体会到了厨事的奥妙,即“食材离不了水土,水土离不了节令,这就是天地人贯通”。

  钟情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厨艺美食,在不同地域中进行味觉溯源,只是小说铺垫的表象。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他追踪家族史,回溯童年时父母缺席的经历,试图破解两代人的亲情矛盾。他的母亲出身名门、思维活跃激进,在“文革”中死去。为了避免受到牵连,父亲和母亲离婚,姐姐和母亲划清界限。而他,被父亲送到上海姑姑家避难。由于长久的分离,家庭嫌隙已悄然种下。尽管此后母亲被追授为烈士,父子、姐弟之间的情感裂缝始终难以弥合。

  历经十来年的疏离,他们重新聚合在一起,彼此的关系却很微妙。“他们形成一个三角鼎力的关系,缺谁也不行。姐姐和父亲的对峙拉开边线,他又与两角各拉开一条。”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却最不稳固,每每在争吵中僵持不下,濒于分崩离析。他的乐趣就是做饭,试图在家宴中修补亲情的裂缝,然而一次次对话总是不欢而散。家人之间的隔阂就像水底的暗礁,稍不留意就会翻船。他们之间就像夜空中的星星,黑暗中期望拉近彼此的距离,但即将靠近又预先绕开,警觉地保持安全距离。而他横亘在家人的对峙中,常常感到有心无力。

  改革开放后,这家人先后移居纽约。至此,小说的两条线索交叉汇流,混杂了家庭的矛盾纠葛、人生的五味杂陈。小说以沉稳淬炼的笔力,直面时空错乱中扭曲的亲情,犀利地撕破人性伪饰,揭露生活的艰难面貌。小说中,他和儿时的弄堂玩伴师蓓蒂,兜兜转转在纽约重逢。然而,此时的他们就像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关山难越的失路之人。故土的人情牵绊,都被连根拔起。

  无论是上海弄堂的阡陌相通,还是纽约华人社区的惺惺相惜、抱团取暖,作者王安忆在这些日常的生活琐碎中,把乱哄哄、热腾腾的坊间社会表现出来,呈现出凡人俗事的复杂肌理。小说将这些故土人事转移到异国他乡,把人们过往的经历简化、切断,将凋零的原乡生活封存起来。故事片段不断汇流、融合,拼凑成一个多样、含混的生活万花筒。

  有意思的是,小说中对于姓名的记录颇为含糊,人物几乎没有准确的名字。王安忆在不厌其烦的日常书写中,十分注重细节的丰富详实,却有意忽略人物的名字,有意消弭人物的个体特征,突出人物在故事中的普遍性。例如,作为小说主角的他,没有准确的名字,童年时家里人称他为“弟弟”,弄堂玩伴称呼他为“兔子”“小白兔”,到美国后化名陈诚,英文名杰瑞。他的真名实姓,隐匿在晦暗的家庭秘史之中,随意选取的名字只是代号。

  此外,除了姐姐的名字叫鸽子、父亲的名字叫杨帆、妻子的名字叫师蓓蒂,其他人物的名字如黑皮、爷叔、孃孃、小毛、胡老师、胡师母等,大都为诨号或身份、职业的代称。而小说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母亲的名字,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他们在小说中虽然没有完整的姓名,看起来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又仿佛是特定时代的人物群像。他们身上那些奇异、荒诞的故事,渺小脆弱却又闪闪动人,折射出人性的光亮。例如,舅公是淮扬地区的乡村厨师,经常走乡串村,帮大家操办红白喜事的宴席。尽管不是有门有派的名厨,却以草根姿态进入淮扬系饮食传统,孕育民间的文明传承。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上半部分预设了“母亲失踪”的伏笔,营造了最具悬念的故事背景,然而在下半部分揭秘的母亲形象,显得含混其词、语焉不详。正是因为在人物塑造上的不足,小说只能在丈夫、同学、室友的描述中拼凑出一个模糊的母亲形象。这造成了,小说的主角——姐弟俩无法进入母亲的精神世界,真正去感受父母的爱情、婚姻、信仰,只好在纷乱的信息中道听途说,削弱了面对历史、反思过去、认识自己的力量。而对普通读者而言,由于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陌生,同样难以理解人物所处的精神困境。这对小说而言,无疑是个缺憾。

  概言之,《一把刀,千个字》从淮扬菜系名厨闯荡生活的故事引出,延伸出时代起落更迭中人们的命运选择,直击家庭亲情,叩问人性初心。小说结尾,他回到阔别多年的上海亭子间为姑姑奔丧,以为历经坎坷,内心早已坚硬如冰,然而近乡情怯,依旧柔软若水。(李健)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