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妆束》:以书穿越,感受唐“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中国妆束》:以书穿越,感受唐“潮”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12-23 09: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王筱莹

  大唐,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这个经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人人称赞的盛世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王维的眼中它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在杜牧笔下它是“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在杜甫的记忆中它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大唐的印象是多样的,即便经历了安史之乱,也有别样的美延续着。

  女子的服饰妆容,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风尚的变迁。《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是一本关于唐朝女性服饰的图书,绘出了大唐女性盛世红妆的漫长画卷,绮丽难言,气象万千。书里有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有和凝的“玉腕重,金扼臂,淡梳妆”,还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别样的风情。作者以考古发掘所见唐代文物为基础,对照真实史料或出土文书中的记载,以唐人的眼光重新解读当时唐朝女性作装的时尚。

  书中时间跨度长,上溯至隋,下及五代,以绮罗(衣)、琳琅(饰)、粉黛(妆容)、髻鬟(发式)四篇,分别考证了近四百年间不同历史阶段,在女性妆容、服饰、首饰上的潮流演变。为力求接近历史原貌,作者不仅参考唐代壁画,还翻阅史料,比照古书古画特征进行样式复原,以出土原文物做支撑,细碎如一钗一环,均有出处,甚至关于织物的纺造细节都刻画入微,独具匠心,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唐时风韵。

  作者以历史为蓝本,展示了唐朝的妆束时尚,以数百幅插画和图像,让读者能直观地看到衣服式样以及发饰妆容的演变史,此外,还讲述了一衣一饰背后的故事,如大唐宗室贵女李倕的忠贞爱情故事,杨贵妃令人叹息的结局,金枝玉叶李静训因为早夭得以免落入皇室血腥斗争的漩涡中……这些女子的传奇经历,使读者能够更富趣味性地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认识唐朝服饰和首饰对不同身份阶级的象征,透视出唐代社会的工艺水平和审美品位。千年历史,翻阅再看,她们的装束及故事,都令人深深着迷。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从服饰史的划分上,将唐朝分为初唐、武则天时代、盛唐、中唐、晚唐,还将武周时期服饰变化单独列了出来。作为女性气质和女性地位的外显,妆束的开放与含蓄,深刻地被女性自我认同、女性社会地位所影响和左右。于是,这段时期女性的妆束秾丽大胆、自信从容,呈现出姿丰容艳、秀色明丽的风貌。

  书中还有一处别出心裁的设计,即每个章节的开篇都引用了一则古文,比如谈及红拂夜奔引用了《虬髯客传》、谈及贵妃遗香囊引用了《旧唐书•杨贵妃传》,还有聂隐奶抽刃引用了裴铏的《传奇》等等,这些典故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多趣味性,进一步透过故事找寻唐朝遗风,以及妆容服饰甚至考究的工艺等等。

  唐代女子可以骑马穿胡服,还可以踢蹴鞠。相较于其他封建社会,唐代女子受压抑束缚较少,她们自由、奔放、活泼、勇敢,她们的一身时尚展示着大唐的繁华世相。我们常说美而不自知,但大唐女子对美是非常有认知意识的,她的自信和对美的趋之若鹜,即可一目了然。

  总之,这是一本涵盖了大量史料的图书,不仅能窥见大唐的女性之美,也能在作者的笔下以书穿越,感受唐“潮”。(王筱莹)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