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艺评论如何扬锐气、强朝气、养清气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文艺评论如何扬锐气、强朝气、养清气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3-29 17: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艾超南

  “气”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先秦时期就已出现诸多关于“气”的言论,如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养气”。但先秦时期儒家的“气”论主要还是从伦理道德上来谈论君子如何修身养性的问题,美学和文学理论的色彩相对较弱。明确地以气论文,始于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到曹丕这里,“气”已经演变成一个美学范畴,主要是指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一种特有的气韵风格。

  新时代,我们如何合理吸收传统文艺批评中的优秀理论资源,进行当代转化?这值得每一个文艺评论工作者认真思考。要创造既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又具有时代性的文艺评论概念、范畴,进而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必须重视包括中国古典文艺批评成果在内的基础理论的学习、积累和研究。新时代文艺评论如何突出问题导向,增加锐气、朝气,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想结合中国古典文艺批评中的“文气说”谈几点看法。

  第一,扬锐气。锐气,顾名思义,锐利、有锋芒。我认为,首要的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敏锐度。怎样才能发现问题?最关键的是深入火热生活,关注文艺现状。恰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说的:“文艺评论应该密切关注当下,才能彰显其存在的意义。”比如在近年来涌现的现实题材创作热现象中,2020年围绕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产生了众多文艺作品。可以预见,2021年必将涌现诸多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文艺作品。文艺评论理应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并积极总结规律、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加强文艺评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群众影响力,积极引导和推动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二要增强批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面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时,文艺评论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要敢于“剜烂苹果”:对于“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作品,对于“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的作品,对于“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的作品,对于“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的“文化‘垃圾’”,对于“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对于“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的作品,可以而且应该积极发声,以正视听。要杜绝把文艺批评变成表扬、把作品研讨会变成推介会的现象,文艺评论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就将失去锐气,更丧失生命力。

  第二,强朝气。文艺评论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固定的言说方式。强朝气,就必须要自我革新。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了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相应地,传统的文艺评论也受到了严峻挑战。面对整个文艺生态的改变,文艺评论不能圈地自萌,画地为牢,而必须勇敢“拆墙”“破圈”。一要有刀刃向内、与时俱进的勇气。在坚持学理性、专业性的同时,还必须拥有和时代共振的情怀和能力。要进行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将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结合,将理论和创意相结合,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评论的全过程,增强文艺评论的原创能力。二要有海纳百川的大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充分讨论,提倡题材、形式、手段等的充分运用,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等的切磋交流互鉴。不党同伐异、搞主流非主流的二元对立。关注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吸纳包容新文艺业态的批评成果、新文艺形式及其艺术探索。对于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中涌现的新生力量,加强联络和包容度,适当吸收新鲜血液,纳入文艺评论队伍,增加朝气活力。

  第三,养清气。文艺评论作品本身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可以也应当具备鲜明的风格、生动的气韵。要培养“清气”,一是打造良好的文艺评论生态,坚决杜绝红包评论。那些庸俗的吹捧、沾满铜臭气的文艺评论绝无“清气”可言。要坚守文艺评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评论的独立价值,而不能沦为资本的附庸。二是评论家需加强自我修养,在道德品质、专业水准、言说方式等方面不断精进,革新文风。需要注意的是“清气”不仅仅是小清新,文风可汪洋恣肆,可清风拂面,可如大江东去,惊涛拍岸,也可和风细雨,绵里藏针。一味堆砌网络热词,不是“清气”而是媚俗之气。老学究式的说教、新闻报道式的评论,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只有那些文辞优美、清新可读、寓理于情、韵味深远的评论,才能吸引人、感染人,进而说服人、打动人,最终实现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目标。

  文艺评论是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气神。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文艺评论界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会产生越来越多充满锐气、朝气与清气的文艺评论成果。

  (作者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