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只好”看《红楼梦》的阐释空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重温经典 > 正文

从“只好”看《红楼梦》的阐释空间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3-30 16:1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红楼梦》言近旨远的描写艺术,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阐释空间,这里仅从“只好”一词引发的理解争议上,稍作讨论以窥豹一斑。

  我曾在一次读书会上,分析了第二十二回的一段描写,以揭示其在闲言碎语的聊天中,反映人物心灵冲突的特点。

  第二十二回写荣国府为宝钗十五岁的生日宴,请戏班子演出,贾母让宝钗点演出的剧目,接下来写道:

  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只‘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

  这里宝钗点“闹五台山”是一出闹戏。

从“只好”看《红楼梦》的阐释空间

  此前贾母让宝钗点戏时,宝钗点一折《西游记》这样的闹戏,正是老年的贾母所喜欢的。但宝玉向来不喜欢热闹戏,不过既然有贾母在场,为了照顾老祖宗的兴趣,点自己未必喜欢的热闹戏,也是合理的。所以当宝钗点戏后,宝玉说:“只好点这些戏”,其“只好”用词,显出一种无奈,似乎也是对宝钗的一种安慰。不过宝钗恰恰不认同宝玉这一说法。她特意声明,点这样的戏,其实就是在照顾自己的审美趣味,“只好”或者说“不得不”如此的理由,是不存在的。我们知道,对于薛宝钗这样一位恪守礼仪的贵族小姐来说,她确实能够时时照顾长辈的兴趣和要求,但她又不想让别人误以为这是在委屈自己的状态下做到的,那样就脱不了虚伪的嫌疑,所以她竭力赞赏这戏的音律之美词藻之妙,是想暗示,她是在满足自身的审美趣味中,才达成与老祖宗兴趣的一致。而她念给宝玉听的那支《寄生草》曲子,果然打动了宝玉,让宝玉在认同宝钗审美趣味的同时,也赞扬宝钗对戏曲的熟悉,这当然让在旁的黛玉醋意顿生。那么林黛玉是怎么反击的呢?虽然表面是让宝玉安静看戏,但实际上也讽刺了宝玉,一个不喜欢看热闹戏的人,自己的言行却是最不安静的。这是第一层,把宝玉置于一个自相矛盾的境地。第二层,他用两折戏名来指责宝玉,言外之意也是在跟薛宝钗暗暗较劲,因为宝玉赞扬宝钗有广博的戏曲知识,那么黛玉在即兴指责宝玉时,能很妥帖用上两折戏名,就表明自己对戏曲也非门外汉。所以在抱怨宝玉时,对宝钗也是一种旁敲侧击。诸如此类的言外之意,是需要我们读者在细细品味中,才能稍稍进入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得以理解他们内心曾经有怎样的波澜涌动。

  不过,程高本在脂评本“只好点这些戏”前,加上一个“你”,看似指向更明确,但恰恰是这一明确指向,把“只好”的含义,变得狭窄化了。

  因为当宝玉对宝钗说“只好点这些戏”时,其实还可能蕴含了另一层意思,就是说,如果让我点,尽管我不喜欢这些热闹戏,我也不得不这样点。这样,其对宝钗安慰的意味就更温馨了。毕竟,这一天是宝钗生日,戏就是为宝钗演,也是应该由她来点。结果还是不能随其心愿,这确实也需要得到一点安慰的。而一旦加上“你”,言语指向对方的同时也有着反指自己的那种特殊意味,就被弱化了。

  但是,我把“只好”解读为“只能”“只得”时,不止一位听讲者提出了异议。

  他们认为,“只好”应该断开来理解,“好”读去声,解释为“爱好”“喜欢”。还有听讲者进一步提出,如果把“只好”解释为“只喜欢”点这些热闹的戏,就表明贾宝玉实际上是对薛宝钗的不屑,指责,指责她一味地去讨好别人。因为薛宝钗一直是一个存有机心之人,她精通世故,用肯定的角度讲是她通情达理,善于考虑别人感受;从否定的角度来讲是她虚伪,不真诚坦率。还有论者认为,宝玉那时还是个孩子,似乎还不应该那么懂事,不应该懂得如何去安慰宝钗。后一种说法似乎忽视了作者对宝玉的“情种”定位,也忽视了,正是在这一年,在凤姐吃醋大闹而殃及平儿时,宝玉对平儿安慰备至,其设想之周全,连处事一向缜密的平儿都要赞他“色色想的周到”,就这一点而论,作者塑造宝玉这一形象,确实没有完全顾及宝玉年龄的现实制约,是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

  需要提出的是,把“只好”中的“好”读为去声分,确实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有人提出后,我进一步思考,并且把《红楼梦》前八十回相关词语梳理了一遍,发现庚辰本留存下的78回,检索到“只好”有40余处。绝大部分都作“只得”“只能”解释,如第一回的僧人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第七回写宝钗的话,“所以了,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第十六回写贾蔷笑道:“只好学习着办罢了。” 第五十回宝玉自己说的“我原不会联句,只好担待我罢。”还有第八十回的,“香菱虽未受过这气苦,既到此时,也说不得了,只好自悲自怨,各自走开” 。等等。

  偶尔也有作表示推测的“只应”解释,如第二十四回写宝玉看贾芸时,“只见这人容长脸,长挑身材,年纪只好十八九岁。”或者解释为“就该”,比如第五十五回薛蟠对柳湘莲说,“原是两家情愿,你不依,只好说,为什么哄出来打我?”值得注意的是,在《红楼梦》中,当“好”和前面的“只”必须断开理解时,“好”之后往往还有一字组成双音节词,如第二十一回写贾琏笑道:“你只好生收着罢,千万别叫他知道。”这里,“只”是修饰“好生”的,又如第四十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受是:“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只”是修饰“好看”的。而在小说写到“只好”的40余处中,把“只好”中间断开而又把“好”作为“喜好”“喜欢”来解释的,很难找到第二个例子。倒是有8、9处跟“只好”的“好”读去声的相近用法,如“只爱”“只喜”:第八回宝玉说,“我只爱吃冷的”,第四十回写林黛玉说自己“只喜”李商隐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等。

  那么,是不是因为前八十回中,小说人物的习惯用法并没有把“只好”理解成“只喜欢”的第二个例子,宝玉说的“只好点这些戏”中的“只好”一定得解释成“只能”“只得”“不得不”了呢?那倒也未必。尽管在宝钗生日宴上,本来就是为宝钗演戏,而请宝钗点了不是宝玉喜欢的戏,宝玉来指责她,似乎不合做人的基本礼仪,这是其一;其二是,小说人物说的“只好”,绝大部分都解释为“只能”,只是说明了解释为“只能”“只得”更有可能,而不是绝对排除“好”理解为“喜欢”“爱好”的另一种可能。毕竟小说还写下不少“好”作“喜欢”解释的文字,如“如今一味好道”“好吃懒做”等,而一些听讲者提出了我从来没有想到的“只喜欢”这一解释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是拓宽了文本的解释空间,使得读者得以把不同的解释拿来比较,从而给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认定“只好”只能解释为“只喜欢”,又把文本解释的空间变狭窄了。事实上,一本《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辅材料,就是在“只好”的“好”字下加点,让师生去思考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题目设计可能还是欠斟酌的。因为其题目设计本身,只在“好”字下加点,已经预设了“只好”是不能合成一个词语来理解的。而在《近代汉语词典》中,收有“只好”词条,在白话小说中就有4个义项,这里摘录一些:

  1.只应,表示推测。《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那妻子姓唐,也是做皮匠的女儿,年纪只好刚二十岁。2.只能,只得,不得不:《隋炀帝艳史》第三十二回:只好今日到花下多饮几杯,以消年年渴想。3.仅可,只能够:《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八回:(孙膑)两腿无力,不能行动,只好盘足而坐。4.就该:《元朝密史》第十二卷:我若早知您这等德性,只好叫你与札木合、阿坛忽察儿一例废了来。

  这4个义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有明显的3项,并且以解释为“只能”“只得”“不得不”用法最普遍。这样,如果要设计阅读思考题,先不预设答案,而是比较这两种解释的区别,或者把程高本添加的“你”也纳入讨论,也许是更能让人体会到《红楼梦》描写的深远意趣的。(詹丹)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