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重温经典 > 正文

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4-12 1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韩 伟

  我国古代小说渊源久远,魏晋六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不论是搜奇记异,还是掇拾旧闻,终不脱实录精神,且多为丛残小语,属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到了唐传奇,小说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更是精准地概括出了唐传奇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从而使传奇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

  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

  虚与实,既是一个哲学宇宙观问题,又是一种艺术实践的尺度。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以虚为虚,就会陷入纯粹的虚无主义;以实为实,就会机械僵化,全无生气;唯有化实为虚,才能产生无穷的意味。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首要的贡献就是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在塑造人物时,通常是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事件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通过想象自己去填充。化实为虚,由虚入实。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任氏之美,并无具体的描摹刻画,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见之惊悦,策其驴,忽先之,忽后之,将挑而未敢。”更为精彩的是,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任氏的绝美之姿已经跃然纸上。接着又不厌其烦地拿出其他佳丽进行对比,特别是吴王之第六女,“秾艳如神仙,中表素推第一”,但即便如此美貌,与任氏比起来,仍“非其伦也”。所有这些铺叙,没有一处正面描摹,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不由得让我们联想起汉乐府中《陌上桑》对秦罗敷美貌的描写,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再比如裴铏的《昆仑奴》,虽然磨勒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读者读完全篇,对其所知仍然甚少,他究竟从那里来,如何具有这样超常的本领,最后又怎样生活,等等,这些问题小说中都没有交代,但人物的形象却因此而具有了巨大的张力,那些空白点召唤着读者的参与,每一个读者都会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来填补这些空白,而正是阅读接受过程中审美意象的再生成,赋予了小说更深沉的审美意蕴。其他像《柳毅传》《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利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节奏的“诗笔”推动

  中国古代诗歌向来长于抒情,但也并不排斥叙事,只不过并不聚焦于事件的完整,不追求时间序列上前因后果的铺叙,而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叙事策略。这样的“诗笔”在唐传奇的写作中有所体现,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

  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塑造,通过情境氛围的渲染,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的时空场景,从而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演绎人物的不同命运。如许尧佐《柳氏传》中,描写经历种种劫难的柳氏与韩翊在道政里门偷偷短暂相会,接着写道:“乃回车,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辚辚,目断意迷,失于惊尘。翊大不胜情。”短短几句话,创设了一种凄楚迷离、哀伤婉转的情境,渲染了伤心欲绝的别离氛围,一“回”、一“挥”、一“摇”之中,柳氏的满腹伤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情境的塑造,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当宫中得知龙女的遭遇后“皆恸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赶紧告诉左右的人:“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钱塘君还没出场,其性格已经宛然可见。接着描写钱塘君的离去,“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乃擘青天而飞去”。文辞华艳,极尽铺排,创设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情境,而这种情境除了能够烘托钱塘君的勇猛,更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里对钱塘君如何听到侄女的不幸遭遇、如何决定去复仇、如何与对方交战直至救出侄女,没有任何直接的叙述或描写,仿佛有意切断故事的链条,留下一个巨大的空白点,但读者自能通过情境的创设而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二是通过空间的交错与转换,把空间意象与事件发展的时间进程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历史叙事的节奏之美。不是在时间的线性流动中铺展故事情节,而是更多地在空间的交错叠加中,潜在地暗示情节的矛盾、冲突与发展变化。比如堪称唐传奇压卷之作的《霍小玉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但是其情节的组织和推进既非建立在线性时间链条上,也不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故事开始就写李益寄居长安,“思得佳偶,博求名妓”,鲍十一娘的出现推动故事进入下一个叙事空间——胜业坊霍小玉宅院,二人在此展开了一段短暂而甜美的爱情生活,这其实也是胜业坊的空间存在所决定的。当李益“以书判拔萃登科,授郑县主簿”,故事的时间链条至此被突然切断,新的叙事空间横空插入,推动故事朝另外的方向演进:李益离开长安去赴任,并回洛阳省亲,依母之命与表妹卢氏定下婚娶之约,转瞬便背弃了与霍小玉的盟约。后面的情节,如豪士帮助霍小玉与李益见最后一面、李益迎娶卢氏、对妻妾的无端猜忌等,也无不是依靠空间的转换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小说叙事的角度来看,整个故事不是在时间链条上依照因果关系而发展变化,而是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在平行化的不同空间背景上,演绎人物不同的命运遭际,从而完成小说叙事的时空转化。

  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

  诗歌表情达意的含蓄性和暗示性不仅是一种审美特征,也是一种艺术境界。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那些优秀的传奇作品或哀婉凄绝,或荡气回肠,无不以情动人,绸缪婉转,令人回味。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宣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

  如李景亮《李章武传》对人鬼之恋的描写,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特别是对王氏的感情描写,含而不露。比如王氏鬼魂与李章武相会之际的一系列动作语言描写,极力烘托出王氏真挚热烈的感情。“与章武连臂出门,仰望天汉,遂呜咽悲怨。”“连臂”可见依依不舍,“呜咽”正显悲情难抑。随着黎明即将到来,两人彼此赠诗达情之后,终于迎来最后分别的时刻,王氏“行数步,犹回顾拭泪云:‘李郎无舍念此泉下人。’”这一回眸间蕴藏了多少愁思与哀怨,虽然用字不多,却言简意丰,含无尽的悲情于举手投足之间,读来让人悲不自胜。感情到此似乎达到了高潮,可是作者却于无声处再起波澜——虽阴阳两隔,无法相见,可是王氏却“冒阴司之责,远来奉送”。小说中虽然没有对王氏的内心情感作直接刻画,但是三言两语、一举一动之中无不饱含着炽热的真情,这样的含蓄之美正是“诗笔”艺术特色的体现。

  除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也往往十分含蓄,并不直露,而是借虚幻的故事或暗示、或讽刺,曲尽情意。比如皇甫枚的《王知古》,通过王知古遇狐精的故事,反映了当时藩镇的专横跋扈。张直方称霸一方,暴戾残忍,显然是作者批判的对象,但作者在文中并未直接表露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就是对张直方残暴跋扈的刻画也多采用烘云托月之法。比如张直方到东京后,“既不自新,而慢游愈亟”,接着作者运用夸张的笔法进一步揭露其残暴,“洛阳四旁翥者走者,见皆识之,必群噪长嗥而去”,鸟兽尚且如此惊惧,人民的水深火热也就可想而知。整篇文章,作者对张直方没有任何直接的评判,但是作者的感情态度是显而易见的,批判的锋芒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因为“诗笔”手法的运用,更显犀利深刻,同时也彰显了传奇小说表情达意的含蓄之美。

  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并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作者系辽宁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