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一炉香》:色彩的突出与情感的偏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第一炉香》:色彩的突出与情感的偏移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11-17 14:3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才庶

  电影《第一炉香》由许鞍华执导,王安忆编剧,改编自张爱玲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在此之前,许鞍华已改编过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与《半生缘》,而此次《第一炉香》在制作上更为精细。

《第一炉香》:色彩的突出与情感的偏移

  《沉香屑·第一炉香》开篇如是:“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在故事的开端,葛薇龙,一个极普通的上海女孩子,站在半山里一座大住宅的走廊上,向花园里远远望过去。”故事并不长,像要演绎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走进香港半山豪宅的传奇。

  电影精确地把握了小说的起兴手法与色彩基调。影片最初的镜头便是一个绿色的铜香炉,升着悠悠轻烟。整部电影虽是色彩缤纷,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绿色。葛薇龙初次走向姑妈家,俯瞰镜头下是蜿蜒山间一片葱茏的绿;姑妈甫一出场,一袭黑色长裙,帽沿系着绿色长丝带,与她身后的绿树相互映衬;乔琪乔接近试探葛薇龙,葛薇龙绿色的披肩与发饰仍然是显眼的。张爱玲在小说里注重色彩的渲染与比对,“灼灼红色”的野杜鹃、“浓蓝的海”、“白色的大船”,创造出眩晕的不真实景象;“白房子”“碧色琉璃瓦”“红砖”“白石”“黄漆”,营造东西方相互掺杂的殖民地色彩。这部电影忠实于原著,在情节、人物、物件、色彩上试图还原小说面貌,其中色彩表现较为出色,景致和人物的淡妆浓抹恰是光影相宜,较小说更能呈现出直观的视觉美感。

  斑斓的色彩覆盖了什么样的故事、人物与情感,应是影片能否打动人心的关键。《第一炉香》关于爱情与牺牲,更关乎欲望与堕落。葛薇龙一家人从上海移居到香港,父亲的积蓄终不能维持一家的开销,于是准备返回上海。葛薇龙盘算着投靠姑妈以完成学业,却陷入姑妈的奢华生活中难以自持。她打开挂满衣服的壁橱,只觉金翠辉煌。这是一份来自全新世界的召唤。影片用短暂的几分钟来表达这个转折事件,主要借助于演员惊异而欣喜的表情,而橱柜里衣服实在是不事张扬。小说则不厌其烦地叙写衣服:“家常的织锦袍子,纱的,绸的,软缎的,短外套,长外套,海滩上用的披风,睡衣,浴衣,夜礼服,喝鸡尾酒的下午服,在家见客穿的半正式的晚餐服,色色俱全。”小说还将衣服与穿衣者的感受联系起来:“薇龙一夜也不曾合眼,才合眼便恍惚在那里试衣服,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细腻的文字书写出多元的感官体验,妖娆又挑逗。这是欲望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便是无尽的沉沦。

  小说书写爱情与欲望,充满虚无主义的悲凉;电影重于表现爱情,带有一种浪漫倾向的真淳。影片将张爱玲笔下臣服于物质的情感单纯化,而这种纯真在风月场中又显得有一丝不合时宜。葛薇龙爱乔琪乔,爱情分很多种。葛薇龙的爱大概属于牺牲型,这种牺牲里有一种自我放逐的无奈与满足。葛薇龙试图逃离姑妈的社交圈,摆脱声色犬马的交易,却发现自己不能忍耐贫苦生活。她接纳了乔琪乔的游手好闲与见异思迁,自愿出卖身体作为他长期的饭票,同时成为姑妈敛财的工具。大年三十夜间,葛薇龙和乔琪乔两人去湾仔看热闹,这时的葛薇龙是放松而快乐的。可是,途径娱乐场所,她被英国水兵看作是“目的物”。乔琪乔护送她上车,葛薇龙从车窗里探出头,进行爱的告白:“我爱你,没良心的。”夜色苍茫,烟花点点,衬托着爱的卑微。21世纪的电影观众还能共情于上世纪这种腐朽的爱情吗?

  《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1943年。张爱玲不关心革命与救亡,更关注生命与欲望,她笔下的爱情难有赴汤蹈火的热情抑或执子之手的真诚。她笔尖带刺,镌刻出非个人的深刻悲哀,“苍凉”是其小说的风格符号。之于张爱玲,傅雷说“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说“独一无二的人物”,王德威说“落地的麦子不死”。张爱玲笔下不纯粹的爱情、不彻底的人物、丰富的物件意象如何影像化?这是难题。电影给出了善意的创作,淡化了葛薇龙自身的盘算,也削减了乔琪乔的玩世不恭。影片中葛薇龙与吉婕在宴会、下午茶、农场等不同场景下有几番谈心,吉婕强调了乔琪乔的混血儿身份,天性驱使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欲,这似乎给予乔琪乔的行为以合理化的解释。但是,电影对爱情的这份善意却产生了情感的偏移,原著中本已令人费解的爱情被抽取恶的成分之后,变得更为单薄。

  电影《第一炉香》未有惊喜,却也真挚。针对张爱玲的小说,物件如何影像化、情节如何具体化都是电影改编面临的挑战,在这部影片中,前者因色彩的凸显而完成度较高,后者则因情感的偏移而产生隔阂。《第一炉香》上映前,围绕男女主角的选角产生了很多争议;上映后,票房并不理想,观众评分不高,负面评价亦是不少。导演许鞍华提到:“文学到电影的改编,要做到怎么样,才能满足大部分的观众”,并且表示如果料想到网友的意见这么大,可能会换角。影片上映前后,网民权威正在释放力量。文学到电影的改编,首先要找到改编的对象,下次,换一部非经典小说试试。(周才庶)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田园将芜,载一叶扁舟归家

  • 以时代化表达,揭开五千年中医药文明的神秘面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