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被遗忘的战役》:“凡人”视角中的战争磨难与心灵炼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被遗忘的战役》:“凡人”视角中的战争磨难与心灵炼狱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11-19 09: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龚金平

  1977年,影片《遥远的桥》全景式再现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号称“市场花园行动”的安亨(Arnhem)空降战役的全过程。影片以悲壮昂扬的基调赞颂了英勇战斗的盟军士兵和荷兰抵抗组织,但盟军空降兵的困窘遭遇和悲惨命运,也让观众意识到,将领的决策失误给士兵和平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道尽了“一将功成(功败)万骨枯”的残酷真相。

  四十多年后,影片《被遗忘的战役》聚焦于“市场花园行动”失败之后的斯海尔德河战役。这场战役在规模和影响上似乎不值一提,甚至历来鲜为人知。因此,创作者没有选择史诗性的宏大叙事,去还原这场战役的全貌,也无意于制造逼真震撼的视听轰炸,而是从更具人道情怀的角度,展现在特定的战争形势下,不同阵营的普通个体,在经历怎样的生存挣扎,在承受怎样的精神折磨。

《被遗忘的战役》:“凡人”视角中的战争磨难与心灵炼狱

电影《被遗忘的战役》海报

  《被遗忘的战役》有三位主人公:英国飞行员威尔,德军中的荷兰籍士兵范斯塔佛伦,以及荷兰女孩特恩。影片由此展开三条叙事线索,拼凑出这场战役的大致面貌和局部细节,并交织出令人震撼和深思的人性内涵。

  也许,在历史的记载中,这些“凡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他们没有卓著的功勋,他们的事迹微不足道,往往成为冰冷的数字被淹没在空洞的叙事中。但是,正是无数普通人的命运编织成纷繁的历史景观,甚至影响历史车轮的走向和速度。《被遗忘的战役》对这些“无名之辈”投以深情的一瞥,不仅体现出深沉的人道立场,也凸显了历史书写的细腻与真切。

  影片以三个人物的眼睛为视点,让观众通过特恩的视角去了解荷兰抵抗军的活动,以威尔的视角去接触盟军的战斗经历,以范斯塔佛伦的视角去体认德国军队的残忍与邪恶。这三个人物分别有着各自的行动轨迹,但他们的命运和价值观都因这场战役而被深刻地改写。在影片的结尾,范斯塔佛伦从枪口下救下了特恩,自己却身中数弹,威尔恰巧目睹了特恩无助地为范斯塔佛伦止血的情景,这是三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产生交集。三人的聚散,就像战争中无数人的命运碰撞,有着难以言说的奇妙缘分与悲情宿命,甚至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荒诞,也见证着杀戮中未能湮灭的人性。因为,范斯塔佛伦执行了枪杀特恩弟弟的命令,现在却又救了特恩;范斯塔佛伦曾在战场上放了威尔一条生路,转眼间威尔却看到范斯塔佛伦死于非命。

  影片中最为动人的部分,并不是那些战斗场面,而是人物在战争中所完成的心理弧光。特恩最初觉得战争与她距离遥远,甚至对她的日常生活毫无影响,但是,当弟弟被德国人通缉并惨遭杀害,她才意识到,国破与家亡正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进而主动为抵抗组织送情报。于是,幸存的特恩注定要永远活在战争的烙印之中,她对于个体与家国的关系恐怕也会有更为深切的理解。还有威尔,他对于战争一度抱有浪漫化、游戏化的想象,甚至带着不想被父亲保护而急于表现自己的叛逆心理而参加战斗。但是,在那场突围之旅中,他看到了在生死未卜的状态中,人心的微妙转变:有人会临阵脱逃,有人会知难而退,也有人坚定无畏。还有范斯塔佛伦,一直试图在战场上保持朴素的人情,正常的人性,但是,德军的冷酷无情,荷兰民众的命运无常,都令他深受触动,并最终在强烈的厌战情绪中,选择了良知。

  影片具有鲜明的反战色彩,但这种“反战”,没有以金刚怒目的姿态,来控诉战争对个体身心的戕害,而是尽量避免在激烈的戏剧冲突、刺激性的场面中展现战争的暴虐,却钟情于在日常化的氛围中,用近乎纪实性的手法,平和克制地描摹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例如,特恩与父亲为营救德瑞克而徒劳奔波,威尔与四名战友在迫降之后焦灼地辗转突围,范斯塔佛伦在战争中一次次遭遇内心阵痛。在这些戏份中,人物的处境固然紧迫、危险、煎熬,但是,在外在的动作上,却隐忍而低调,甚至麻木而平静,并没有机会表现情感的大开大合。这正是影片努力打造的叙事风格,将观众置身于“外松内紧”的戏剧情境中,让战争成为一种背景性的因素,突出不同阵营的人物经历的共通性痛苦:战争吞噬了生命与良知,战争放大了人心的阴暗与软弱。这正是影片的成功之处,它没有让观众带着反法西斯主义的豪情,盲目地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从更为真实的生存境遇中,让观众看到战争中具体个体的命运历程与内心起伏。

  《被遗忘的战役》并不青睐那些在历史上显赫的名字,而是有着为普通人立传的意味,更有着表现普通人在战争机器中被碾压的悲悯情怀。这就可以理解,为何影片的色调偏冷,没有高光和暖色调,而是全程处于灰蒙蒙的状态中,天气的冷冽令人不寒而栗,周遭的萧瑟令人心情压抑。影片还用大量黑夜的戏和内景的戏,来营造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重感。还有那些战斗场面,也绝不给人豪迈壮烈之感,而是让人感到莫名的寂寥与凝重。这些视听语言的特点,正说明影片试图还原战争的真实面貌,还原战争中人的真实处境与心态,从而让观众意识到,战争中人的无助,战争中人心的脆弱,战争中人性的复杂,是如此平静如水,又如此惊心动魄。

  当然,影片过分追求克制冷峻的叙事基调,同时又想彰显纪实性的影像风格,对三位主人公保持一种疏离的关照态度,这固然有利于避免通过煽情化的场景来制造片刻的情绪高潮,而是鼓励观众以一种冷静的态度,进入历史的幽深处,进入普通人内心的微妙处,感受战争风云对于个体命运的拨弄,对于个体心灵的冲击。但是,这种“间离”效果毕竟是一柄双刃剑,会影响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会削弱情节发展与人物命运结局的悬念感。加上三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略显单薄,缺少性格魅力和心理深度,导致观众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情绪冷漠,内心松弛,难以对人物产生移情效果,也不会对情节的走向揪心般牵挂,进而使影片的情绪感染力和思想感召力大打折扣。(龚金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喜综开启新时代:是媒介之变,更是思维之变

  • 电影与微短剧:如何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迷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