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被遗忘的战役》:“凡人”视角中的战争磨难与心灵炼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被遗忘的战役》:“凡人”视角中的战争磨难与心灵炼狱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11-19 09: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 龚金平

  1977年,影片《遥远的桥》全景式再现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号称“市场花园行动”的安亨(Arnhem)空降战役的全过程。影片以悲壮昂扬的基调赞颂了英勇战斗的盟军士兵和荷兰抵抗组织,但盟军空降兵的困窘遭遇和悲惨命运,也让观众意识到,将领的决策失误给士兵和平民带来的巨大灾难,道尽了“一将功成(功败)万骨枯”的残酷真相。

  四十多年后,影片《被遗忘的战役》聚焦于“市场花园行动”失败之后的斯海尔德河战役。这场战役在规模和影响上似乎不值一提,甚至历来鲜为人知。因此,创作者没有选择史诗性的宏大叙事,去还原这场战役的全貌,也无意于制造逼真震撼的视听轰炸,而是从更具人道情怀的角度,展现在特定的战争形势下,不同阵营的普通个体,在经历怎样的生存挣扎,在承受怎样的精神折磨。

《被遗忘的战役》:“凡人”视角中的战争磨难与心灵炼狱

电影《被遗忘的战役》海报

  《被遗忘的战役》有三位主人公:英国飞行员威尔,德军中的荷兰籍士兵范斯塔佛伦,以及荷兰女孩特恩。影片由此展开三条叙事线索,拼凑出这场战役的大致面貌和局部细节,并交织出令人震撼和深思的人性内涵。

  也许,在历史的记载中,这些“凡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他们没有卓著的功勋,他们的事迹微不足道,往往成为冰冷的数字被淹没在空洞的叙事中。但是,正是无数普通人的命运编织成纷繁的历史景观,甚至影响历史车轮的走向和速度。《被遗忘的战役》对这些“无名之辈”投以深情的一瞥,不仅体现出深沉的人道立场,也凸显了历史书写的细腻与真切。

  影片以三个人物的眼睛为视点,让观众通过特恩的视角去了解荷兰抵抗军的活动,以威尔的视角去接触盟军的战斗经历,以范斯塔佛伦的视角去体认德国军队的残忍与邪恶。这三个人物分别有着各自的行动轨迹,但他们的命运和价值观都因这场战役而被深刻地改写。在影片的结尾,范斯塔佛伦从枪口下救下了特恩,自己却身中数弹,威尔恰巧目睹了特恩无助地为范斯塔佛伦止血的情景,这是三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产生交集。三人的聚散,就像战争中无数人的命运碰撞,有着难以言说的奇妙缘分与悲情宿命,甚至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荒诞,也见证着杀戮中未能湮灭的人性。因为,范斯塔佛伦执行了枪杀特恩弟弟的命令,现在却又救了特恩;范斯塔佛伦曾在战场上放了威尔一条生路,转眼间威尔却看到范斯塔佛伦死于非命。

  影片中最为动人的部分,并不是那些战斗场面,而是人物在战争中所完成的心理弧光。特恩最初觉得战争与她距离遥远,甚至对她的日常生活毫无影响,但是,当弟弟被德国人通缉并惨遭杀害,她才意识到,国破与家亡正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进而主动为抵抗组织送情报。于是,幸存的特恩注定要永远活在战争的烙印之中,她对于个体与家国的关系恐怕也会有更为深切的理解。还有威尔,他对于战争一度抱有浪漫化、游戏化的想象,甚至带着不想被父亲保护而急于表现自己的叛逆心理而参加战斗。但是,在那场突围之旅中,他看到了在生死未卜的状态中,人心的微妙转变:有人会临阵脱逃,有人会知难而退,也有人坚定无畏。还有范斯塔佛伦,一直试图在战场上保持朴素的人情,正常的人性,但是,德军的冷酷无情,荷兰民众的命运无常,都令他深受触动,并最终在强烈的厌战情绪中,选择了良知。

  影片具有鲜明的反战色彩,但这种“反战”,没有以金刚怒目的姿态,来控诉战争对个体身心的戕害,而是尽量避免在激烈的戏剧冲突、刺激性的场面中展现战争的暴虐,却钟情于在日常化的氛围中,用近乎纪实性的手法,平和克制地描摹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例如,特恩与父亲为营救德瑞克而徒劳奔波,威尔与四名战友在迫降之后焦灼地辗转突围,范斯塔佛伦在战争中一次次遭遇内心阵痛。在这些戏份中,人物的处境固然紧迫、危险、煎熬,但是,在外在的动作上,却隐忍而低调,甚至麻木而平静,并没有机会表现情感的大开大合。这正是影片努力打造的叙事风格,将观众置身于“外松内紧”的戏剧情境中,让战争成为一种背景性的因素,突出不同阵营的人物经历的共通性痛苦:战争吞噬了生命与良知,战争放大了人心的阴暗与软弱。这正是影片的成功之处,它没有让观众带着反法西斯主义的豪情,盲目地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从更为真实的生存境遇中,让观众看到战争中具体个体的命运历程与内心起伏。

  《被遗忘的战役》并不青睐那些在历史上显赫的名字,而是有着为普通人立传的意味,更有着表现普通人在战争机器中被碾压的悲悯情怀。这就可以理解,为何影片的色调偏冷,没有高光和暖色调,而是全程处于灰蒙蒙的状态中,天气的冷冽令人不寒而栗,周遭的萧瑟令人心情压抑。影片还用大量黑夜的戏和内景的戏,来营造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重感。还有那些战斗场面,也绝不给人豪迈壮烈之感,而是让人感到莫名的寂寥与凝重。这些视听语言的特点,正说明影片试图还原战争的真实面貌,还原战争中人的真实处境与心态,从而让观众意识到,战争中人的无助,战争中人心的脆弱,战争中人性的复杂,是如此平静如水,又如此惊心动魄。

  当然,影片过分追求克制冷峻的叙事基调,同时又想彰显纪实性的影像风格,对三位主人公保持一种疏离的关照态度,这固然有利于避免通过煽情化的场景来制造片刻的情绪高潮,而是鼓励观众以一种冷静的态度,进入历史的幽深处,进入普通人内心的微妙处,感受战争风云对于个体命运的拨弄,对于个体心灵的冲击。但是,这种“间离”效果毕竟是一柄双刃剑,会影响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会削弱情节发展与人物命运结局的悬念感。加上三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略显单薄,缺少性格魅力和心理深度,导致观众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情绪冷漠,内心松弛,难以对人物产生移情效果,也不会对情节的走向揪心般牵挂,进而使影片的情绪感染力和思想感召力大打折扣。(龚金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