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华灯初上》为何陷于“为爱痴狂”的女性群像叙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华灯初上》为何陷于“为爱痴狂”的女性群像叙事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1-11 15: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赖秀俞

  夜幕落下之时,华灯初上。浮华背后,由人性的欲望诱发的罪恶正在不为人知的暗处肆意生长,而游走于社会边缘的底层女性是这黑暗中为生计与爱情铤而走险的花朵。电视剧《华灯初上》透过一桩扑朔迷离的凶杀案,将目光投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社会的夜晚,聚焦在灯红酒绿的风月场中讨生活的女性群体——“条通女”的爱恨情仇。“条通女”指在“条通”中的酒店谋生的陪酒女郎。“条通”一词在日语中意为巷子,是台湾日据时代的遗留物。在日据时代,“条通”名为“大正町”,是供来台日本公务员居住的住宅区。台湾光复后,“条通”中的饮食、娱乐等消费场所得到发展,不仅成为美援时期台湾地缘政治的物质象征空间之一,七十年代起,日本与台湾的经济联系将日据时代的殖民记忆延伸到台湾社会的当代舞台,“日式经济”拔地而起。在《华灯初上》中上演的,正是1988年日式酒店中一群陪酒女郎苦涩的“条通人生”。

  虽然《华灯初上》的悬疑元素贯穿始终,但其内核指向近些年霸占大小屏幕的女性议题。而相对于以往的女性群像叙事,而《华灯初上》的突出之处,在于对以“条通女”为代表的底层女性的塑造。剧中为我们展现了多个坠入底层的女性样板,有因丈夫而坐牢、独立抚养孩子的“妈妈桑”;有沉迷赌博深陷债务的贫困中年女性;也有因男友酒后家暴而杀人未遂,沦落为娼的悲情“陪酒女”;还有为爱沉沦,不惜犯罪的百货公司女店员。不过,同样都是陪酒女郎的故事,《华灯初上》并不像日本导演成濑巳喜男的电影《女人步上楼梯时》一样对底层女性的生命困境展开深刻挖掘,也不如日本电视剧《黑色皮革手册》一般彰显强烈的女性意识。《华灯初上》对女性悲剧性命运的刻画流于表面,不但没有触及针对结构性的性别权力压迫的反思与批判,并且,对女性群体内部的描写,也没有突破女性互相竞争,乃至戕害的俗套叙事框架。相反,剧中的女性通通“为爱痴狂”,不仅在爱情中身处被动位置,而且视爱情为救赎,为此互相伤害。她们无一不需要透过男性完成自我认同与建构,可谓是典型的、陷于男性凝视的女性形象。。

  而造成这群底层女性生命悲剧的深层原因,当属父权制对女性的压抑与规训。女性意识的缺位使她们无法在男性之外进行主体建构。剧中女性的成长与情爱纠葛紧紧捆绑。与此同时,女性的情谊在爱情面前亦相当脆弱,女性群体内部宛如“宫斗”。两位“妈妈桑”——罗雨侬与苏庆仪身处欢场,阅人无数,二人情谊深厚,堪比姐妹,但为了一个男人几近反目,两败俱伤。她们非但没有超脱于被男性所主导的爱情之外,反而被爱情所囚禁,成为爱情的囚徒。而酒店中另一位陪酒女郎百合对“牛郎”亨利爱得痴狂,甚至为他以身犯险,在店中私藏与贩卖毒品。在店中工作的女大学生爱子因爱生妒,最终害人害己。在此,爱情可谓是女性的“致命毒药”。显然,剧中的女性并未摆脱以往一众女性题材影视作品中的俗套叙事,她们无一例外地被编码为男性凝视中的客体:需要、依恋乃至崇拜男性的女性。

  这无疑使《华灯初上》的女性群像叙事和如今大部分“大女主”叙事类型的影像文本“殊途同归”,在不知不觉间滑向男性中心主义的漩涡。在这个意义上,《华灯初上》中刻板的女性群像塑造暴露了如今大多数女性叙事所遭遇的一个显著问题——女性意识的缺失。其一大表征是,对父权制社会逻辑缺乏批判,反而选择了沿袭乃至推崇这种逻辑。并且,在后女性主义话语盛行的当代社会,这种缺失很难满足新一代观众对大众文化生产中的性别叙事所提出的新诉求。与九十年代之前的女性主义不同的是,后女性主义可谓新自由主义的孪生产物,它以结构性的性别不平等已然被克服作为根本前提,主张女性权益与发展取决于个人选择。由此,相对于传统女性题材中的婚恋叙事,新一代观众更倾向看到女性通过奋斗获得成长与成功。这反映了在性别与公、私领域的僵化对应关系日趋松动的当下,人们试图将女性从家庭等私领域解放到公领域,让其获取更多、更大社会权力的迫切期待。而人们也意识到,要将女性从恋爱、婚姻、家庭中解放出来,开创全新的女性叙事,首先要对爱情全面祛魅。由此,对爱情神话的拆解正逐步走进观众对当代影视作品中女性叙事的期待视野。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表明,单一、封闭、私人化的爱情叙事虽仍有一定吸引力,但它正渐渐丧失成为公共社会议题的能力。如今,相对于传统爱情叙事,其背后暴露的亲密关系问题更受关注,并成为大众讨论性别、情感与社会认知等议题的焦点。与你侬我侬的爱情叙事相比,它无疑更加具有时代性。那些顺应时代价值演变、符合大众期待的优秀作品,也将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从而具有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作者赖秀俞系厦门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