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世间》,当理想照进现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人世间》,当理想照进现实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3-02 15:37

  作者:南开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副教授 周才庶

  开年大剧《人世间》迎来收视热潮和广泛赞誉,它改编自梁晓声201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小说《人世间》与《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一样,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并改编成电视剧。三部当代小说都颇具历史感,书写中国北方大地上的波谲云诡及壮阔变迁,作者梁晓声、路遥与陈忠实均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他们对于生活的描绘、人物的塑造、文学的表达具有某些相似性。小说《人世间》出版时间较晚,并不像出版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那样已经进入当代文学史的经典化建构中。小说《人世间》这一轮的热度与电视剧的优质改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电视剧《人世间》以考究的剧本、真实的场景、适度的节奏、精湛的表演等综合因素引起共鸣。《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中一个平民区的周家人为中心,展现了中国社会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的山乡巨变。周父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工人,常年远离家乡,在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代表家中的威严与父权。周家兄妹三人,长子周秉义下乡当知青、参加高考、主政一方;长女周蓉追随诗人前往贵州山区、参加高考、执教大学;小弟周秉昆留城务工,与母亲相依为命。周家三个子女在时代的洪流中饱经岁月磨砺,包括知青下乡、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国企改制、棚户改造等社会重大变局。三兄妹不同的际遇,不同的人生,却有着共同的坎坷、共同的痛楚。

  《人世间》以家庭视角切入时代变迁,真实地再现了特定时期的历史面貌、集体情绪、个人选择乃至时代困惑。人世间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决定时代的脉搏与历史的走向;人世间更有籍籍无名的凡俗人物,承受时代的动荡与命运的安排。前者闪烁神性的光辉,后者拥有人性的光芒。《人世间》着力表现的是后者的际遇与努力。唯有普通人,更能展现出人间真实,包括生存之艰难与烦恼之琐碎。

  剧中主角周秉昆是一位憨厚、孝顺、勤勉的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和母亲节省有限供应的猪肉等哥哥姐姐过年回家再吃,他还会偷偷地把腊肉藏在碗底留给母亲。在婚姻大事上,他却非常坚持自我。第一眼见到郑娟,他就被深深地打动了。贫寒人家的郑娟,有一位老弱的母亲,一位目盲的弟弟,腹中尚有未出世的孩子,名义上的丈夫已被判处死刑。秉昆初次见到的郑娟,正在穿冰糖葫芦。破旧的老屋中投射进温暖的阳光,暖色光影打在耀眼的红色冰糖葫芦上,再流转到郑娟身上——娇艳的容颜、露出的膝盖、惊慌的表情,移动的画面营造出初次见面时惊颤的爱情。这一面已经挥之不去,不断在秉昆脑海中浮现。

  可是,周父一开始并不接纳秉昆的意中人,这似乎很现实。多年后,父亲回到家里,已然物是人非。秉昆的母亲遭受打击已成植物人,秉昆一度入狱,郑娟在此照顾一家人包括自己的儿子与周蓉的女儿。剧中周父终于认可秉昆和郑娟的婚事。父亲坐在炕上,秉昆和郑娟分别坐于小板凳,炕与板凳拉开了距离、形成高度差,人物在画面构图中显示为一个三角形。周父最终的认可非常真诚,同样也很现实。电视剧把文字的修辞转化为影像的表达,做出了许多创造性发挥,而在画面结构、光影运用、演员表现方面创造出文字难以抵达的效果。

  《人世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电视剧。现实主义尊重生活本身的境遇,表现历史具体的演变。这部长剧集在2022年的春天打动了许多观众,剧中充满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难,催人泪下。有许多苦难对于年轻观众而言是抽象的,包括饥饿、贫穷,但它仍然连接起不同代际之间的共通情感,这种共通点可能在于人们对于善良的永久呼唤。苦难是文艺作品惯于表现的主题,《人世间》以善意化解苦难,剧中几乎没有反面角色,缺乏坏人与好人之间的叙事对抗。那么,这到底是一个真实现实还是虚拟现实?其实,创作者是以中国人普遍接受的“性善论”架构起了这部年代剧,稀释了苦难的浓度,让理想之光照亮现实。

  剧中还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人物形象。郑娟凝集了传统女子的品德,她内敛坚韧,在毫无名分的状态下悉心照料他人家中瘫痪的老人与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入狱的漫长时日中独立自主养育孩子,饱经风霜而美貌依旧。周秉义正直清廉,一心为民。郝冬梅出身高干家庭,绝无娇惯习性。郝冬梅的母亲离世前向组织提的唯一请求是让刑期将满的周秉昆能够合法合规地回家过年。蔡晓光事业有成,一直单身,这位已届中年的知名导演依旧暗恋周蓉,终于在周蓉离婚后告白:“我一直爱你。”他们的善良配得上所受的苦难,他们的等待经得起苍茫的离乱,最终是人间值得。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如《流金岁月》《风起洛阳》《小敏家》《隐秘的角落》《装台》《隐秘而伟大》《安家》《我是余欢水》《清平乐》《大江大河》等作品都改编自小说,小说与影视剧之间产生良性的联动关系,文字媒介与影像媒介共同创造出多元的文本面貌。《人世间》在这些影视景观中凸显了一种基于“人性善”的现实主义风格。(周才庶)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