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远去的牧歌》: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游牧生活变迁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远去的牧歌》: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游牧生活变迁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6-01 13:13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电影《远去的牧歌》以纪实性和虚构性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借助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表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哈萨克族的游牧生活变迁。影片不仅展示了新疆的大美风光,流露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学思想,也反映了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新疆少数民族生活日益美好和欣欣向荣的面貌。

《远去的牧歌》: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游牧生活变迁

  电影《远去的牧歌》剧照

  影片真实地呈现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迁徙状态,及其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有较强的纪实色彩。电影开头呈现的是1980年代中期哈萨克族牧民冬季的一次“转场”。所谓“转场”,即按照季节变化和牧草的生长周期转移牧场。在航拍技术和长镜头的运用下,哈萨克族牧民赶着牛羊、骆驼,带着帐篷等家当,穿行于茫茫雪山的场面十分壮观,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性。

  在对哈萨克族人民游牧生活的纪实性表现中,影片融入了民俗风情元素,显露出浓郁的地域特色。例如,人们围坐一圈唱歌跳舞、弹奏冬不拉,纳吾鲁孜节的喜庆氛围以及节日饮食文化,都带有新疆地域特点和游牧文化特征,颇具民俗纪实价值。

  影片注重纪实性的同时,也结合了虚构性的叙事内容。电影围绕胡玛尔和哈迪亚两个家庭,讲述了父辈、子辈、孙辈数代人的命运轨迹,以及两位老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多年前,为赶在大风雪前“转场”,胡玛尔坚持让哈迪亚的丈夫哈山去通知后山放牧的杰恩斯,以致哈山失踪。因为此事,哈迪亚很长时间不能原谅胡玛尔。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胡玛尔对哈迪亚一家多有照顾。在一次迁徙中,胡玛尔之子阿扎提为保护哈迪亚的儿子巴彦,不慎坠入山涧,胡玛尔强忍悲痛,带领村人们继续前行。胡玛尔的孙女博兰古丽与哈迪亚的孙子里亚斯自幼青梅竹马,博兰古丽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当村官,与里亚斯结婚生子,并帮助牧民们定居新村,哈迪亚也原谅和接纳了胡玛尔。影片以两个家庭为核心,勾勒了一幅哈萨克族游牧文化变迁的历史画卷。

  电影选取了1980年代中期的冬季、1990年代中期的春季、2000年代中期的夏季、2010年代中期的秋季四个时间节点,在岁月流转、季节更替中,展现新疆哈萨克族牧民在传统与现代双重力量牵引下的巨变光影。胡玛尔老人坚持传统游牧生活方式,恪守祖宗们传下来的草原规矩;年轻一辈更向往现代文明,“羊皮别克”接受商业观念,贩卖羊皮羊毛赚了钱,还在草原上建起了度假村;阿依娜不想过穷日子,选择进城谋生;杜曼离了两次婚,又回到了草原;王站长、博兰古丽等乡村干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带领大家向美好生活迈进……影片既表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表现了两者间的和谐共生。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胡玛尔老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他热爱草原和族人,把游牧文化与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带领村民们一次次“转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顽强地生存着。尽管胡玛尔对传统游牧生活有太多眷恋和不舍,但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游牧转为定居是提高牧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影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挖掘了胡玛尔丰富的内心世界。他放飞豢养多年的雄鹰,让其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他把老马放归自然,目送其慢慢离去,都是在与传统游牧生活告别。他选择骑马而不是乘车去牧民新村,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影片中的传统与现代,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交融的。一方面,现代文明给草原牧区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深远影响;另一方面,现代化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哈萨克族人民在接纳现代文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保留和延续了优秀文化传统。帐篷外停着汽车和摩托车,帐篷内人们欢快地给孩子举行成长仪式的画面,正是对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形象阐释。

  对新疆优美壮丽自然风光的展示,也是影片的亮点。苍翠的大山,葱郁茂盛的树木,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盛开着的五颜六色的美丽野花,共同构成了生机勃勃的草原美景图。影片巧妙地运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以及俯拍长镜头,呈现崎岖陡峭的山间小道、大如磨盘的奇石、奔腾的溪流、广阔的牧场,把新疆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画面构图精致,色彩搭配适宜,富有诗情画意,颇具中华古典美学的韵味。

  同时,电影没有回避草原生态遭到破坏的事实。人口和牲畜的增多,给牧草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商人收购山羊绒,导致山羊饲养量增加,草根草皮被严重破坏;人们跑到草原偷挖冬虫夏草和贝母,草原生态进一步恶化……影片借人物之口说出朴素的道理:“树没了,鸟就不来了,蝗虫就多了,草就没了,羊就没吃的了”,并画龙点睛地指出,美丽的草原必须休养生息。这一意旨流露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美学思想,既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一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

  总而言之,《远去的牧歌》真实地反映了新疆哈萨克族游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其成功经验颇有启发意义,值得认真总结。(周仲谋)

  (本文为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1lzujbkyjh006”阶段性成果)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