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生大事》:生命终将消逝,唯爱永存不灭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人生大事》:生命终将消逝,唯爱永存不灭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7-06 11:14

  作者:杨宇晨

  电影《人生大事》从神秘的殡葬行业和中国人独有的死亡观切入,随着“小哪吒”和莫三妹的故事不断推进,揭示了有关成长和爱的主题。莫三妹的殡葬师身份以及片中出现的六场葬礼,都是为了推动“成长和爱”这一大情节而设定的。创作者的独到之处在于首次将中国特有的丧葬文化搬上了电影银幕,并通过巧妙的隐喻启迪观众进行一场有关生命的思考。

《人生大事》:生命终将消逝,唯爱永存不灭

电影《人生大事》海报

  成长是生命必经的历程

  以亲子关系为主线的电影并不少见,《长江七号》《你好李焕英》《当幸福来敲门》等作品都让人记忆犹新。与同类型作品相比,《人生大事》更着重于刻画主人公的命运交织和成长历程。

  起初,莫三妹在父亲莫老头和前女友眼中是一个无所擅长、缺少人生规划的大男孩。碰到难题,他总率先摆出一幅怼天怼地的模样,直到他遇见了孤儿“小哪吒”,不得不承担起作为父亲的重任。莫三妹和《小偷家族》中的信代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生活于社会边缘,做着“难以启齿”的活计,看似不具备为人父母的一切条件,但是当他们面对一个比他们更无助的孩子时,即使面对生活的满地鸡毛,还是会坚定不移地承担起本不属于他们的重任。

  故事的最后,“小哪吒”依偎在莫三妹怀中喃喃道:“我再也不害怕了,因为我有爸爸了。”莫老头看着莫三妹远去的背影欣慰地说:“他终于有一件上心的事儿了。”这意味着莫三妹完成了角色的成长、真正地成熟起来,他和“小哪吒”实现了双向救赎。

  怎样才算成熟的为人父母者?莫三妹的成长,给现实生活中的为人父母者提供了参照范本。幼儿园亲子活动的一幕,莫三妹放下自尊和冲动,拉着犯了错误的“小哪吒”向所有家长鞠躬道歉,没有“认怂”过的“小哪吒”也跟着莫三妹弯腰致歉。由此窥见,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的“身教”相较于“言传”更行之有效。反观现实生活中,对于犯了错的孩子,有些父母不够重视,用一句“还是个孩子”敷衍应对;也有不少父母一边摆弄着手机,一边抱怨孩子玩手机太多。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具有成熟的教育能力永远都是第一要素。《人生大事》尝试营造了一种教科书式的亲子关系,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死亡是生命必然的终局

  生命通过亲子关系延续,新的生,老的去。莫老头在影片中说:“人生就像一本书,哪个都要翻到最后一页,有的画的是句号,有的画的是省略号”。他以平实之语道出了死亡的两种形式,一种是有准备的,另一种是没准备的。不管如何,死亡都是生命的终局。这看似残酷,却也映射出一种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必然的“归宿”呢?《人生大事》描绘了六场各具特点的“丧事”,不仅完成了主线剧情的推动,还给观众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生死教育课”。

  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孔子答:“未知生,焉知死?”如果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怎么会知道死亡是什么呢?近年来,一些殡仪馆开展了体验死亡的活动,通过“生死教育课”提醒人们正视死亡,究其用意,还是想教人如何好好地活着。当下人们闻死亡则色变。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在采访中说道:“中国文化受西方功利主义文化的影响,技术崇拜、财富崇拜。我们恐惧死亡,是因为我们觉得现实的东西在牵扯我们。花钱买命的想法,其实是现代性的对生死的误解。”

  个体应树立怎样的生死观?子女如何妥善面对长辈的离世?这是一个难题。莫老头做了一辈子丧葬生意,最终把这个难题留给了莫三妹——如何给莫老头办一场省钱且体面的葬礼?在电影《大鱼》的结局中,面对同样难题的威尔,在其父爱德华最后弥留之际,才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用父亲想要的方式陪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在《人生大事》中,莫三妹将莫老头的骨灰装在爆竹筒中点燃,在夜空中炸成了一朵绚丽的烟花,这是全片最让人动容的画面之一。这一画面与泰戈尔笔下的浪漫的生死观不谋而合: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以豁达的心态观生死,省钱却不失体面,不经意间道出一个良好的丧事观。

  生命的奇迹在于感受爱

  《人生大事》更精妙的地方在于,通过恰当的隐喻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命与爱的思考。影片以“小哪吒”外婆的离世作为开场,以王建川和银白雪的婚礼作为结尾;“上天堂”殡葬店和婚庆公司被设定为隔马路相望。剧中关于生死的巧妙隐喻,道出死与生相伴相依的真谛。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向死而生”的哲学理念。生命的存在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人们要在意的是生命旅程中路遇风景和可能创造的生命价值。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能够获得学问和真理,即使很快死去也有价值。在孔子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洞察世界的终极奥义,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可能。人们也常说,生命是用来创造奇迹的。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一番事业、领悟一些道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就是生命的奇迹,创造了生命的价值,但创造价值却不是生命唯一的奇迹。

  《人生大事》用个体间的情感牵绊道出了“生命终将消逝,唯爱永存、唯爱不灭”的生命“奇迹”。爱让人类生生不息,爱让文明薪火相传。“小哪吒”追逐奶奶的灵车,莫三妹追逐“小哪吒”的车,因为爱是分别,也是相聚;莫三妹收养“小哪吒”,却又把她送回亲生母亲手中,因为爱是得到,也是失去;莫老头对莫三妹珍爱万分,但在生活中却处处与莫三妹为难、怒其不争,因为爱是期望,也是失望。难怪,人们常说爱是这世上最复杂的情感,需要终其一生去感受。

  “爱”是《人生大事》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不变的终极主题。生命的奇迹在于感受爱,这才是更普遍的答案——爱能创造超越生死的“奇迹”。生命终将消逝,唯爱永存不灭。导演基努·里维斯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人死后会发生什么,他答道:“I know that the ones who love us will miss us(我想那些爱我们的人一定会想念我们的)。”

  (作者系中经全媒体导演)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 周才庶:从《我的后半生》看“后半生”叙事的浮与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