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渠江,巴文化在此汇聚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8-02 17:59

  作者:李昊原

  渠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也称渠河,古称“潜水”,又名岩渠水,两晋时称巴江、巴水,宋以后定名为渠江。《水经》记载:“潜水出巴郡宕渠县,南入(长)江”,《汉志》亦记:巴郡宕渠县“潜水西南入江”。因“潜水”纵贯宕渠县境,此后即称为渠江或渠河。渠江发源于四川南江县关坝乡大坝林场,流经四川省、重庆市,于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汇于嘉陵江。四川省内渠江干流流经巴中市、达州市、广安市,于岳池县罗渡镇出境进入重庆市合川区,其中四川境内干流长602km,流域面积34020km2,其主要支流有神潭河、恩阳河、通江、州河、流江河等,传统以巴河为正源。

  巴文化之发源地

  渠江水系,从渠县三汇古镇溯源,由叶脉似的两条河流构成,一条是巴中境内的巴河,另一条是达州境内的州河,都是从大巴山深处涌流而来,在三汇交汇成渠江。三汇,是整个川东北达州、巴中渠江水系的“霸水口”之地。渠江作为该水系的主干,流经渠县、广安,在合川境内汇入西边流来的嘉陵江,最终流到重庆,汇入母亲河长江。

  巴河是巴中的母亲河,发源于巴中南江的大巴山麓冒尖山,流经巴中、平昌、达州,全长 350 公里。从巴文化地域的角度来看,巴地西边以涪江流域为界与蜀地相邻,北边到了陕南地区,东边到了三峡地区,南边到了鄂渝黔交界地带,包括遵义等贵州省北部。在这片地跨数省市的辽阔地域内,巴中所在的嘉陵江流域、渠江流域恰好位于这个广阔区域的腹心地带、中心地带。

  巴地的地域范围在历史上是动态的、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东周以后,楚国强大起来以后就把巴人逼进了四川盆地,到了战国时代,楚文化进一步西进,《华阳国志》有记载:“江州以东,其人半楚”。江州就是现在的重庆,指当时重庆主城区以东的地方包括长江三峡,居民中一半都是楚人。从达州沿着渠江和嘉陵江往上走,特别是其中游以上,却很难看到楚文化的遗存,也就表明这一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巴族和巴文化。

  有文献明确记载,东汉末年刘璋把巴分成了三巴,即巴郡、永宁郡、固陵郡。巴郡是指现在的阆中、巴中一带。永宁郡是指现在重庆这一带。固陵郡往东走,是指长江三峡周边,后来也称巴东郡。为什么刘璋当时把巴一分为三变成三巴的时候,要把阆中、巴中这一代巴郡?这就是因为这一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巴文化。

  巴文化同汉文化的交融

  在古代,渠江流域的广袤大地上活跃着一个古老的族群——巴人,秦汉时期叫“賨人”或“板楯蛮”。他们不仅创造和发展了渠江流域的农耕文明,而且多次登上中原汉民族的历史舞台,为汉民族的“光辉历程”锦上添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逸闻故事,而后又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一样神秘地消失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渠县境内发现了一系列零散的文物,有矢、剑、戈、罍等不同种类,经鉴定大都是殷商时期的文物,因此,这个地方被划入了文物考察的范围。但直到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才对该地进行系统性地发掘。2019年7月3日,渠江流域先秦文化遗址考古调查启动仪式暨协调会召开。此次考古调查,一是对达州市境内的州河、渠江、巴河等干流区域开展拉网式考古调查,找出更多的先秦时期巴文化遗址,为“巴人故里”达州巴文化高地建设提供确切的考古实物资料和史料支撑;二是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先秦时期文化的遗址和文物点进行确认和价值评估。

  渠县城坝遗址,是秦灭巴蜀之后建立的宕渠郡的治所。战国晚期至魏晋时期,遗址中不断出土的文物记录着这一段漫长的历史。2018年10月,城坝遗址发掘获中国考古学会田野考古奖一等奖。这是我国考古界最高的奖项,也是西南地区第一次获“田野考古奖”一等奖。

  根据现有资料,渠县最早的土著是板楯蛮,也称賨人。称“板楯蛮”是因其作战时,手持弓弩,以木板为楯(即木制盾牌,以土漆制过,质地坚韧,又称彭排)进行攻击与防御。胡三省在《通鉴释文辩误》中说:“余按楯,音食尹翻,……板楯蛮以木板为楯,故名。”古文献中,最早提及“賨”这个名称的是西汉扬雄,他在《蜀都赋》中提到:“东有巴賨,绵亘百濮。”东汉许慎也在《说文》中说:“賨,南蛮赋也。”“賨”是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所缴的税赋之称,税钱称为賨钱。《晋书·李特载记》写道:“巴人称寅为赋,因谓之賨人焉。”

  今天的土家族很可能就是板楯蛮之后。板楯蛮血性勇武,喜歌乐舞、聚族而居,质直好义、土风敦厚,兵民合一、善于弩射、慓悍骁勇、英勇善战。在武王伐纣、楚汉相争时,賨人帮助过中原政权进行夺权,在天下一统的进程中立下不朽之功。賨人的文化、艺术也流入中原地区:刘邦将巴渝舞带入宫廷,成为宫廷舞蹈;本为賨人民歌的竹枝歌,经刘禹锡改造后,成为文人竹枝词。

  从远古走来的渠江

  曾在任通州(今达州)司马的元稹写道:“忽到沣西总回去,一身骑马向通州。”州河,起源于达州宣汉县大巴山南麓,流经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全长108公里。据《宣汉志》记载:州河在汉、隋时期称不曹水、徐曹水,唐代称东关水,宋朝名为大江、巴渠江、宕渠江,明、清时期叫作下蒲江、通川江,民国初年称渠河。州河自宣汉县城南蜿蜒西流,过通川区、达川区,在渠县三汇镇与巴河相汇注入渠江,流程108公里。

  渠江是红色之河,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人民志气唤醒州河,烈士鲜血染红巴山。”宣汉,是川东游击军和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所在地。这里,走出了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的王维舟,诞生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创立了川东第一个革命武装队伍。当时,宣汉有人口45万,10万余人参加革命,其中5万余人参加红军,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一县成军”的奇迹。15岁的邓小平自广安东门码头顺渠江下重庆而投身革命。宣汉一县成军,打响了“宣达战役”“营渠战役”。这里建立过全国第二大苏区,华蓥山游击队声名远播,红色传奇在这里发生和传扬。如今,邓小平故居、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和华蓥山游击队遗址等被列入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走在渠江流域,从上游的秦巴山区深谷到川东平行岭谷,从涓涓细流到壮阔大江,红色是这条大河最动人的底色。

  渠江是生态之河,养育了一方水土,也曾是长江上游最凶猛的水患之一。时至今日,各地仍在探究与渠江和谐相处的路径。以达州市为例,发源于大竹县的铜钵河全长68公里,大部分在该县境内,是渠江的支流和嘉陵江的上游。党的十九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提出了更高要求。达州市在全境流域推行河长制,全面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对火电、水泥、化工等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全覆盖在线监测。四川全省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全流域视作“一盘棋”。渠江防指制定了防汛会商、汛情传递、防洪调度制度,建立起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三地互通预警信息,共享当地实际雨情、水情等情报,实现了应急联通、联动排危。

  渠江也是丰沛之河,拥有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罗家坝遗址,米仓古道、荔枝古道等古蜀道,南龛石窟、百里峡、真佛山、八台山、渠县龙潭、石桥古镇、凤凰山等丰富旅游资源。

  一条河流,总会为流经的地域赋予象征伟大母爱的光辉。从远古蛮荒年代逶迤而来,州河一路见证了这块土地的兴衰演变、岁月沧桑,也哺育和滋养了这块土地的厚重人文、绚丽风姿。厚重的人类历史文明结晶同丰实的自然山水风光相结合,在宣汉42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前河的百里长峡风光,中河的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遍布流域的红色火种,以及蕴藏量巨大的天然气能源,都不肯停歇地涌动着,绽放出顽强的生命力,成为这片土地生命葳蕤的完美象征。

  如此,方能不负这条孕育了巴文化的生命之河、大美之河。

  (作者李昊原系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