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现实题材剧应着力创造“生活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现实题材剧应着力创造“生活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8-05 10:10

  作者:闫伟 朱斌

  近日,电视剧《张卫国的夏天》在湖南卫视、芒果TV热播,引发热议。该剧讲述了京剧团职工张卫国面临中年危机的人生经历,昭示出现实题材剧作“生活感”写照的温度与厚度。探求该剧的个性特色与不足之处,可以为当下我国同类型的电视剧创作带来一些经验启示。

现实题材剧应着力创造“生活感”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题材创作的应有之义。作为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主脉,现实题材发展与现实主义精神流韵相伴、经久不衰。新世纪以来,从《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国式离婚》到《我是余欢水》《装台》,这些作品大都聚焦于都市中年人的生存现实,表述不同群体应对生活契机与焦虑的智慧。在《张卫国的夏天》中,张卫国与电视台主持人林宏年曾同为戏班的师兄弟,两人经历的“中年危机”虽各有不同,但都映射出他们的达观心态。围绕着两人处理危机的过程,形成了以亲友关系为主体的故事场域,其间,张卫国与林宏年妻子顾佳怡江边偶遇的闹剧、张卫国岳父被林宏年岳母送进医院的“误打误撞”等桥段提升了作品的戏剧浓度。同时,二人处理亲子问题的方式,也为当下代际关系间消解文化差异提供了方案。由此观之,现实题材剧呈现的中年生活并非“蹉跎光阴”或“一地鸡毛”,而是通过平衡“相聚”与“离散”的人生状态,起到抚平生活沟壑的作用。

  生活积淀的厚度决定作品品质的高度。现实题材剧应把握好“生活感”的营造方式和浓郁程度,用故事串联起的“生活碎片”,既应关注真实细节的深描,再现生活中被“遮蔽”的人性心理;也应扎根实际,体现理想与道德的引导力,让观众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意义。都市空间相较于乡村更富有流动性的特征,剧中张卫国与父亲、儿子、师姐相处中的心境变迁,林宏年既有面对妻子隐瞒居无定所这一事实的“强硬”形象,也有在师父遗像前流露内心的真情独白,这些情节均由表及里地折射出中年人处于家庭与职业之间的“两难”困境。生活感的营造既不是靠刻意的催泪煽情和生硬的关系嫁接,也不应落入“一夜暴富”“突患绝症”等矛盾“流水线”生产的窠臼,若总是依照“一贵一贫”“一死一生”的套路模式进行创作,难免导致内容的低质与焦虑的泛滥。张卫国、林宏年在不同场域的不同面相所扮演的“陌生化”体验,也淡化了一类角色的演员在观众内心建构起的“审美疲劳”。此外,该剧采取实景拍摄的艺术手法,还原四合院、胡同等场景真实的烟火气息,生活细节的纤毫毕现与人情蕴味的留白意境相得益彰,使得主人公的“精神立志”在具象生活空间的承载之上更为凝实与超脱。

  有学者认为,现实主义处理的是“社会历史的总体性特征,透过现象发现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如果说现实主义精神是现实题材剧的内在筋骨,那么本土风貌的镜语形韵与文化基因则是剧作外化的皮相。所谓“生活是文化的总和”,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元素的灵活运用,促进了剧中人物关系的恰适转换。该剧以京派文化为主导叙事风格,通过“京剧”的文化意义得到了全面的铺展。一方面,京剧班社的师承体系是维系真挚情感的纽带,张卫国与林宏年重逢后一起唱戏的情景显现了两人原初的师兄弟情谊。另一方面,京剧道具作为记忆与情怀的物件载体也反映了深层的人物心理,如张卫国送给师姐赵燕的木雕穆桂英像,寄托着他长期以来的情感夙愿。事实上,置于当前的文娱生态之中,现实题材剧对传统文化行之有效的化育,可以成为抵牾“悬浮风”的重要力量。因此,找寻到传统文化审美层面的“当下感”也显得尤为重要。剧中,“古董”瓷马的鉴定、网络文章《太监的后裔》引发的舆论风潮,均以一种诙谐的方式写就现代与传统碰撞形成的戏剧张力。此外,如北京雍和宫、南京长江大桥等地理空间的植入,使故事主题统摄在古今的“地标”概念下,将“有形”的百姓生活图景融入“无形”的城市人文尺度,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精神的传播效能。

  现实题材剧尤其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作品,所显示的职业与家庭、愿景与现实、欲望与理性的辩证关系,正是剖析社会文化症候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现实题材而言,无论涉及哪一类职业行当或民生议题,其着眼点均应落在“生活”本身,创作者如能立足现实主义的根本立场,以入木三分的生活痛点、细水长流的生活意趣、如火如荼的生活姿态传达当代社会图景蕴涵的精神教益,而不是构建虚无缥缈的心理安慰,或许可以更好地完成“荧屏人生”与现实个体之间的深层对照,起到荡涤精神、启迪心灵的作用。从这一层面而言,优秀的现实题材剧可以为观众提供自观之鉴、明悟之法与超脱之径,因此,如何更好地聚焦新时代、新征程来挖掘选题,创作更多阐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国剧风范的作品,仍值得业界深思。

  (作者闫伟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朱斌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