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艺术定格伟大的历史时刻——绘画作品中的“开国大典”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艺术定格伟大的历史时刻——绘画作品中的“开国大典”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0-13 09:55

  作者: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在站博士后 魏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艺术家纷纷用画笔记录这一伟大时刻,用高超的艺术创作讴歌新中国的诞生。

  1952年,画家董希文绘制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2009年,画家唐勇力以工笔画的表现方式创作的《新中国诞生》;2014年,画家李成民以油画写意的艺术手法创作完成《开国大典•人民万岁》;2021年,画家赵建成创作的中国画《开国大典》,都是表现“开国大典”这一历史时刻的美术创作。这些作品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历史变迁的进程,在歌颂党歌颂祖国的同时,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艺术财富。表现“开国大典”主题的美术创作不少,但这四件作品无疑是颇具代表性的。

艺术定格伟大的历史时刻——绘画作品中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不同的绘画视角

  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是天安门城楼向南看的平视观察视角,画面中天安门广场和大面积的蓝天白云占据作品近半空间。为了进一步拓展绘画视域,画家大胆取舍、打破透视常规,去掉画面近景位置的一根廊柱,以此拓展远景空间,使作品的表现空间更加宽广,展现出泱泱大国的精神气象。毛主席作为绘画作品中心人物形象站立在画面近中央位置,虽然只呈侧身,但是挺拔身姿与精神气度传达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精神力量。

  唐勇力的中国画《新中国诞生》,采取了平视观看和广角摄像式的艺术表现手法。作品以中国传统绘画长卷艺术表现方式呈现,画面中一字排开的众多人物形象均为正面站立姿态。人物形象虽有高低错落,但整体保持在一条稳定的水平线上,毛主席作为中心人物形象站立在画面居中位置。作品带有鲜明的人文审美经验,是从当下审美视角回溯历史场景的艺术想象和创造,更多带有理想的视觉审美特征。

艺术定格伟大的历史时刻——绘画作品中的“开国大典”

  新中国诞生(中国画)唐勇力(中国美术馆收藏)

  李成民的油画《开国大典·人民万岁》,则是从广场上欢乐的人群身后向天安门城楼观礼台方向俯视的视角。作品主体形象是天安门广场上欢腾的人民群众,画家以跃动的笔法和写意性的绘画造型表现了欢呼涌动的人群,画面中斑驳闪耀的“旗帜海洋”展现了庆典的热烈与恢宏。

  赵建成的中国画《开国大典》,通过一种自下而上观看的仰视绘画观察和表现视角,使得绘画视点降低,画面人物形象更显高大。作品中毛主席等开国元勋站立在汉白玉雕栏的台阶上,人物形象具有雕塑般的崇高精神意象,台阶也幻化成巨大的雕塑底座,从而托起了人物群像。

  不同的色彩表现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典型的新中国油画,画家在创作中将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盛唐壁画的装饰艺术审美表现理念与西方油画色彩表现相结合,强调绘画对象固有色,减弱条件色,突出色彩纯度和冷暖对比。作品色彩明快、艺术气氛热烈。画家曾在介绍作品时表示:“在带有装饰性处理的这幅画里,尽力表现出富丽堂皇,把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的一个庄严而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开国大典》刚刚完成就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毛主席看了也曾称赞:“我们的画,拿到国际间去,别人是比不过我们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发挥了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笔墨和色彩表现力,同时又适当融入敦煌壁画艺术的装饰元素和平面造型表现特征,明净清新的色彩渲染营造出特定的热烈和庄严气氛。

  李成民的《开国大典·人民万岁》在色彩运用上给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画家敏锐地抓住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猎猎、人海欢乐的热烈场景,从富有动感的红旗闪动中渲染庆典时刻的欢乐气氛,使观者通过画面色彩主调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转折。

艺术定格伟大的历史时刻——绘画作品中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人民万岁(油画)李成民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银奖)

  赵建成的《开国大典》在画面色彩方面追求一种单纯与质朴的审美精神表达,赋彩主要强化和凸显红色艺术气象、营造热烈气氛,并在画面造型中引入西方绘画的明暗光影的表现手法,坚守写实表现的基础上注重历史人物的精神刻画,在整体秩序化站立的人物群像中通过有限范围内手与胳膊的微妙动态描绘,从庄严中求变化、在静穆中表现热烈,于热烈中展示力量。

  质朴的艺术真情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刻,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豪迈精神,从绘画构图到色彩表现、从人物设置到整体场景都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与气派。

  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在艺术构思上没有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画面中描绘了当时所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63人。作品带有鲜明的历史叙事审美文化特征,唯美大方且符合时代大众的审美欣赏习惯。

  李成民的《开国大典·人民万岁》以举旗欢呼的人民群众为主体对象,写意化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作品的视线越过人群,最终将视觉中心仍落在天安门城楼上,并且清晰地呈现了毛主席画像,观者似乎也能听到毛主席的庄严宣告。

  赵建成在《开国大典》中成功塑造了开国元勋博大、朴厚、深沉和凝重的表情,创造了英雄群雕纪念碑式的艺术表现效果,展现了时代伟人创造新中国伟业的壮丽。

艺术定格伟大的历史时刻——绘画作品中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中国画)赵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

  四件绘画作品虽然艺术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创作者共同的艺术创作主题思想,即通过绘画作品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换了人间。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伟大变革的重要时刻,关于“开国大典”题材的美术创作相信还会延续下去,那些匠心独运且符合历史画主题创作规律的艺术作品,一定会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留下精彩印迹。品味绘画作品中的“开国大典”场景,不但能从中感受艺术之美,认识历史画创作的多样艺术视角和表现形式,也让我们在历史的情境中汲取磅礴精神力量、继续前行。(魏辉)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风中的火焰》:悬疑漩涡中的人性洞察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