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胡同》:小胡同寄寓大情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胡同》:小胡同寄寓大情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0-31 16:24

  作者:周思明

  近期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胡同》剧情丰富曲折、人物形象立体,以三代女性居委会主任为聚焦和视角,呈现出中国基层百姓“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画卷。该剧基于北京城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透过历史进程中蕴涵的孤贫与温情、消极与有为、黑暗与光明等对比书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绘制了一幅交织着时代、地域、生活的历史长图。

  厚重的年代感回望社会变迁

  《胡同》将70余年的社会变迁、时代内涵串联起来,呈现出看似波澜不兴实则炽热激越的恢弘蓝图。电视剧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始于1950年,伴随着居委会雏形的出现,豪气仗义的田枣肩负起第一代居委会主任的担子,和青梅竹马的铁蛋齐头并进,服务群众的同时,收获了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幸福。第二篇章始于1980年,晓敏接过了居委会主任的接力棒,不仅积极带动胡同青年勇敢创业,还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为个体户排忧解难。原本不务正业的林卫东在晓敏的感染下,重拾生活的信心,成为了夜市的开拓者。两人在磕磕绊绊中燃起了爱情的火花。第三篇章始于2019年,林悦将居委会的工作带上新台阶,与同样年轻有为的基层工作者欧阳辉共同反哺这座伴随他们成长的城市。

  《胡同》描绘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以居委会主任为代表的基层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肩负为人民服务使命而踔厉前行。一条胡同承载岁月变迁,三代主任传承奋斗精神,足够的时代感和年代感,成就了这部剧的历史感。基层党员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百姓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历程,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使整部作品充满了向上向善的道德感,不禁让人联想到苏联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的名言,“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就会自豪地说,我的一生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人物塑造突出人民美学色彩

  当前,国产影视创作正在向“人民美学”回归,此乃时代大潮使然。“人民美学”范式的影视创作,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指导,要求艺术家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教育和激励人民。电视剧《胡同》正是这样做的,三代女性均为普通百姓,表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美学诉求。

  三代居委会主任的表演鲜活生动,为电视剧赚足了眼球。尤其赵露思演绎的田枣,颇有几分北京大妞气质。房子斌演绎的贵叔,烟火气十足,摆地摊卖爆肚时,操作熟练,声声吆喝既地道也老到;周显欣演绎的温柔大婶,十分暖心,眼神中温柔似水,凸显女性温暖力量。其他由刘佳、吴刚、巫刚、陈瑾、吴彦姝、唐曾、刘欢、钱波等人饰演的角色,虽说戏份不多,但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把笃定机智的公安局局长、落难的贝勒、生不逢时的戏子、淳朴普通的邻家大叔……演绎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加了这部年代群像剧的厚度和广度。可以说,《胡同》不只是三个时代、三个女性的故事,而是跨越半个多世纪新中国发展进程中千千万万中国普通人的缩影。

  鲜明的京城地域文化特征

  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善之都,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而胡同作为京城一大特色与历史见证,目睹了当地人民一步步迈向崭新生活的心路历程。从地域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呈现上,该剧既有北京所特有的古城文化底蕴,又将整个中国时代发展镜像融入故事叙述之中。

  如果将胡同比作这座城市的血脉,居委会就是四通八达血脉上的交汇点。鼓楼、西单、什刹海……充满烟火气的老北京影像,街坊邻里间的互帮互助,古都文化、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柴米油盐、馄饨油条,配上一声声气息绵长的京腔吆喝,老北京的气息顺着烟火气升腾起来,飘散四方、穿越时空,让观众感受到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京城文化气息。剧中,京腔京韵、胡同串子、丫头片子、四九城云云说法,洋溢着一股古都浑然的沧桑气息,牵扯着独特市井文化烟火气,纠缠着历史进程的人情世故,更让人过目难忘。

  当然,《胡同》在服化道设计、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等环节上也存在不足。比如,1949年穷苦百姓尚不能果腹,带着一群穷苦孩子艰难讨生活的田枣,却面皮白净、衣衫整洁。又如,田枣与奎爷的斗争存在逻辑不严谨,反派强行降智的情况。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成为《胡同》的美中不足。

  (作者周思明系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