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随风飘散》:高原上倔强绽放的绿绒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随风飘散》:高原上倔强绽放的绿绒蒿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1-02 10:40

  作者:周仲谋、格桑拉姆

  藏族导演旦真旺甲执导的《随风飘散》,是一部反映藏族女性生存境况与独立意识觉醒的影片。片中的女孩格拉犹如藏地高原上的绿绒蒿,生于陡峭山石之间,长于寒风霜雪之中,不畏艰苦险恶的环境,顽强坚韧地绽放着,哪怕一生只开一次花,也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繁茂与精彩。

《随风飘散》:高原上倔强绽放的绿绒蒿

  《随风飘散》海报

  《随风飘散》讲述了在旧时闭塞落后的藏族乡村中,女孩格拉与母亲桑丹与流言、偏见抗争的故事。影片改编自作家阿来的小说《狗孩格拉》,将原著主人公的性别由男孩置换成女孩,赋予作品更鲜明的女性色彩,拓展了藏族电影书写女性命运的叙事空间。通过女性群像的刻画,寄寓导演对人性的深沉反思,对藏族女性命运的人文主义关怀。

  万玛才旦在执导的电影《气球》中探讨了宗教观念下藏族女性无法决定自身生育权的话题,影片结尾没有交待女主人公最终是被迫生下孩子还是勇敢地坚持堕胎,这一开放式结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创作者的困惑与无奈。相比之下,《随风飘散》对女性不幸命运的揭示更加深入,也彰显出更加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

  《随风飘散》塑造了诸多藏族女性形象,对她们既有赞美,也有同情和批判。母亲桑丹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因家里没有男人,她不得不依靠村里的男性居民维持生计,也不得不承受来自男性的侮辱和伤害。由于桑丹与村里男人的关系,她和女儿格拉遭到歧视、羞辱,被称为“魔女”。恩波是唯一真心对待桑丹的男子,但他没有勇气冲破世俗观念与桑丹名正言顺地在一起。后来恩波竟然把儿子才让的早夭怪罪到桑丹母女身上,与她们彻底决裂,使母女俩陷入更加艰难的处境。

  恩波的母亲额西江是传统女性的代表,她为人慈祥,虔诚淳朴,但深受传统宗教思想的禁锢。她善良地接纳桑丹和格拉,给她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却不反驳村人对桑丹母女的污蔑。她温柔地对待儿媳金措,却在金措分娩之日按照老规矩,以女人生产“不洁”为由,令金措在冰冷的牛棚中产子。出生后的才让体弱多病,额西江却拒绝将孙子送到医院治疗,而是选择做法事祈福。这都暴露出额西江精神上的愚昧、落后和无知。

  金措是受传统思想束缚的年轻一代女性,某种意义上,她是婆婆额西江的延续。金措和额西江一样,对神灵充满迷信式的敬畏,她在寒冬的牛棚里生下儿子;她赞成通过做法事为儿子祈福治病;她认可男尊女卑的观念,辛勤持家,任劳任怨,把丈夫当作家里的“天”。影片中有一场金措和额西江一起伺候喝醉酒的恩波的场景,她们忙碌的身影,昭示出两代女性相似命运的传递和延续。

  与上述女性不同,格拉是具有独立自主意识觉醒的“新女性”。由于母亲桑丹的原因,她从小备受欺凌,对人情冷暖和人性之恶深有体会,但这并没有阻碍她对生活的热爱。她保护被欺侮的才让,与才让成为好朋友,却被认为是不吉、晦气。甚至才让被鞭炮炸伤,也被村里人污蔑是格拉所为。电影通过桑丹母女所承受的不公正对待,反思了人性中卑劣、愚昧的一面,也为格拉的奋起抗争做了铺垫。在经历了无尽的侮辱、责备、诋毁后,格拉终于意识到人心的险恶和偏见的根深蒂固,母女俩即使再努力地赎罪,依然会遭受攻击和辱骂。要想不当无谓的牺牲品,就必须自强、反抗。她鼓励母亲自食其力,不再依靠男人;她勇敢地拿起刀,驱逐入室骚扰的店老板洛桑。在格拉的影响下,桑丹也开始靠自己的双手谋生,虽然辛苦,但获得了精神和人格上的独立。

  为了对抗传统的偏见,格拉决定去神山煨桑祈福。在那个村里世世代代的女性都不曾踏过的顶峰,山坡陡峭,积雪覆盖。格拉要挑战的,不仅是高耸入云的雪峰,还有更加冷酷的陈规旧习,它远比积雪更难消融。最后,格拉终于冲破了男人们的阻拦,登上山顶。在喜悦的长啸声中,格拉向天空抛撒出五彩的风马。女性独立意识在此处得到充分张扬,所有的麻木、冷酷和偏见都从此随风飘散。

  在《随风飘散》中,旦真旺甲对镜头语言的运用值得称道。影片画面构图精美,节奏沉稳,叙事凝练克制。以影片开头为例,在一组与字幕交错剪辑的雪山、经幡的画面中,额西江从风马里走过,来到了村子里,经过忙碌的人群,拉开牛棚大门,躲在草垛里的女人桑丹惊慌地探出头来。导演运用这种特殊的蒙太奇手法,不仅简明地交代了环境和人物背景,而且画面之间的停顿犹如诗句的留白换行,断断续续之间,使电影叙事具有了一种留白的诗意,显得凝练含蓄。

  电影中多次出现不对称构图,镜头往往从较低的平原处取景,山坡及山下的小溪,远处的山峰和天空,被自然地分隔互补,线条交错,画面灵动而浑然天成。在结尾处男人们阻拦格拉上山煨桑的场景里,运用蓝天和白雪的构图,将画面分成不均匀的两个部分,蓝色与白色、多与少、高与低、强与弱的鲜明对比,将对峙的紧张气氛烘托到顶点。

  《随风飘散》还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丰富的意蕴。在影片中,山不仅是自然景物和祈福场所,更是对人的围困和压抑。才让在送医途中死去,影片将镜头对准大山,群山巍峨高耸,直逼天空。在雄伟绵亘的大山面前,一个生命的离开显得如此微不足道,金措失去幼子的痛苦悲鸣,换回的只是群山无情的沉默。山还象征着禁锢,象征着强大的传统观念和力量。影片结尾,格拉登上高山之巅,则象征着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和超越。《随风飘散》是一曲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赞歌,谱写了藏族电影女性叙事的新篇章。

  此文系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1lzujbkyjh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周仲谋为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格桑拉姆为兰州大学文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