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航拍中国》(第四季):以厚重立体呈现诗和远方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航拍中国》(第四季):以厚重立体呈现诗和远方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1-11 08:42

  作者:黄典林

  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重新认识脚下这片热土。当“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这一熟悉的开场旁白响起,《航拍中国》(第四季)的镜头再度腾空而起。这一程,全空中视角继续飞越北京、广西、青海、湖北、香港、西藏、澳门、辽宁、台湾、重庆、河南11个省级行政区;四季影像,带领观众尽览祖国之大好河山,凝视祖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与动力。第四季影像连结了传统与未来,融合了宏观全景视角与微观细节日常,让观众既能领略天南海北的迥异风情,又能够感知地域之间的互助、合作、共赢,共同勾勒出大美中国之图景。

《航拍中国》(第四季):以厚重立体呈现诗和远方

  《航拍中国》(第四季)穿梭在山水之间,每集内容先从地理位置入手,让人能够直观感受自然地理赋予每个省份独一无二的地位。例如,广西作为唯一与东盟国家海陆连接的省份,成为中国西部入海新通道,发展焕发出新生机;武汉作为九省通衢之地,古往今来、南来北往,与多种文化碰撞交融,绘就了城市的独特底色,将不同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天时地利、因地制宜巧妙融入。影片让我们细细品味大自然赐予的日出日落、碧海蓝天、森林草原、野生动物等,每一帧影像都是一幅珍贵的画面。在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下,纪录片深挖内涵,让影像承载的内容更为厚重。为了让30万只候鸟在青海湖有更惬意的繁衍与“度假”环境,人们关闭了鸟岛景区;在广西,为了让白头叶猴成为石山永远的主人,人们建成保护区,为其营造最安全的栖身之所;西藏的高原之上,人们为了不过多地干预高原生态而重新规划牧区,牧民举家搬迁,不再与野生动物争抢资源……在取舍之中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当今中国对绿水青山和生态中国的不懈追求,俯拍镜头下的美景,让观众在沉浸与欣赏之外,多了珍视与保护的责任。

  在尽览山河的广阔视角之外,《航拍中国》(第四季)还以微观的视角呈现日常烟火,捕捉百姓生活的变迁与温度,也让观众有了新的认知和思考。在首都北京的上空,观众以空中视角观察故宫的极致空间秩序、中轴线的纵贯南北、高楼林立下的加速飞驰,难得一见的视野让人们领略了古老与现代交织;澳门土地面积有限,操场建在楼顶、马路多为单车道,但即便在有限的条件下,人们在遵守秩序的同时,同样享受运动的快乐;在山城重庆,建筑依山而建,人们习惯了去往47楼的大排档,也乐于接纳穿过楼房的有轨列车。透过镜头观众不仅看到了人间烟火,更感受到了烟火气背后的人文风情。

  在视觉饕餮之外,《航拍中国》(第四季)更注重在细微之中融入理念,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香港大澳渔村渔民们在退潮期不急于出海,而是悠闲生活,传递着要“好好享用每一餐,感受拂面而来的海风”的从容生活理念,湖北洪湖地区莲藕产量独占全国榜首,这背后是挖藕人对“辛勤劳动是最值得炫耀的事情”的坚信不疑。

  《航拍中国》(第四季)不仅记录了人们的勤劳奋斗的美妙图景,还力图以时间串联,从历史长河中寻找深厚渊源:在北京感悟天圆地方的理念、在湖北挖掘荆楚文化的昔日辉煌、在河南感悟古都与古迹的发轫……影片打造了一条空中体验中华文明的路线,深挖五千年的历史给予我们的文化底气。从历史迈向现代,空中旅程在广西的百色起义纪念园驻足,缅怀革命先烈为今日之中国的英勇牺牲,时间维度巧妙融入,让这趟空中旅程的意义更立体、更饱满。

  《航拍中国》(第四季)不仅要展示每一方土地独有的景色与风俗,还以更高的格局俯瞰各地之间的互助团结、同根同源、共同奋进。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并发挥巨大功能的背后,是百万库区移民全力的支持,他们同时也为西部发展作出了贡献;青海玉树地震后,三年内重建了新的家园,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的学校、医院拔地而起,这是全国各地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香港、澳门、台湾的篇章中,这种同根同源更是全方位地融入了生活:香港境内只有26公里高铁轨道,却与总里程超过四万公里的内地高铁网相连,能够快速抵达全国数十个内地枢纽城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内地相连,拓展了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空间。台湾岛上,元宵节传统习俗仍在延续,海峡两岸阖家团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航拍捕捉的一份份守望相助,都是华夏儿女的血脉相连。对于观众而言,镜头下故乡的山水与街道、乡音与团聚,勾起了人们的乡愁,进而在影像中感受到情感的羁绊与联系,让人触景生情、引发共鸣。

  在山川秀美中感受自然恩赐、感悟和谐共生,在烟火百态中品味人文底色、传承文化基因。《航拍中国》(第四季)带领观众飞越整个中国,感受地域间的紧密联系、情感上深深的羁绊共鸣。在俯瞰大地、欣赏风景的同时,让观众的心底激荡出敬畏与自豪,这也是我们扎根当下、接续前行的不懈动力。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