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守初心、担使命、为人民:电视剧怎样成就“飞天”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守初心、担使命、为人民:电视剧怎样成就“飞天”梦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2-01 14:57

  作者:闫伟 杨阳 李璇

  前不久,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共有16部作品荣获优秀电视剧奖的殊荣。这些作品集中代表了2020—2021年我国电视剧创作发展的成就,对其创作特征与经验进行深入审视,或许能够为接下来电视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启示。

守初心、担使命、为人民:电视剧怎样成就“飞天”梦

  把百年奋斗镌入影像故事,让初心信仰亮起来

  “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的重要指示。本届“飞天奖”的一些获奖作品,便是对这一要求的有力践行。它们犹如一部部生动的“党史教科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让很多观众自此爱上了“主旋律”。其中的几个创新之处值得圈点:

  其一,向历史纵深处汲取创作灵感,通过拓展题材边界和审美视野,将百年故事描绘得更加壮丽多彩。党的百年历程,为电视剧创作者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但面对无数蕴藏其中的历史故事,如何将选题找得又新又准?根本上在于对党史本身的深挖细琢、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其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史,而且将其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中去表现,艺术化地呈现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胜出”的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大势而诞生的历史必然。这一开阔而独特的选题视野,在众多同类剧中是独树一帜的。此外,《香山叶正红》回望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赶考”之路,《绝密使命》填补了上世纪30年代我党“秘密交通线”的荧屏空白,都不失为在主题提炼、题材萃取方面的新思路。

  其二,探索青春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搭建与当代观众的情感通道,实现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剧的青春化,不仅在于满足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更在于找到革命历史与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点,在价值表现上有引领力、感染力和穿透力。从《觉醒年代》到《理想照耀中国》,再到《叛逆者》,这几部剧的创作视点虽各有不同,但都借革命青年的心灵成长史,诠释了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让当代青年从中看到对其人生道路选择有价值、有启发的信仰光芒。

  其三,挖掘战争主题的精神内涵,通过彰显战争背后的人民力量,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以战争为叙事重心的电视剧,展现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带给观众震撼力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运用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大势,揭示出为何而战、因何而胜。《跨过鸭绿江》展现的不仅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下的角逐,更是一次“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对决;《大决战》展现的不仅是三大战役的全局面貌,更雄辩地证明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理念。思想从来比刀枪更有力量。战争戏的出色和卓越,不应止于战争,而是以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和表现力,完成对思想主题的深化,激扬起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

  把国之大者融入现实叙事,让时代主题立起来

  据国家广电总局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的电视剧超过一半为现实题材,2021年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占比达74.2%。本届获奖作品中,现实题材占到了总数的56.3%。不难发现,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新时代、新气象的诚意之作,不仅成为势不可挡的创作潮流,也成为我国电视剧作品赢得市场、收获口碑的重要引擎。这些作品近年来的创作特质值得关注:

  首先,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用真实的故事彰显时代精神。两年间,一部部现实题材佳作,艺术地串联起中国式现代化的非凡征程。如何将最能代表时代变革和中国精神的内容进行影像化表现,尤其考验创作者的艺术功力。《山海情》精准聚焦了我国东西协作扶贫中的“闽宁模式”,《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再现了碗米溪村的脱贫实践,《在一起》真实还原了抗疫过程中普通人的不凡之举……这些剧作讲述了不同年代、不同领域、不同人群的典型故事,以小人物的奋斗体现大情怀,以微视角的抒写照见大时代,从而拥有了更高远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格局。

  其次,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单元化叙事,讲述更丰富的时代故事,展现更多样的艺术风格。以单元结构展开叙事,不仅有助于在短期内优化资源配置,把近年发生乃至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生活诉诸荧屏,也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观众日趋“短平快”的审美诉求,因而备受主题性电视剧创作的青睐。《功勋》《在一起》《理想照耀中国》等,虽表现“英模”“抗疫”等不同主题,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种叙述结构,在既定的主题和有限的篇幅内,最大程度地描摹了时代发展的横切面,令观众耳目一新。当然也应认识到,这种形式有其创作难度,如何保证作品的每个篇章准确凝练、在同一主题下形散神聚、各个单元平衡齐整等,还需持续探索。

  再次,用国际表达展示大国形象,以全球视野传递中国主流价值。好故事胜过千言万语。讲中国故事,不仅是讲中国人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也应立足于全球化语境,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提出了什么方案、作出了哪些贡献。《埃博拉前线》讲述了中国医疗队远赴非洲、与非洲人民携手抗击埃博拉疫情的故事,《和平之舟》讲述了中国“和平之舟”号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救援任务的故事。这些作品虽在艺术呈现上还有可精进的空间,但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人民至上与大国担当方面,已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把精神能量注入百姓形象,让奋斗人生美起来

  此次的获奖作品中,那些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舀”出生命底色,自人民的呼声、梦想和奋斗里提炼人生真谛的电视剧,无论是从主题意蕴、艺术品质还是情感内涵的角度,都显现出了独到之处。究其原因,离不开创作者对纷繁世相的敏锐感知、对人间真情的切身把握,以及寓深广于细微的艺术创见。

  一是在对职业领域的体察中,展现人民的生活、情感与命运。现实题材作品应如何自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中寻找创意、挖掘素材、提炼主题?选取某一职业,探究其特有的职业规则、职场环境和行业生态,借主要人物的职场遭际和命运沉浮来折射行业变迁、反映社会发展,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装台》将视角对准生活在西安城中村的一群舞台装卸工人,《理想之城》围绕建筑造价师的职业精神展开叙事,《巡回检察组》以新时代法治工作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决心与担当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这些作品既讲述了某类职业群体的现实人生,又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从各行各业的独特性中提炼出更具普遍意义的主题:在奋斗的图景中书写人民的心声与心愿、希望与梦想、情义与担当。

  二是以深入生活的真诚和勇气,增进作品与人民的情感联系。如果将真实视作现实题材作品的立身之本,那么创作者的真诚就是通往真实的必经之路。《山海情》里水花历经磨难后眼含热泪的微笑、《功勋》中“能文能武”的李延年长达十几分钟的走心独白,之所以令观众久久难忘,关键就在于创作者是将心、情、思都沉到人民群众之中,在体悟生活的过程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真诚、真情与匠心,将创作的根系牢牢扎进了生活的土壤里、融入了人民的血脉中。

  三是用生动而精到的细节描摹,呈现宏远深广的主题意蕴。一部优秀的现实题材剧,既应举重若轻、蕴深厚于细巧之中,又要避免因过分注重细节雕琢而让主题流于浅显。因此,如何平衡细节描摹与主题开掘的关系,是创作者必须面对的创作课题。《装台》以一场《人面桃花》的秦腔演出,道尽了装台人幕后台下的苦辣酸甜,而秦腔艺术的沉寂与复兴、城中村的人际纠葛和时代变迁,也透过舞台大幕丝丝缕缕地浮现出来。《功勋》将平凡而伟大的英模人物熠熠生辉的人生经历,化入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之中,即便是看似寻常的一粒米、一颗鸡蛋、一条红缎带,都凝聚着千钧的力量,传递出不尽的家国之思和理想荣光。凡此种种,都较好地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互相融渗与有效互动,也对所有的电视剧创作具有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詹 丹:一本生活与心灵之书的作文年选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