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辛词之“问”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2-07 16:32

  作者:华彤庚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令人百读不厌的辛词,该有多少直叩心灵之“问”!苏轼《文说》,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辛词亦然。“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辛词之“问”,内涵丰富,语重情切,问得自然,问得巧妙,尝鼎一脔,可以知味。

辛词之“问”

  辛词源于生活,物理人情,拨动心弦,于是奇想翩翩,妙问频发,恰到好处。“对花何似?”这是《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的起句,对花设问,兼及“对花”之人。“似”顶针领起,想象丰富,时跨千数百年,地越南北之堑。三典故,五化用,神聚于白牡丹之“倾城娇韵”,浑然一体。《如梦令·赋梁燕》:“燕子几曾归去?只在翠岩深处。重到画梁间,谁与旧巢为主?深许,深许,闻道凤凰来住。”起句反问,言外自有主宾。去去来来之间,由翠岩而及画梁,由梁燕而涉凤凰,正面宕开,侧面烘托,“谁与旧巢为主?”顺势设问关合前后,远近虚实,水乳交融,人格化梁燕之高洁人品,遂亦溢出纸背。

  以问句为起句,挺拔新警,易于笼罩全篇,而篇中它处,但需发问,无所不可。《玉楼春·鹅湖戏作》上阕:“客来底事逢迎晚?竹里鸣禽寻未见。日高犹苦圣贤中,门外谁酣蛮触战?”词写隐逸之思,下阕面向将来,上阕着眼当下。当下,红尘中人为蜗角之利激战正酣,真圣贤则隐于酒中。前问切隐者遁世之诚,后问见俗人陷溺之深,前后对比鲜明。《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抒发壮志难酬之“恨”,上阕感时抚事,下阕直抒胸臆,过片设问,“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合榫紧凑,由悲愤转激昂。《西江月》:“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词写隐逸生活,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序中标明“戏作”,结句却借渔父之口,以反问隐藏真意,用牢骚表达不满,有画龙点睛之妙。

  词中一问再问,就内容而言,可使意蕴丰富;就形式而言,问句分处于对应处,常有对称之美。《江神子·闻蝉蛙戏作》:“簟铺湘竹帐垂纱。醉眠些,梦天涯。一枕惊回,水底沸鸣蛙。借问喧天成鼓吹,良自苦,为官哪? 心空喧静不争多。病维摩,意云何。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上阕扣题中之蛙,因蛙鸣习称“蛙鼓”,进而联想到“鼓吹”,由此设问推测,看似游戏笔墨,实则意含婉讽。下阕扣题中之蝉,因夏日蝉鸣甚“噪”,遂以明知故问作结,强调此际之“心空喧静”。两问前呼后应,一直一曲,相映成趣,对如扇面。他如《卜算子(珠玉作泥沙)》《南歌子(世事从头减)》《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上下阕阕末之问,均有类似妙味。

  词中屡问屡答,问如连珠炮发,答则环环相扣,波翻浪卷,层层深入。《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问点题,点面结合,“满眼风光”,气魄雄大;二问怀古,情景交融,“悠悠”“滚滚”,心潮激荡;三问聚焦,借古讽今,“天下英雄”之问,有不满更有召唤。又或打破砂锅问到底,如屈原“天问”。词为精短文体,不可能连袂而发百数十问,然稼轩刻意“用《天问》体赋”的《木兰花慢》,全词九问,珍罕之极。词云:“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上阕五问,侧重送月。“何处”“那边”“天外”诸语,不定而有定,“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飞镜”句质诸视觉,“姮娥”句质诸神话,想象新奇。下阕四问,侧重月去后情景。“谁放月,又西沈?”稼轩《江神子·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有句;然个中“细节”,唯本词道及。“问无由”句,意在“不知是真是假?”以为真,自然“愁”;“怕”承“愁”,结果却并不可怕,这便成了“问题”。“玉兔”之问,再次质诸神话;“都齐无恙”,又生“如钩”之问。如此连续九问,基于常理,合乎逻辑,沟通直觉与想象,融合现实与神话。八九百年前,欧洲正处黑暗时代,中国竟有此“科学猜想”,何等难能可贵!

  辛词之问,往往出人意外而令人“莫明其妙”,从而形成独特的“妙味”。举二例。

  《浣溪沙·种梅菊》:“百世孤芳肯自媒?直须诗句与推排。不然唤近酒边来。 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只今何处向人开?”起句用拟人手法,是反问语气,而下句竟以之为设问而作答,将梅菊与诗、酒之类以至渊明、和靖联系起来。结句是揣测,还是自问?对照词题,种梅菊之“处”与“人”不言而喻,词之语势亦聚焦于“人”,结句为何突出“只今”,强调“何处”,似乎而今空有梅、菊、人而无花开之实与花开之处?且渊明时菊开,和靖时梅开,种梅菊之稼轩非“今”之渊明、和靖乎,缘何方种之时,竟叹其开无处也?

  《鹊桥仙·席上和赵晋臣敷文》:“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 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1200年前后,稼轩闲居铅山瓢泉,赵晋臣闲居城北,二人时相过从。《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有句:“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不欲隐却不得不隐,心有不甘,希望尚存。然而,既用渊明归隐典,为什么要“问走了、羊肠几遍?”是问陶吗?陶可不是“走”回来的,而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如释重负,乘船回来的;是自问吗?词人在世之最后两年确曾上疏辞免,但此前罢官事常有,辞官倒没有。倘说仕途酷似“羊肠”,为何在鄙薄“渠侬”之时,末了却要带上“春”意?再“叹折腰”句,按词谱应为七字,稼轩却破格加一“叹”字作八字。如此“叹”“问”,难道别无深意?

  文学鉴赏,越是“莫明其妙”,越要一探究竟,何况天纵之才的盖世雄篇!而辛词之“问”,一问既出,诗情荡漾,意境鲜活;当烂漫纷葩,花添锦上,能不诱人一探究竟?(华彤庚)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