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让文物“活”起来,寻迹中华文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让文物“活”起来,寻迹中华文明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1-17 14:42

  作者:王婧

  历史类纪录片如何变得有趣,更能吸引年轻群体,是纪录片界持续关注和讨论的议题。《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前已播出三季,在豆瓣上均获得9分以上的高分,创造了文化类纪录片收视和口碑新高,被誉为“彰显央视品质的现象级纪录片佳作”。

  在2023年新年之际,由中宣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共同实施的国家涵养工程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推出跨年特别呈现。这次的文化之旅横跨宋元明清,苏轼《黄州寒食帖》、陈国公主黄金覆面、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金丝翼善冠、明式画案、朝元图、泉州湾后渚港福船、宋徽宗《瑞鹤图》一一亮相,继续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为观众讲述一个个精彩动人的国宝故事,构建着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

《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让文物“活”起来,寻迹中华文明

  用“温度”打破“严肃”,打造历史叙事的年轻表达

  现在众多历史类纪录片都在强调“年轻化表达”,其中的“年轻化”究竟是什么?面对这一议题,《如果国宝会说话》给出的答案是“让文物自我讲述”。《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文物或历史人物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历史讲述,沉浸式打造“有温度”的对话感。

  在《瑞鹤图》一集中,开篇一句“政和壬辰年,我已在位壹拾贰年”立刻有种在现场聆听画者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讲述的画面感。同时,《瑞鹤图》一集运用动画技术让图上的仙鹤飞起来,观众仿佛置身于政和二年的汴京,亲眼看到了群鹤飞舞的场面,深刻地感受到这幅画作的亮点和所深藏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同于传统历史纪录片的宏大叙事,这样生动的讲述和呈现方式使得纪录片不仅好看,而且好玩。

  令人惊喜的是,《如果国宝会说话》不仅描述文物的故事,更记录古人的心路历程。在深阔的时间与空间坐标系里,观众得以窥见古人未竟的故事旅程,极大地消弭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如《黄州寒食帖》这一文物背后,是苏轼因贬谪黄州后政治理想的幻灭。“皇帝远在九重,祖坟遥隔万里,想效仿阮籍作穷途之哭,但心已如死灰,再吹不起。”寥寥几句,不仅介绍了文物来历和文化脉络,更让观众与千年前的苏轼达成了心灵的共振。

  用“轻松”对抗“沉重”,《如果国宝会说话》构建出了一套年轻的话语体系,以微观叙事承载宏大主题,连接历史与现在。文物成为历史的承载者、见证者进行“自我讲述”,以“朋友的身份”与观众平等交流分享,这种别有风味的自我讲述,真正让文物“活”了起来,消除了国宝陌生感的同时,让观众有强烈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

  立体化叙事和技术共同发力,实现中华文明“微解读”

  《如果国宝会说话》不用全知视角去讲历史,而是让文物置身于历史和文明的场景中,立体地向观众展现文物背后深邃的历史命题。同时,通过结合现代叙述方式和技术来有力度地展现文物本身的张力。历史“冷知识”以故事化的形式,自然而巧妙地融入解说表述与影像叙事中,既将文物的历史文化脉络精准梳理到位,又将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纪实与写意并存,以“故事化”开辟叙事新风格。《如果国宝会说话》跳出了以往千篇一律的文物模式,把文物放置在极具故事性的场景中描摹,力图还原文物的本初模样。在讲述“泉州湾后渚港宋代海船”时,以晋江布袋木偶戏的方式讲述了一场“福船回家”的故事,生动还原宋元时期从外洋返航的种种困难,展现了我国如水密隔舱等先进的造船技术,同时也让古老的器物在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中焕发全新的光辉,给整个叙事增添了一份情感的厚度。

  另一方面,《如果国宝会说话》借助多媒体融合与现代技术的加持,全方位展现了文物的细节特征,将国宝的“静”转化为鲜活的“动”,赋予其重返光彩的生命力。比如,在《朝元图》的展示中,采用高清电子扫描技术还原文物色彩,以“满墙风动”为切入点,体现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衣袂飘飘的独特艺术魅力。从收藏到展示,从展示到让文物说话,国宝之重与技巧之轻在作品中完美邂逅,让沉重的文物拥有了飞翔的翅膀,国宝也“近”了起来。观众不禁感慨:“这才是揭秘国宝的正确姿势。”

  打造共享意义的空间,激活文化记忆共鸣

  中华传统文化从历史中走来,作为其载体的文物投射出古人的精湛智慧与人生哲学。跟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关于理想、信念、情怀的价值叙事。无论古人用天球仪向星空“问好”的科学探索精神,还是苏轼在困顿人生中无限飞扬的乐观主义,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从国宝看文脉、思英魂,这些蕴藏在文物身上的文化内核,以“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影响着观众的文化记忆建构。

  《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文物的自述来唤醒根植于观众内心的文化记忆,让观众通过纪录片所讲述的一个个鲜活文物,感受其承载的文明与历史,在激活文化记忆时也在无形中建构观众的身份认同。《如果国宝会说话》不仅赋予了我们在历史长河中建立起来的文化认同,还增强了我们根植于优秀历史传统中的文化自信。

  聆听国宝的话语,听见的是故事,坚定的是文化自信。从这一角度看,《如果国宝会说话》既是在记录和传承,也是在观照当下时代、讲述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声音。在纪录片里,观众发现中华文化包容博大、超越创新的精神特质,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或许,这样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作品正是通往观众内心的“一把钥匙”。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研究员)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