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纪录片《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纪录片《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3-28 14:18

  作者:杨 慧

  近期,由纪录片《人生一串》制作团队打造的新作《这货哪来的》惊喜上线,作品沿袭了对世间百态百味的关注与记录,将目光投向了更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讲述人和物之间的情分,并投射出更宏大的行业与城市剪影,共同辉映出社会气象与时代精神。

纪录片《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这货哪来的》剧照

  人与物:现代生活中的共生关系

  人和物的关系,在古今中外都是恒久问题。范仲淹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苏东坡道“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古代君子心性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其中就包含对物欲的克制。鲍德里亚谈“消费社会”,说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物构成了人类的生态环境,是自己构建出的屋舍,也是哲学家们忧思的牢笼。

  《这货哪来的》这部纪录片所呈现人与物的联络,是一种温情脉脉的共生关系。物因人的需求而诞生,人也因为物的存在而获得了审美、舒适、解压的余地。物体现了现代生活对人的围追堵截,但是也同样构筑了自我的小桃花源。纪录片真切走进了使用人与使用物之间的奇特友谊:十元三个的手机壳给人心情的熨帖和变化的喜悦,卡车床垫的质感给卡车司机以安眠的夜晚和舒坦的腰板,爱花之人将鲜花市场里被人丢弃的花朵拾掇回家……故事中人与物的关系实现了一种双向赋予意义的过程。他们给予物以生命,而物的价值回报也充盈了他们的生活。

  人与人的关系是众多影视作品的恒久选题,而人与物的关系,则在这部纪录片里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底色娓娓道来,是一种生活体验的开阔,也是一种人间沉浮的慰藉。

  行业与地域:人与物的来处与归属

  《这货哪来的》片名开宗明义,寻出处,探究竟。一件货物,它必然来自于一位卖家、一座工厂、一个行业以及一座城市。在对人和物的呈现背后,纪录片同样刻画了更中观以及宏观的景象——行业面相与城市气象。

  纪录片常通过以点窥面、以小见大的拍摄方法来反映世间百态。例如,斗南鲜花篇,看似讲述了互联网时代的花卉经营者,同时从中得以窥见中国花卉行业的现状。云南斗南拥有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鲜花交易市场,凌晨5点开始的早市上,花市中的生意人就开始碰头切磋,上午9点鲜花交易市场开始零售,下午进行鲜花电子拍卖,暮色四合还有继续簇拥花的人群流动。

  “生意生意,生命意义。”这些商品不仅包含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还是观察和反映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佛山狮头制造者的故事,不仅展示了醒狮文化、武术精神在岭南的传承,更传递出是一代代广东人对舞狮的沉迷与热情。同样的,深圳的手机壳生意是上班族心情的缩略图,而曲阳不锈钢订单中有房地产行业的晴雨表。这些对行业、城市的刻画,构成了人与物共同的坐标:知来处也知去处,而背后更宏大的主题自然而然流淌而出:朝气蓬勃的中国面貌,与活力四射的中国制造。

  如果把《这货哪来的》看作一件物品,也值得一品。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来自此前引发关注的《人生一串》,虽然主题拓宽,但是哲思的旁白,人生与滋味,却是制作团队的恒定审美。同一个选题可以做出多种角度,但这一剧组比较偏爱明亮、向上、积极、温暖的色彩。纪录片曾被比作一个国家的相册,不同时代的生活,是其中的最佳主演。要问纪录片“这货哪来的”,大都是收集与记录人生的各色滋味而来。(杨慧)

  纪录片《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