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周 奕
日前,由有村架纯主演的日本治愈剧情电影《千寻小姐》,凭借悠慢的叙事节奏、日系的滤镜画风、舒适的人情交际等特点,收获好评。电影通过展现一位曾经的风俗店小姐“千寻”寻找自我、治愈他人的孤独之旅,细腻地刻画了孤独的人抱团取暖的画面,传达了不被定义、坚持做自己的温馨理念。
《千寻小姐》海报
“每个人都来自不同星球”,千寻是孤独的,她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喝酒吃饭、一个人在被路灯拉长身影的小路上散步、一个人在波光粼粼的码头边被风轻抚;千寻是温暖的,她会趴在地上与流浪猫交流,亲切地称之为“猫夫人”,她会解救被孩童欺负的流浪汉并带他回家洗澡换新衣,会用手指将被水围困的小蚂蚁放到干燥地带;千寻是坚强的,她不惧他人异样目光与非议,大方地向人袒露自己曾经作为风俗店小姐的身份,即使在当初绝望至极想以自杀来终结一切的时候,也能平静下来谋求新的出路。“每一个职业背后,都有一个自我”,千寻虽然曾是底层社会中最容易遭到歧视和恶意的“小姐”身份,但是她真诚的内心、温暖的性格、飒爽的态度,总能吸引小镇上的人们,给心灵创伤的人带来温暖。在这个对性工作者有着很大恶意的时代,千寻并没有被曾经的身份所物化、所禁锢,而是一直在寻找自我、坚持自我。
一如此前的《眼镜》《孤味》《比海更深》等诸多温暖治愈电影,《千寻小姐》将千寻的孤独放置在群体中讲述,打造小人物群像。传统式高压家庭中的高中生冈治、缺少母亲关心和照顾的单亲家庭孩子小诚、逃离父亲家暴的工人谷口、同样在风俗店工作过的小马姐、如同千寻父亲一样的鱼缸店老板等,都因为千寻的平易近人、善解人意来到她的身边。千寻如同一颗小小的、但不脆弱的火苗,散发着足以让人注意到的微光,吸引着小镇上的人们向她的方向靠近,为他们传递直抵心底的温暖。
“千寻”并非千寻,而是风俗店留下来的艺名,千寻真名唤作绫。绫小时候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于是离家出走,沦落风俗店。虽然千寻很受小镇居民欢迎,但她始终是孤独的。她就像家里鱼缸中的金鱼,睡觉的时候沉在底部,醒了就会浮上来继续游。
因为家庭造成的心理伤害不仅在千寻身上,也在“留守儿童”小诚、“出走少女”部千、“乖乖女”冈治及其母亲的身上。来自单亲家庭的小诚,由于母亲外出工作早出晚归,放学后闲逛、回家后独自吃饭已成为小诚的常态,甚至在丢了钥匙后只能在家门外挨饿。母子之间的疏离,使小诚母亲无法真正了解小诚,认为小诚给自己送生日花束是受了千寻的教唆;在被邻居指责不能很好地照顾小诚时,愤愤地怪罪于千寻多管闲事。深谙原生家庭痛楚的千寻没有生气,而是真诚地表达歉意,并耐心地开导其多关注小诚的内心。
与缺少家庭关爱相反,“出走少女”部千和“乖乖女”冈治则深受家庭囚笼的毒害。因达不到父母的期望,部千经常被赶出家门。在经历多次被“扫地出门”之后,她终于离家出走,在荒废的楼宇中编织着自己的漫画爱好梦。高中生冈治虽然生活在看似美满的家庭中,但父母秉持的“家庭至上”原则把她压得喘不过气。冈治的母亲则被困于“理想妻子”形象的桎梏中,不知不觉地成了冈治父亲控制女儿的得力工具。冈治与父母越走越远,面对一大桌的精美佳肴,她食之无味;而在品尝了充满家庭温情的炒面后大哭,宣泄出积压多年的悲伤情绪。“你根本就不了解我”,冈治终于对母亲、对父权家庭做出强有力的反抗。两个来自截然不同家庭的孩子——冈治与小诚,在千寻的“介绍”下认识着彼此,也在日常相处中互相治愈。一行人围绕着千寻,温暖着、治愈着彼此。
《千寻小姐》与动画电影《千与千寻》有着巧妙的联系,千寻的真名“绫”是她一直找寻的最真实的自己,而《千与千寻》中的千寻也是不能忘却自己真正的姓名。千寻最终在母亲的墓碑上放上了一把自己最珍视的榛子,暗示着与原生家庭的和解。在千寻寻找真我的最后,她拒绝了曾经给予自己善意的便利店店长多惠“回归人群,不再孤独”的挽留,而是改回自己真实的姓名,在一家农场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千寻小姐》将各种家庭问题温柔地娓娓道来,展现了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及人生道路的影响。影片更多是通过千寻、冈治等女性形象来体现女性对家庭、对社会的强有力反抗,体现了温暖坚定的女性在找寻真我路途中的勇敢与坚强。(周奕)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