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越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其中明确强调“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自然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论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恰如学界的共识,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中国文艺实践,运用中华美学精神观察文艺思潮、剖析文艺现象、评价文艺作品,推出文质兼美的文艺评论。
那么,什么才是文质兼美的文艺评论?我认为,其中一点就是“少说废话”。被后世奉为“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的《文心雕龙》就提出“义典则弘,文约为美”的论断和主张。取义典正,文章才有分量,文辞简约,方称优美。
所谓废话,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意义的话。文艺评论的废话分两种,一种是和文艺本体无关的,这容易理解。与文艺本体无关的废话,就是噪声,污染文艺发展环境,和构建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相背离。网上的“饭圈评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骂战?粉丝之间互撕、控评、屠版、人肉,对于持不同意见者,直接删帖甚至人身攻击,充满语言暴力,乌烟瘴气。因为他们关注和评价的核心根本就不是“爱豆”演绎的作品本身,也不是演员得以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素——演技本身,很多时候都是一些旁枝末节,引发无谓的口水大战。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网络大V发表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也严重脱离了文艺本身。这些乱象表面看是不辨是非,深层次看是价值观错乱、不辨美丑。古今中外,批评家的论争并不鲜见,不仅不让人觉得“下头”,反而能被后世传为美谈,那是因为他们虽然落脚点不同、观点不一致,但本身是为了推动艺术进步。在“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上,文艺评论任重而道远,有大展身手的空间。
另一种是看似和文艺有关的废话。这种废话非常具有迷惑性。乍一看,似乎通篇都在说艺术,但看后收获甚少,甚至毫无收获。有的言之无物,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堆文艺常识或者是文艺史知识的排列组合。有的玩弄术语,故意说得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此标榜所谓的“理论深度”。“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如果只求繁复的文采,缺乏真实情感,读者一经玩味,必定望而生厌。
造成废话评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问题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文以载道,何以载文?文艺评论不应是卖弄术语辞藻的文字游戏,而应坚守“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的宗旨,或就某一现象指出问题关键和解决路径,或辨析鉴别、激浊扬清,针对的都是艺术本体的真问题。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讲真话容易得罪人,讲废话能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事实果然如此吗?“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文艺创作者如果沉迷于“夸夸群”,就永远也发觉不了自己的创作问题。我相信,任何一个想不断提高创作水平的创作者对有诚意的批评、建设性的评论一定是欢迎甚至感到欣喜的。
文艺评论只有少说废话,努力做到“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先努力“抵达”受众,进而才可能提高“影响力”和“引导力”。尤其是在“人人都是评论者”的全媒体时代,人们对冗长乏味的评论早已失去耐心,更应该提倡短小精悍的文风。
(作者系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