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影《这么多年》:关于成长的青春叙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电影《这么多年》:关于成长的青春叙事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5-25 11:40

  作者:李家琦

  近期,由八月长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这么多年》上映,再次掀起一场有关青春记忆的热潮。

  小说《这么多年》是八月长安继“振华三部曲”系列小说《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和《暗恋·橘生淮南》之后最新创作的第四部作品。前三部原著和影视化作品均成绩斐然,在无数年轻人的少年时代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第四部也再度成为青春故事的经典,并且在叙事结构和故事内容上,都展现出同类作品在创作上的成长。

  故事从一场久别重逢开始,过去与现在反复穿插其中,巧妙使用了对“时间”这一元素的感知。电影整体上采用倒叙、插叙的方式谋篇布局,男女主人公中学时期的故事和长大重逢后的故事两个线索,双线并立,交错前进,行至结局之时,故事的庐山真面目完整地呈现出来,让观众在观演过程中经历悬念产生和疑惑消解的心路历程,时空来回之间,故事更为扣人心弦。“这么多年”,仅一个名字已经暗含万千滋味,仿佛一声充满回忆的慨叹,一切依然青涩美好,却多了一层酸涩后的回甘、焦灼后的会心、遗憾后的释然。

  青春是一场盛大的集体记忆,每个人都能在故事里锁定一些与他人共有的情感经验。“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年轻人能从中找到“当下”的生活、对想象中的未来的描摹;而年轻过的人看这部电影,可能观感上更偏向立足“现在”,穿插回忆,颇有一种回望青春的感觉。

  其实书写青春故事并非易事,年轻人未经打磨,虽显单纯,但不单薄。比起更多的“单纯”,青春的显著特点也许是,更少的“麻木”;那些湿漉漉的青涩岁月,朦胧懵懂,让人念之五味杂陈。他们小心翼翼地感知这个世界,表达着对未知的渴求,最稚嫩却最细腻,最青涩却最敏感。因此,青春文学的创作者也须时刻保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知力,如此才能准确捕捉青春回忆里那些难以言说的、层层叠叠的美好之处。

  原著作者八月长安擅长透视青少年心理,许多成年人眼中无关痛痒的小事,在少年人心中都可兴惊涛骇浪,而表面上又只能呈现出一个微小的涟漪;透过他们清澈的心脏,反而更能看清人性的复杂,人世的悲喜善恶。以CD机的细节为例,母亲偏爱弟弟,让女主角陈见夏让出作为考试奖励的新CD机,她只得带旧的去学校;男主角李燃在陈见夏最窘迫之时送给她一台价格不菲的新CD机,却被拥有同款的同学污蔑,认为她不会买这么贵的新CD机,是偷了别人的,好在后来误会被解开……电影受篇幅限制无法呈现小说全部的细节,可抓住了一个CD机的小线索,同时串联起母亲的重男轻女、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健康不平等的家庭关系、同学的歧视排挤、两个少年的互相温暖和彼此治愈……陈见夏受到过点点滴滴的伤害被呈现出来,解释了她性格的形成原因,自卑又要强、敏感又坚韧、脆弱又锋利;合理化了两人情愫的生发,李燃像一道光一样照进她不那么明媚的生活,他带来的温暖足以让她生出这样深长的爱意;同时,这些也为后来故事的重大转折进行了铺垫,陈见夏“要用知识改变命运”,要抓住能改变人生的机会,放弃爱情远赴新加坡,两人遗憾地分离多年。层层铺垫下,所有情节的发生都有迹可循,加之以小见大,于细流中见汪洋,又能做到合理清晰,的确是可圈可点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作者八月长安的“振华”系列作品,呈现了作品的成长轨迹,也反射出与作品一起长大的读者的成长轨迹。同样是青春叙事,《这么多年》继承了前三部作品中对少年人心理的细腻描绘,以及纯白美好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没有被“青春”困住,也有对现实中一些不够美好的事实的接纳。除了青春里懵懂而坚定的情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初遇,《这么多年》能让人读到人世间的分离、重逢、亲人病逝、原生家庭的伤害、父母亲情的缺失、职场打拼的不易……这是青春片难得的成长,这些元素也为理想主义色彩浓厚的青春片提供了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可能性,引起更为广泛的共鸣。

  “振华”系列前三部作品中也描写过青春中人长大后面对的现实世界,但笔墨不多,对所谓“现实”的认知也不完全,对职场急功近利、婚恋门当户对等现象的批判相对单薄和片面,仿佛只是少年对“现实”想当然地理解,显得有些意气用事。而《这么多年》里对“成年人世界”的描写真实了很多,虽然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但已经脱离了片面的批评,能够看到一些事物的复杂性。或许我们也曾那样绝对地看待世界,而成长教会我们的是能够正视这一切,抛却青涩的、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产生对世事更广的包容度。在现实主义的部分,从创作角度上讲,故事比从前尖锐,眼光却比从前温和。

  当然,纵有不少的闪光点,《这么多年》确实还有很多上升空间。故事尝试描绘世界的复杂性,大笔墨讨论原生家庭的伤害,描写当代女性追求独立和自我成长的故事,可影片依然笼罩在青春爱情故事的套路之下,深刻性有所欠缺。尤其是到了影片最后,几句话、几个细节就突然间消解了家庭矛盾,云淡风轻地让伴随陈见夏成长十几年的伤痛烟消云散,使得关于现实议题的笔墨还略显生涩。此外,电影将更多笔墨放在了主人公长大后的部分,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青春叙事的细腻之美,也没有补足现实主义叙事的深刻性和复杂性,电影节奏有些仓促,故事稍显单薄。

  很多青春片只停留在少年时代,或说青春已逝初恋无痕,将过去埋葬在与当下无关的过去,或不痛不痒地给出一个长大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式结局,故事在理想主义中开展,也在理想主义中结束,落入空中楼阁的窠臼。诚然,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是青春故事的主色调,少年的确拥有那样的天真,也因此显得可爱。然而,这样的故事看多了,观众不禁想要发问,青春美好,还有吗?后来呢?电影《这么多年》呈现了国产青春片的“与时俱进”,迈出了十分有意义的一步。青春美好,也许还有生猛的疼痛;青春美好,也许后来总有“兵荒马乱”。对“还有”和“后来”的描绘能让作品的生命更完整,也让那些关于美好青春的笔墨产生了怀念之外更多的意义。(李家琦)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