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漫长的季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漫长的季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6-01 13:41

  作者:金逸鸣

  电视剧《漫长的季节》讲述了二十年前一场精心策划的碎尸案背后的故事,其中有惶惑的父亲、逃亡的凶手、死去的亲人、重逢的老友。一群人困在这个未解的杀人谜团中,岁月蹉跎,历尽沧桑。结尾处一句“往前看,别回头!”惊醒众人,谁都不是人生看客,每个人都既是自己人生的编导,也是主角。《漫长的季节》以诗意的方式脱颖而出,成为近五年来豆瓣评分最高的悬疑剧,实现流量、口碑双丰收。笔者认为,该剧的超越之处在于突破现实所创造的人生境界。这个境界来源于剧情超越了那些似曾相识的家长里短,有一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求索精神;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苦追寻,最终才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意。小人物的不屈不挠给这部悬疑剧笼罩了一层人性的光辉——因为爱,一切皆有可能。

《漫长的季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着

  二十年来,王响对儿子的意外死亡一直难以释怀,有时甚至为之疯魔。一场车牌套牌案中,王响通过摄像机看到被撞者模糊的身影后,便怀疑这是当年杀害儿子的凶手的背影。王响一直坚信儿子是“他杀”而非自杀,而当其通过联系老朋友龚彪、马德胜等人最终抓获凶手,得知儿子是为了救心爱的女孩而自愿丧生时,他惘然了。二十年前的“你我他”尚不谙世事,二十年间的“你我他”忍不住一再回头,二十年后“你我他”临屏观看一场改变命运的悬疑剧

  《漫长的季节》中悠远的哲思与时代记忆交相辉映。九十年代芸芸众生的平凡岁月时不时拨动心弦,剧中人的命运也是我们父辈的命运。桦钢厂的“劳模”“治安积极分子”王响,多年辛勤坚守在火车头,“整个响”时意气风发的他,转眼面临下岗的危机;他对儿子王阳严加管教,却不善言表。因抵制吞并国有资产行为得罪了保卫科科长邢建春的他,却为保释被诬陷的儿子而低三下四。知识分子龚彪人前的吹嘘、人后的懦弱以及事前的胆怯、事后的担当,也极大丰富了这一艺术形象,使其更像生活中的“人”。龚彪的“接盘”行为、净身出户、中奖后车祸等情节既富有戏剧性,又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刑警马德胜傲气逼人、侦查能力出众,却因局长百般刁难,一怒之下辞了职。二十年后,跳着“老年拉丁”的他,带着“半堵之脑”、说着“半语之言”,最终将多年成谜的“悬疑碎尸案”破解。当他像个孩子般哭着念叨“这案子是不是破了”时,我们从中得以窥见这二十年来他因破案不成的愧疚不安、辗转难眠。该剧情节跌宕起伏,直指人性之恶,把对光明的向往化作对黑暗的鞭笞:剧中有被遗弃、被寄养、被性侵、被欺骗、被拍裸照,由沉默转向报复的女大学生沈默;有追求诗性人生、坠入爱河、成为帮凶、为救爱人而不惜献出生命的王阳;有被遗弃至孤儿院、与沈默相依为命、被爱情与暴徒所伤的聋哑人傅卫军;还有在下岗潮失去工作,被迫去维多利亚歌厅打工的巧云……历经坎坷,每个人都很“可怜”,每个可怜的善良人都有“人”爱。也许,《漫长的季节》以悠远的哲思与二十年后的历史回眸,就是想告诉我们——人这一生,有了爱,就有了承担一切苦难的勇气。正是在承担中,展现了人性的伟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寻

  《漫长的季节》中,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每个人都在“回头”。二十年来,父亲王响苦苦执着于调查儿子死因。当年王响作为“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碎尸案的调查。从在儿子床底发现一套带血的电焊服,到看着儿子冰冷的尸体躺在河边,他从立功心切到惊慌失措,转变为心如刀割。王响心中一直接受不了马德胜给出的答案:“人是自杀的”,更想用尽一切力量为儿子的声誉洗白。哪怕是二十年后,王响对王阳之死的敏感度与自责感在时间冲刷后也丝毫未减。王响原本答应陪伴养子王北赴京赶考,却因在套牌案中觉察到杀人凶手的蛛丝马迹,不得不对王北食言,并与龚彪、马德胜组成“老年调查组”,又一次开启了追凶之路。

  当年桦钢两起案件“港商失踪案”与“宿舍碎尸案”同时发生,作为刑警的马德胜毅然决然选择了投身调查人命关天的血案。但由于自己的一意孤行,夜奔到松江,直取沈栋梁。当时,因为没有及时回应王响的传呼,错过了王阳最好的救生时间。二十年来,马德胜从未真正释怀,困在碎尸案所带来的职业创伤里。垂垂老矣的他选择加入“老年调查组”,为破获此案踢上了临门一脚。此时中风的马德胜脑海中浮现的是当年意气风发的自己,还有问心无愧的坦然。

  沈默从小父母双亡,被大爷沈栋梁收养。沈默从小被大爷送去学习钢琴,表面上看来被照顾得很好,实际上却默默忍受被其侮辱与侵犯,而大娘的“沉默”使其成为“帮凶”。考入桦钢医学院后,沈默与哑巴弟弟相认,本以为可以暂时脱离大爷的魔爪,却被维多利亚的陪酒女殷红所欺、为好色的港商所骗、被大爷曝光裸照……人性之恶,让她在绝望与反抗间徘徊,最终被失控的力量拖拽进犯罪的深渊——“倒霉的应该是他们!”伤害过沈默的卢文仲、殷红依次被报复致死,并分别被抛尸炼钢炉和分尸。沈默割下自己具有四个横纹的小拇指,扔进了殷红的尸块里,意图造成被碎尸的是自己的假象。她要王阳和她一起离开这个伤心之地,从此销声匿迹。

  临走之际,王阳割舍不了父母亲情,犹豫了。心如死灰的沈默纵身跳河,王阳为救沈默,献出了生命。二十年后,沈默最终报复了从小虐待自己的大爷和见“死”不救的大娘后,再度遇到王响。这一次,她向王响说出了事实:“王阳没有杀人,人是我杀的”“他是为了救我而死的”。二十年间,所有的仇恨都还清,最后只剩下王阳的救命之恩再也无法偿还。她干涸的泪腺,流出了泪水。爱的力量永远大于恨,这个姑娘在警笛声中似乎明白了什么。就算这个世界让你千疮百孔,只要有人不顾一切爱着你,那就“往前看,别回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意

  1997年的秋天是桦林的多事之秋, 漫长的季节似乎总是熬不到头;但似乎又是短暂的,一不小心二十年就过去了。2017年的秋天,终于迎来了剧中的第一场雪。漫天的鹅毛大雪,覆盖了一代又一代人踉踉跄跄的足迹。

  “往前看,别回头。”“让人沉沦的从来不是岁月,而是回忆。”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时不时触动观众的历史、宇宙、人生感怀,结合剧情,提供了一个人生参照系。

  王北是王阳死后,王响在轨道边“捡到”的孩子,两人相依为命。每个人不都是这么偶然被抛到世上?挚爱亲朋与我们走过人生的某一阶段,但陪伴我们一生的还是自己。“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经历了执着和求索,王响接受现实,继续前行,途中路过了熟悉的玉米地,听到了火车头发出的响声。王响跟着火车往前走,却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正在从火车头窗户往后探视。此时,王响追了起来,一边跑一边对从前的自己喊:“往前看,别回头!” 这一幕,穿越时空,穿越剧情,照亮世界,把全剧推上高潮。在时光隧道中,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因承担而活出了意义,因爱而“不虚此行”。剧中王阳的一首小诗,令人难忘。“打个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成为诗人是王阳的追求,当他写下这首当时尚且无名的小诗时,被父亲王响戏谑,被恋人沈默所认可。“共鸣的响指”连接着过去现在未来,也联系着你我他。当王阳与沈默响指共鸣,两人便因相互懂得与依恋而坠入爱河;当王响与王北响指共鸣,某种缺失和遗憾于无形中弥补;当马德胜、王响与龚彪响指共鸣,这起悬疑案在历经二十年纠结、磨难后揭开谜团。

  大雪覆盖了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过的人们的脚印,也将包容现在和未来的每一个人的脚印。《漫长的季节》以东北方言、东北老工业场景为背景,描述了一群人的命运。但弥漫全剧的诗意却远远超越了这个有限时空,那共鸣的响指划破夜空,化作承担命运的号子,大声地告诉我们“往前看,别回头!”(金逸鸣)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