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果
5月23日,影片《古田军号》荣获第18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音乐奖,这是该片在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之后的又一殊荣。《古田军号》(导演:陈力。作曲:居文沛)以一个红军小号手的视角,讲述了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在转战闽西期间的曲折历程。作为一部力求以当代年轻观众审美喜好为旨归而精心创作的新主流大片,影片在剧作、摄影、剪辑、音声等诸方面都经过了精心打磨,其原创配乐更展现出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创新特质。
首先,配乐展现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古田军号》讲述了发生在闽西一带的故事。这一享有“山歌之乡”美称的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曲作者通过实地采风,捕捉到当地特有的历史人文气息,从中提炼出富有闽西特色的主题音调,形成了建立在五声音阶羽调式上的“民歌主题”。这一主题乐曲在大跳音程的跌宕起伏中,以洗练的旋法和饱满的情绪,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并通过在叙事情节中的贯穿性反复渲染,为整部影片涂抹上了浓郁的地域色彩。同时,片中,造纸作坊的女工们踩着水中竹麻唱起的民歌《海棠花》;红四军由粤东向赣南后撤的队伍中,两个抬着伤员的当地妇女唱起表达坚定信念的民歌《一朵腊梅千朵花》;以及妇女干部张素娥在夜校给妇女们教唱的《妇女解放歌》等画内音乐的配置,也都有效地嵌入叙事,描绘出闽西大地的历史风貌和日常风情。
其次,小号独奏紧扣影片叙事视角。《古田军号》以红军小号手池有田的孙子(池文龙)追忆爷爷当年追随朱、毛红军转战闽西的一段故事。红军小号手是影片叙事的主视角,因此,在音乐设计上,小号也顺理成章成为整部电影音乐中的主奏乐器。影片中,由小号吹奏的“民歌主题”贯穿始终,反反复复、时断时续,与画内小号手练习吹军号、朱德为小号手示范吹冲锋号、红军营地夜空中响起的熄灯号、小号手在战场上吹起冲锋号等情景相呼应,使小号的演奏成为影片中最为突出的音乐意象,进而强化了影片题旨,强调了军号与号手的形象,为主题的表达树起了鲜明的音乐标识。
此外,配乐中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小号主题”。这一建立在小调式上的音乐主题,与“民歌主题”形成了调式调性上的对比,传达出一种不稳定的焦虑情绪。在影片前半部分中,这一主题分别在小战士椿娃子身负重伤、二纵官兵聚众闹事、刘安恭挑战民主集中制等三场戏中以缓慢的速度和节制的音量出现,既与剧情中尖锐的矛盾和紧张的气氛形成反差,又与主要人物压抑的情绪、焦虑的心态形成呼应,为影片铺设出一条心理上的线索,增强了影片的叙事张力。
再次,片中的核心音乐元素“民歌主题”一共出现了35次,通过男声独唱、小号独奏、长号独奏、混声合唱、管弦乐队演奏以及大提琴、单簧管等各种音色演绎,在反复的渲染和强调中,形成了集中统一的音乐意向,此外还结合不同的叙事情节,传达出不同的情绪色彩。
影片一开始,在辽阔、葱郁的闽西大地上,远远传来男声喊唱的“民歌主题”,高亢而旷远的歌声,恰如热情的呼唤,导引着航摄大远景镜头缓缓推向极具闽西特色的土楼群,融入“游大龙”舞的热烈场面;现场喊声雷动、万众欢腾,管弦乐队奏起具有浓厚闽西风情的乐曲,三拍的舞蹈节奏、密集的音群描绘出隆重而激越的欢乐场面;宏大的音流间,男声喊唱的“民歌主题”再次隐隐传来,大提琴的“民歌主题”变奏随之响起,深情而婉转的琴声将思绪带向九十年前的遥远回忆中……
红四军内部各种错误思想风气日益严重,朱、毛二人万分焦虑,但在如何看待共产国际的领导、如何对待和处置刘安恭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在这场戏中,首先,长号吹奏的“民歌主题”在低沉的音区徘徊,衬托出毛泽东飞快的语速和激烈的论辩;继而,小号吹奏的“民歌主题”在高音区盘旋,映衬着朱德犹疑的眼神和纠结的内心;最后,男声喊唱的“民歌主题”悬浮于夜空之上,让人们对这场关系着红四军命运的危机心生悲哀、痛惜之情。整个段落在单一主题、多元音色、音(缓慢)画(快速)的对比中,产生出丰富的情绪变化和强烈的情感冲击。
最后,影片配乐以完整而严密的结构,实现了与影像叙事的统整、聚合。《古田军号》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拥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在叙事结构上,影片铺设了多条线索,在丰富的情节之下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在叙事方式上,旁白叙述与影像线索缠绕交织,现实场景与背景闪回频繁切换。在艺术手法上,快速剪辑的方式,形成了镜头短小、切换迅疾、节奏紧凑的叙事风格。面对这一叙事特点,电影音乐以情绪表达的协调性和连贯性,发挥出统一整合的作用。
影片配乐形成了多主题贯穿的框架式结构。核心主题乐曲“民歌主题”是纵贯全片的精神轴线,那句具有警醒意味的高亢呼唤,恰是影片主题精神的象征,既富含着历史况味的叹谓,也蕴涵了“心齐成龙”的感悟。影片中的另一贯穿性主题为热烈、激越、隆重的“舞龙主题”。舞龙场景在影片中一共出现四次,以极具象征意义的仪式感,传达出影片深层的寓意。
结尾一场,音乐以“猛烈的鼓节奏混合民歌男声爆发出雄浑的合唱和生命的呐喊,在听觉上构建与影像相平行的精神象征”。极具冲击力的打击乐展现出青春的力量,舒展、柔和的舞蹈涵括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伴随着排山倒海、奔涌向前的脚步声,“民歌男声、打击乐、合唱、弦乐与铜管层层交接的旋律线条,以不断涌动的大海形态,随影像语言融向朱日和阅兵的最强音……”(居文沛语)《古田军号》的电影配乐采用密集铺排的形式,为影像注入了连绵不断的情绪张力,形成连贯、流畅和极富感染力的情绪链,有效地实现了电影音乐在电影叙事中的结构功能,为影片营造出完整、严密、连贯、统一的情绪线索和心理空间。
(作者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理事,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