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6-08 09:53

  作者:文 颖

  松居大悟导演的爱情电影《稍微想起一些》(又名《回到恋爱终结时》),用倒叙手法描绘了大都市中的年轻舞者佐伯照生与出租车司机野原叶“分手—热恋—暧昧—邂逅”的爱情历程,巧妙地借男主照生每年生日房间里挂着的日历,刻画了从分手的2021年至相识的2015年,六年时间里的点点滴滴。从恋爱终点回溯至相遇一刻,时间里流淌过的爱的痕迹,像昔日舞台上打过来的那束光,并不会轻易消逝,而是会依稀闪烁。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花束般的恋爱》姊妹篇

  《稍微想起一些》上映后,频频被拿来与前一部大热纯爱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以下简称《花束》)相比较,更被称作《花束》的姊妹篇。虽然在题材上,两部电影有着相似的故事设定,都是围绕一对年轻情侣的相遇相知相恋而展开,充溢着大量由相同爱好建构的想象共同体意识与浓厚的小资文艺气质,也都止步于经典BE(Bad Ending)美学,由于不爱了或冷暴力导致分手,赚得了观众的眼泪与惋惜。

  但不同于《花束》,《稍微想起一些》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倒叙手法,按照叶的回忆展开,镜头语言由近及远,将两人已经分离的事实作为前提,引领观众一步步回到恋爱事件发生的原点。

  在人物的年龄与社会身份上,《花束》讲述的是两个即将大学毕业的主人公从校园步入社会的恋爱物语,二人的恋情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双方家庭、职业选择等世俗生活的侵袭,探讨的主题聚焦于恋爱中的两人如何处理从自我世界融入社会语境的难题。《稍微想起一些》的主人公是更为成熟的三十代人群,已然在各自的职业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同时电影强化了大都市个体孤独的背景,也放大了繁华都市带来的自由与浪漫,有意悬置了家庭、经济等社会因素,借助嵌入的舞台剧场景,呈现了一个更趋梦幻与诗意的爱情故事。二人因舞台结缘,陷入热恋,又因男主意外摔伤,不得不放弃舞蹈事业令彼此心生间隙,最后渐行渐远。

  有意打破常规的性别设定

  《稍微想起一些》在选角上新颖独特,打破了一般帅哥靓女的情侣期待或者说是男强女弱的性别刻板印象。模特出身的池松壮亮饰演剧场舞者,专为女性舞蹈家伴舞。照生一开始扎着马尾,性格也是宛如女性般纤细、柔软,举手投足间少了几分传统的男子气概。而童星出身的伊藤莎莉则扮演出租车司机,既呼应了电影中有意致敬贾木许的《地球之夜》角色(梦想当机械师的女主人公也是一名女出租车司机),也与近年来日本影视中涌现的系列女“运転手”(如滨口龙介电影《驾驶我的车》里的三浦透子、网飞日剧《初恋》里的满岛光)一同构成风景群像。

  伊藤莎莉饰演的野原叶留着清爽的短发,有着沙哑且响亮的声音,迥异于传统日本“大和抚子”形象或亚文化“卡哇伊”风格,性格上显得干练利落、毫不柔弱。电影中一处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凸显了她爱憎分明的个性。叶给还不太熟的照生送生日礼物的路上,搭载了一名企业高管乘客,无意间发现了这个男人道貌岸然的背德行径。当男乘客一边打电话让情人在幽会地点等自己,一边又告诉家中妻子自己今天要加班时,叶通过故意急刹车发泄了内心的不满,也暗中教训了这名男子。

  在与照生的相处中,叶展现出了非常规的性别期待。她主动追求、大胆直率,与吞吞吐吐、纠结多虑的照生形成了强烈的性格对比。尤其在二人分手的出租车戏码里,叶对照生甚至说出了“你怎么像个女孩一样”。男女主角有别于社会性别(gender)的非典型化特质,或许是诱发最后沟通失效的潜在原因,为这段平凡的爱情增添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诗意而非感伤的爱情回眸

  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除了刻画一对恋人的分离,旁逸斜出了“闲笔”。永濑正敏饰演了公园里独自坐在长椅上等待亡妻的大叔,以另一种姿态创造了爱情奇迹:在众人都认为荒诞不经的“等待戈多”插曲中,大叔在一个雨天里等到了撑着红色雨伞的妻子。这条散线超现实演绎了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刻的寓言。

  同样等待恋人的酒吧老板,在电影之中承担心灵导师的作用,说着“毕竟爱并不是为了得到对方的感谢或回报,爱这条路走不通的话,不如及时退出,因为大家也并非都那么坚强。”以此传递出导演的看法,爱情并非必需品。

  结尾,在2021年生日那天,彻夜无眠的照生迎来了窗外的清晨。眺望着远处的日出景色,希望如朝阳冉冉升起。失去爱情固然会带给人们些许感伤,还有的便是对过往的重新审视。与昔日恋人经历过的那些诗意美好的瞬间,在记忆里稍微会被想起,尔后逐渐化为继续生活的勇气。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硕士)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