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同路前行》:儿童视角下的战争反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同路前行》:儿童视角下的战争反思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6-19 09:31

  作者:兰州大学文艺评论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教授 周仲谋

  法国导演杨·塞谬尔钟情青少年主题。他的电影处女作《两小无猜》,呈现了一对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日前,他的新作《同路前行》入围北京电影节,影片聚焦于1914年德法战争期间,讲述几个小孩结伴前往瑞士的故事,从儿童视角对战争进行了反思。

《同路前行》:儿童视角下的战争反思

《同路前行》海报

  片中的小男孩路德维希,因战争原因,被母亲留在收养机构,并善意地骗他说自己去了瑞士。后来,收养机构被迫关停,路德维希被送到乡下的瓦伦库尔修道院。随着战争的持续,修道院也成了德军占领区,不得不迁往别处。在法国军队护送下离开时,路德维希、路西安、路卡斯、路易吉等四个男孩因在野外游玩,与大部队失散。暮色四合,他们看着燃烧起熊熊烈火的教堂,心乱如麻。不过他们并没有绝望,一番商量后,四个“路家人”男孩决定结伴同行,前往瑞士。一路上,他们先后认识了面冷心善的中年女人路易松、与父母失散的女孩露西、德国逃兵汉斯、言语粗鲁内心柔软的鞋匠加斯东、青年黑人穆萨、救治伤员的女医生等,既收获了宝贵的友谊,也遭到了德军的追捕,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痛苦。影片弘扬了人性的善良、友谊的美好,批判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对人性的摧残和伤害。

  影片采用诗意化手法,把孩子们的纯洁、天真,人与人坦诚相待的美好,处理得颇为温馨,如同一首轻快流畅的歌曲。影片这样的处理,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孩子们生活在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一般,他们前往瑞士的行程,也像是一次开心快乐的户外远足、一场浪漫的徒步旅行,即使有些曲折,但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最终也是有惊无险。然而实际上,影片中孩子们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始终处于战争阴影的笼罩之下。路德维希被母亲遗弃,教会学校被迫搬迁,孩子们结伴同行前往瑞士,都与战争有关;路易松的儿子命丧战场,汉斯惨遭枪杀,穆萨和女医生被抓,也都是战争导致的悲剧。

  《同路前行》着意凸显残酷战争缝隙间的温馨与诗意,有其独特的用意。影片试图通过对比,把战争阴影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更好地揭示和呈现出来。一方面,影片表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光明,教会学校勒泰耶先生“不同要比相同丰富得多”的教导,使路德维希明白不同的人也可以做朋友。中年女人路易松古怪冷酷的外表下,掩盖着乐于助人的热忱,不仅在危急时刻救了孩子们,还收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德国士兵汉斯在途中与孩子相遇后,砸毁了枪支,以示友谊。鞋匠加斯东虽然言谈粗俗,出口伤人,心底却是好的,他送给孩子们自己亲手刻的木头礼物。给德军当翻译的修道院同学奥克塔夫,也向德军撒谎,掩护孩子们逃离。黑人穆萨不顾个人安危,护送孩子们一路前行。女医生无私地给孩子们提供住宿和食物。另一方面,影片也表现了战争给这些善良的人带来的痛苦。路易松收到儿子阵亡的消息,悲痛欲绝,放声大哭;露西在战乱中与家人分散;汉斯因战争被征召入伍,不得不跟怀孕的妻子分别,为了能在妻子生产时陪在她身边,汉斯毅然当了逃兵。战争打破了人们平静幸福的生活,甚至夺去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片中最强烈的对比,当属汉斯驾驶汽车载着孩子们赶路时,被德军追赶误入两军交战阵地的情形。前一刻还是孩子们与汉斯消除芥蒂、融洽相处的快乐时光,下一刻就是紧张激烈的枪林弹雨、炮声轰轰的战争场景。极具冲击力的对比,产生了震撼性的艺术效果。一具具横七竖八的尸体,一道道流血的伤口,提醒着人们,这是战争!

  影片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考验。路西安在战壕里跟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狭路相逢,面对黑洞洞的枪口,他惊惶不安地说出从汉斯那里学会的德语“朋友”。听到这个词,德国士兵枪口低垂,示意他赶快离开。在年轻士兵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身上留存着的善良人性。而汉斯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遇到了参军后的教会学校老师勒泰耶先生,孩子们向老师解释汉斯是好人,勒泰耶先生用枪指着汉斯,犹豫着要不要扣动扳机。那一瞬间,勒泰耶先生在善与恶的边缘徘徊,在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之间挣扎。然而,另一名法国军官从背后开枪,打死了汉斯,留下一句冰冷的话语,便冷漠地走开了。影片通过这一情节揭示出,战争已经把大部分军人变成了毫无感情和人性的机器。而善良的汉斯,则被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的陌生土地上,再也不能与家人团聚。他那未出生的孩子、思念丈夫的妻子,就这样成了孤儿寡母。

  《同路前行》的风格既是诗意的,也是酷烈的。影片借由天真无邪的儿童视角,对战争加以审视和打量。孩子们无忧无虑、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欢乐,更反衬出战争的冷酷无情。每个帮助孩子的好心人,最后都落得个凄惨的下场,有力地揭露了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影片结局孩子们跳上火车,以为可以到达瑞士,没想到却到了战争发起的中心——柏林。命运似乎跟孩子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好心人的付出和牺牲也变得毫无意义。看似悲观、有几分黑色幽默意味的结局,含蓄地道出了战争机器碾压中“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真相,饱含深刻的思想意蕴。(周仲谋)

  《同路前行》:儿童视角下的战争反思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