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诗忆东坡》:在新旧交互中实现“古今对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诗忆东坡》:在新旧交互中实现“古今对话”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8-03 09:46

  作者:陈伟科

  近日,沈伟导演的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上海首演。舞作以创新的艺术手法,挖掘千古文人苏东坡背后的新活力,给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人人皆爱苏东坡,你我都是苏东坡”,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苏东坡并不陌生,但要真正走近苏东坡,感受他超凡脱俗、豁达超脱的情怀,体会他遭遇诸多不公和磨难后,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开阔胸襟,并非易事。《诗忆东坡》的价值在于,它透过人人耳熟能详的东坡诗词,将情怀拉回日常,使文化无声沁润。

  《诗忆东坡》呈现了苏东坡诗词中所孕育的中国精神内核,写意地找寻当代人与苏东坡的精神契合点:生动积极与充满深爱,从人间悲欢到乐观旷达,彰显一往情深的动人品格。舞作中融合了现代舞肢体语言,同时将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音、舞、诗、画的综合视听体验,深度提炼了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精粹,以中国传统写意的手法回溯千年,使观众与苏东坡达成“古今对话”。

  作为一部舞蹈诗剧体裁的舞台艺术作品,《诗忆东坡》并不追求剧情表达,而是利用多元化的综合舞台元素来表现苏东坡的多面性,同时在舞作中借助诗词,体现出苏东坡厚重蕴藉的人生沧桑和岁月感慨。在章节设置上,采用“幕次独立却丝连”的结构方式,让观众在意犹未尽中惊叹不已。例如,在苏东坡悼念亡妻的幕次中,创作者通过“平行时空”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他们之间的前尘往事和深埋内心的思念与不舍,进而展开“舞蹈表象”与“内心思想”两者之间的迂回与缠绕:向前溯洄,意象化地表达苏东坡追忆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过程;往后进展,阶梯上的舞者拖着服饰巧妙站立,在微冷色调灯光的晕染下统一“回眸”。这个回眸的瞬间充满了无尽的意义,或表达出对过去的留恋和思念,又或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当画面在“现实”和“意境”中不断跳切,这种视觉上的“空间切换”对观众来说具有一定的观看门槛。

  如何让观众在作品中感受到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给创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纵观当下的舞台艺术创作,以“苏东坡”为题材的剧目比比皆是,却少有实质性创新。难能可贵的是,《诗忆东坡》尝试以现代舞来表现苏东坡,进而探索国际化表达,用老壶装新酒的方式重新解构。“弱化外在表象,强化内在感知”的创作手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跨越了历史,迈上了新的台阶,创作观念不庸俗、不媚俗,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诗忆东坡》的主题并不是寻踪觅源地展现苏东坡的人生,也不是抽丝剥茧地呈现他的某个生活片段,而是通过全方位地展示苏东坡的才华,勾勒出古今对话的内在机理。在这部舞作中,观众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如淡泊宁静:“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又如豁达淡定:“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再如柔情似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有豪放不羁:“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有勤政爱民:“谁凭阑干赏风,使君留意在斯民。”还有知足常乐:“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然,当这部作品被贴上“现代舞诗剧”标签的时候,就注定要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来接受,不能用单一传统的思维模式去看待。一部成功的舞作,起码要有一处深刻的记忆点,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题材上的,亦可以是动作设计上的。《诗忆东坡》的表现形式以现代舞为主要表达语汇,题材是耳熟能详的“东坡题材”,动作设计则将现代舞的风格与古典舞的神韵有机结合,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加之古琴指尖弹拨的音乐与舞者的动作、力度相辅相成,饱满而明快的音乐效果、真挚且厚重的情感都给人极佳的视觉与听觉审美体验。婉转悠扬的古琴伴奏,更体现出了身体语汇外的深刻内涵。

  在中国古代众多文人中,陶渊明的淡泊,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重,欧阳修的高贵,屈原的忧伤,李清照的小资,都使人印象深刻。而苏轼,则被称为全才式艺术巨匠。散文,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宋代四家“苏黄米蔡”,他第一;绘画,他擅长文人画,怪石枯竹,别有风趣;甚至,他还是一个美食家。他的诗词中镌刻着深邃的思想,字里行间里根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理想,蕴含着积极与生动、深情与热爱、乐观与旷达的情怀。例如,《诗忆东坡》中出现的书法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不仅彰显出苏东坡既霸悍磅礴又温婉隽雅的风貌,还能依稀可见东坡风骨,折射出宋代书法的整体意趣。舞台上将书法与众多元素巧妙结合,既引导观众通过书法和诗词了解苏东坡,引起广泛的情感共鸣,又通过苏东坡的诗词映射他的内心世界,形成“借书法读东坡,借书法描诗词,借诗词阅人生”这种“借势、借智、借力”的三借创作模式。又如,《诗忆东坡》出现的《忆故人》《酒狂》《阳关三叠》《秋水》《神人畅》等古琴曲,观众能在音韵中感受到与千年之前苏东坡的呼应,感受着苏东坡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传递千年不息的文脉精神。再如,在创作内涵挖掘上,也真正体现出当代艺术思维的新高度,每一幕内容的表达都体现出创作者自身对于苏东坡诗词、书法、音乐、绘画等东坡文化的独特理解,而又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刻板化表达。

  《诗意东坡》有着直截了当的一面,用14枚印章追忆苏东坡的多面人生,通过灵魂速写的方式展现其跌宕起伏的生命轨迹。《诗意东坡》也有着浪漫恣意的一面,剧中苏东坡与弟弟苏辙围绕着中秋明月,感悟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画面唯美又生动,有复杂矛盾的心境,也有豁达乐观的精神。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是一部具有先锋性的舞台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表达方式弘扬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打开视野,融合文化和多元思维,使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以文化自信树立强国形象。同时,我们是这个时代的经历者,也是这个时代的建设者。文艺创作要坚持创新,在舞台艺术创作道路上,奋力创造新奇迹,不断展现新气象。(陈伟科)

  《诗忆东坡》:在新旧交互中实现“古今对话”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