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花开的声音》:“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审美表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花开的声音》:“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审美表达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8-18 15:56

  作者:范志忠 魏文瑾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共同愿景,也是浙江省 “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出品,浙江交通之声承制的广播剧《花开的声音》,这部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创新创优节目名单的作品,聚焦于这一充满时代气息的话题,主创团队深入到浙江新农村一线体验生活,以鲜活的叙事视角和富于特色的制作范式,描摹出了一幅产业兴、村民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花开的声音》的时代性,就在于其通过讲述青年返乡创业,带领乡亲共谋富裕新路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主题,从而敏锐地捕捉到了“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话题。众所周知,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谋划和实施了“千万工程”,开启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二十年来,浙江省坚持“千万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内涵日益丰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乡村整洁有序,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生态宜居,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打造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宏伟景象。

  很显然,生态宜居和共同富裕是“千万工程”2.0版,是“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广播剧《花开的声音》之所以引人瞩目,恰恰就在于作品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直面这一乡村巨变中所遭遇的新问题和新的矛盾冲突,揭示出“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所包孕的新的人物情感、社会关系和人物命运。

  广播剧开头,是从女主人公姜梦的童年创伤破题。姜梦在8岁的时候,云崖村矿山不幸塌方,姜梦目睹了父辈们不得不辗转于生死之间的悲剧命运。精神分析学认为,成年人的一生都要去整合童年时期的创伤。因此,广播剧这一开头,应该说具有多种功能。从文本的叙事角度,这种追忆的叙述方式,说明了云崖村这种破坏生态的粗放型发展,业已由于“千万工程”的深化而成为了不堪回首的历史;从人物的动作线而言,则意味着姜梦的这种童年的巨大生命创伤,成为她成年后倾力投入到美丽家乡建设的强烈动力和内驱力。

  广播剧的戏剧冲突,则深刻地把握了云崖村经历“八八战略”“脱贫攻坚”的深刻蜕变之后所面临的新的矛盾与问题。历经“千万工程”的整治,云崖村业已从脏穷差变成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村民有了家底,实现小康,却也因此失去了当年光脚闯天下的冒险勇气,受困于各自一亩三分地的小农思想,固步自封。于是,姜梦经过周密调查,提出的“整合土地资源,整改荒山土地。种植可食用玫瑰,既能产生经济价值,又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把游客带进来,拉动村里的民宿和餐饮业”这一云崖村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没有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反而遭到了姜梦的二婶、云崖村妇女主任姜娟花为代表的村民们的强烈质疑:“家家户户拿出十万块入股,赔了怎么办?”“你小小年纪,以为自己很聪明是吧?这是拿我们的血汗钱在冒险!你是要把我们的老底掀掉!”

  《花开的声音》将矛盾冲突如此尖锐地呈现出来,深刻地揭示了“千万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乡村振兴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凝聚人心的“软件”建设。18岁就离开村子,30岁回村干民宿,然后又升任村支书的姜梦,无疑深谙这个道理。她引进省农科院的专家林泉教授分析云崖村的土壤环境数据,找到了可食用玫瑰花这一最适合云崖村的经济作物,以科技文明引导农民,使农民成为“文化人”;她根据云崖村的土地资源情况,把废弃矿地“星星堆”,创造性地设计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这一美丽乡村发展的新模式,用现代经营理念培养农民,使农民成为有经商意识的“生意人”;她最终带领村民,独具匠心地把云崖村的生态环境作为资源要素,她也因此走出了童年的创伤,成为推动云崖村走向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的“引路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推崇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切文艺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

  单本广播剧《花开的声音》分为上下集,总时长约为一个小时。在有限的内容框架下,如何打造出一部具有高水准的艺术作品,是主创团队孜孜以求的目标所在。据了解,《花开的声音》仅剧本创作,就历经六个月的调研,然后十易其稿,精细打磨。在制作上,主创团队更是精益求精,力争打造出一部具有标杆意义的广播剧作。

  作为声音的艺术,广播剧《花开的声音》汇聚精英阵容,由沈磊、钱芳、刘婉玲等知名配音演员、话剧演员担任主要角色的演出。整部剧中,无论是黄发垂髫的稚子,还是耄耋之年的老者,声线都十分贴切真实,还原了各角色的音色特点和语音语调。古人云:“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人由外物触动感情,有感而发,总是表现在声音的变化上。《花开的声音》女主角姜梦,在剧中介绍自己对云崖村的未来畅想时,语速较快,音色清脆而语气坚定,听众仿佛看到一位能力突出、果断干练的女性干部形象侃侃而谈;当姜梦苦口婆心地劝说姜娟花时,语调时而急促焦虑,时而染上哭腔,情绪层次丰富多变,表现出她拳拳之心;当姜梦作为叙述者,将中间情节娓娓道来时,声音平缓而温柔,传达出对家乡的一腔深情。

  《花开的声音》在注重表现人物的对白声音的同时,还注意穿插七段姜梦的内心独白进行概括总结。与网络广播剧中流行的“无感情念白”式旁白不同,《花开的声音》采用内聚焦视角,以姜梦为第一人称进行旁白讲述。“烟花绽放在夜空中,玫瑰盛开在山谷里……灌溉的水流声,蜜蜂的嗡嗡声,还有那山谷里最神秘的,玫瑰花开的声音——那是我们,梦想成真的声音。”女主角以“抒情诗”般的口吻娓娓道来,增强广播剧的文学性和抒情效果。

  为了充分挖掘声音的造型功能,营造现场感,广播剧《花开的声音》邀请了71岁高龄的著名拟音师苏东生担任拟音,确保这部剧的环境音准确丰富,恰当地传递出时空转换的信息。例如,在剧作刚刚开始时,孩子们正在村子里玩捉迷藏,背景音中不仅有孩子们的脚步声、说话声,还有风声、鸟语、鸡啼、牛鸣、犬吠,营造出一派恬静美好的田园景象,随后爆炸声响起,悬疑紧张的背景音乐切入,紧接着是人群的喧闹声,生动地传递出了矿山塌方的讯息,霎那间的剧变形成有力的戏剧冲突,勾起了听众的紧张情绪。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剧名“花开的声音”,充满了意涵丰富的隐喻,它既具体,又抽象,既有形,又无形。它指代着云崖村玫瑰花盛开的景象,又暗喻着云崖村村民实现共富后的梦想花开。

  

  近年来,随着《长津湖》《流浪地球》《人世间》《大江大河》等新主流影视剧的崛起,在表现时代精神的同时注意借鉴类型化的商业制作经验,打造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花开的声音》做出了主旋律内容广播剧走向商业化的新尝试。

  《花开的声音》精心打造了一首主题曲,不仅在每一集的开头结尾处播放,也在剧情高潮处出现,很好地渲染了剧作的氛围。该主题曲邀请到了国际首席爱乐乐团演奏,由中国好声音人气歌手金志文演唱,通过歌曲传唱,助力广播剧热度提升。此外,这首歌还亮相浙江卫视的“2022华侨华人中秋晚会”,面向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先声夺人。

  与此同时,《花开的声音》采取创作与宣推整合营销的策略,开展了多品类宣推。除了主题曲以及MV,还推出了先导片《青春》、概念片、《“声”临其境》现场录制视频等宣推产品。在宣传活动方面,发起了“听主题歌猜歌手”、招募广播剧演员“挑战计划”等互动活动,还邀请了歌手金志文、戏曲“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等人录制打CALL视频,吸引听众。另一个在宣推方面的创举是在全网首播仪式上举办了一场“故事会”,由原型人物讲述乡村振兴时代的“花开”初心,并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央视频、美丽浙江、北高峰APP平台同步直播、宣传报道,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广播剧本身也在全网全平台上线,形成“频道+APP”的全平台发布态势,极大地拓宽了传播渠道。

  《花开的声音》的结尾,设置了这样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场景:玫瑰种植园建成三年之后,由于村民们不愿意牺牲民宿生意而拆除院墙,外来游客在狭窄的村公路上“狭路相逢”。家乡发展被一堵又一堵的墙“围住了”。在姜梦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拆除了沿公路2公里的院墙,云崖村因此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因此,广播剧《花开的声音》启发意义在于,“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拆除每个人心中的小农思想之墙,拆除每个人的墨守成规之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这样一幅魂牵梦萦的景象: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范志忠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魏文瑾系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花开的声音》:“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审美表达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