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妮妮的诗意天地》:拓展少儿合唱的新可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妮妮的诗意天地》:拓展少儿合唱的新可能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8-28 17:57

  作者:石宇宸 吴沁恬

  南朝宋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首次提出了“卧游”,即通过“观画”,漫游山水胜景、品咂人生况味。在《妮妮的诗意天地》(以下简称《妮妮》)里,厦门吉岛少儿合唱团以诗词和音乐为媒,也为大家打开了一扇卧游天地、感发情思、窥见世情之窗。

  《妮妮》是2023年厦门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剧中,思念戍边父亲的五岁女孩妮妮,随着剧作家贾叔叔,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词旅行。通过古诗词,她在每个季节的花、风、月、雪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也治愈了自己对爸爸的思念。其中,有19首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词被改编为合唱曲目,它们以“时节”为主题分类、排列,由4至14岁儿童组成的多层次童声合唱团进行现场演绎。

  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诗与乐自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妮妮》对于古诗词的重新演绎,不仅让传统吟诵得以“复归”,同时其简洁明快的旋律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品位,具备多渠道传播的潜力。此外,在地元素,尤其是闽南语的运用,还为《妮妮》注入了独特的“闽味”。《谜语诗二首》让人回到诗歌问世之时,聆听那古朴真挚的闽语回响。熟悉的乡音萦绕耳畔,让只身在外的闽南游子感受到家乡的温度。

  剧情性及其蕴含的思辨性,使《妮妮》有别于传统的合唱音乐会。作为一部“合唱诗剧”,《妮妮》以诗为线索、以剧为本体,通过丰富的剧场演绎形式廓清了其特征。在思父、寻父主线的引领下,合唱团以类似古希腊“歌队”的形式,出现于纱幔起落间。例如,《钱塘湖春行》引出一家人乘兴踏春的记忆片段,《秋夕》《古朗月行》描刻出秋夜赏月时天真烂漫的妮妮……基于妮妮诗意想象的剧情、文化场景,经由童声合唱、舞台音响组成的声音景观,画面得以具象化。音乐中的情感蕴含,也引领着剧情不断深入——让鹭岛的思念能遥寄塞北,让听众在四时有序间能觅得虚静自然。

  当音乐和剧情在《妮妮》里成为交相呼应的双轨,二者富有美感的交融也承载了重要的社会关怀。“贾叔叔,这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都回来了吗?”妮妮在最后的提问将观众席中父母与孩子的心拉得更加紧密,她呼吁舞台上下的父母与孩子之间能有更多亲切的交流,她抚慰家庭中的分离,更祈祷着亲子之间的团聚。

  除此之外,创作者还探讨了孩童、角色的自我与身份认知。妮妮作为剧中的角色,一次次地质疑“我是谁”,这让人联想起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中小女孩苏菲与导师阿尔贝托之间的对话。我是谁?我们的身份是由自己决定,还是得益于外界环境的塑造?“我”的存在又该如何定义?这些问题像一把裁纸刀,在剧幕与现实之间打开一扇小窗,作者、隐含作者和“剧中人”特殊的关系模式,让他们的交谈变得更加透明,也在他们之间产生了极其生动的对话。妮妮的话既是作者最真诚的坦白,也是作者与笔下人物之间的一次“将心比心”。在这场对话中,被创造的小女孩妮妮在寻找自己,作者贾叔叔也在探寻真实的自我。这些灵动的特质让妮妮真正走进了观众心中,带领着他们寻找古诗词天地,也寻找自身的认同。

  对活动影像的大胆使用是《妮妮》的另一特色。数字技术时代,“视觉性”让故事直观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了塑造作品风格、决定其核心竞争力,以及文本再生产价值的关键要素。《妮妮》用影像为大家提供了“非典型”的音乐现场:第一,叙述剧情、提示信息的动画内容;第二,丰富情境、延伸情感的视觉内容。前者的视觉风格以扁平化、简洁化为主。通过憨态可掬的人物形象和活泼可爱的配音,《妮妮》成功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此处的视觉内容,也成为该剧进行后产业开发的主要依托。后者,则主要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把现场演绎、虚拟场景融为一体:或在舞台上显影清隽古朴的宋体诗文;或将大漠黄沙、日晚荒城搬至台上;或直接将舞台嵌入山水卷轴,移步换景……这些在不同阶段,曾滋养过我们的诗情,以流动、可视、可感的方式呈现,大家由此能“卧以游之”,更知“天地宽广”。

  自2019年初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首次亮相,到2023年新版《妮妮》正式上演,徐聪和他的团队长期专注于中国古典诗歌和文学,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充分激发传统文化在审美和教化方面的价值,并尝试寻找能更好地贴合当代诗情、审美的表达方式。同时,《妮妮》不仅突破了传统少儿合唱的范式,还有意识地探索面向未来的表演方式,希望产出适用于更广泛群体的少儿合唱。在此基础上,如何焕新媒介融合方向,丰富跨媒介叙事、交互的形式,进而拓展“中国叙事”的可能,或许可以成为《妮妮》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作者石宇宸系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系硕士,作者吴沁恬系德国慕尼黑大学戏剧系在读博士)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文学圈子到圈子文学:有机遇,亦有陷阱

  • 《解密》:这杯混合果汁够独特但不好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