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3电影暑期档,一石激起千层浪
——2023电影暑期档面面观之一
历经三年寒冬,中国电影终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在2023年迎来最热暑期档,以累计总票房206.18亿,观影人次超5.04亿落幕,刷新了中国电影暑期档票房、观影人次纪录。据9月1日猫眼研究院联合抖音发布《2023暑期档电影数据洞察报告》显示,除票房及观影人次外,今年暑期档还有多项数据创下影史纪录。如2023年暑期档连续72天单日票房破亿,较历史最高天数增长95%,单档期20亿量级影片多达4部。随着2023年暑期档落下尾声,有关票房的争论尘埃落定,但围绕电影展开的话题还在持续讨论中。
暑期档关键词:多样性、高口碑、高热度
从《碟中谍7》对好莱坞大片的话题性探讨,到《芭比》对女性主义的热议、《孤注一掷》对反诈题材现实性的追评,以及《巨齿鲨2》对中外合作模式话题的讨论等等,暑期档的作品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声浪,引发着连续不断的话题讨论。话题度是电影成功出圈的一把利器。今年暑期档在一波接一波的热度下,保持了超高关注度,除电影本身引发广泛关注外,还将话题和讨论延伸到了作品之外,通过主动迎合观众的情绪价值,勇于触碰观众的敏感神经,引发话题的层层发酵。
从6月1日暑期档开始,整个电影市场便呈现出高开高走的态势。《消失的她》点燃第一把火之后,《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封神》《巨齿鲨》《孤注一掷》,不断掀起观影热潮。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地域观众的多样化需求。“多样性、高口碑、高热度是2023年暑期档的关键词。因为有了高质量的百花齐放的作品,为中国电影开拓了更多的观众群体。”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道。
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的底色,也是中国电影获得本土观众追捧的最直接原因。一些取材于真实事件,蕴含着励志、成长、弱势群体的主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社会情绪的最大公约数,成为了暑期爆款中的黑马选手。对此,国产电影不断深挖作品的立足点,凭借现实底色和精神内核的作品,有效地与观众形成情感上的互动。
资深影评人韩松落认为,当前的电影和社交媒体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一些电影处于筹备和生产阶段时,社交媒体就提供了议题方向和表达方式,在电影上映之后,社交媒体更是成为宣传的主战场。所以从电影的生产到上映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须要提供强烈的话题性。可以说,电影的争议性和电影的整体表达,已经成为互为因果的事情。
超前点映:规范与探索
在暑期档中,《我爱你!》《茶啊二中》《长安三万里》《热烈》《封神第一部》等电影都采取了点映模式。其中,《八角笼中》《孤注一掷》两部电影更是因为在点映期间排片占比多日超过20%,引发争议。可以说,正是因为超前点映,点燃了暑期档的几波热度。第一把火源于电影《八角笼中》。
电影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超前点映实则是达成目标的一个有效手段。“超前点映说明制片方对自己的影片质量有足够的信心,因为一旦不能形成良好的口碑,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点映也是一把双刃剑,并非所有的都能获得市场的成功。”饶曙光认为,凡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气质的影片,大都能够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和社会反响,也才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坚持现实主义的底色,秉持现实主义的创作路线,同时不断提升影片的表达和内涵,通过内心拓展与观众形成更有效的互动。
提升观众对电影的关注有助于实现电影作为注意力经济的效益。《八角笼中》《热烈》《孤注一掷》都通过点映实现了很好的票房效益。当然,我们不能回避点映可能对其他影片形成一定的不公平竞争,需要进一步观察。“无论如何,电影市场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可以有一些规范的措施,但不能简单地采取行政化的手段,而是按照电影法的基本规定,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更加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最终目的还是要不断提升中国电影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可持续繁荣发展,推动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饶曙光如此建议道。
冷热分明:对外反思,向内总结
今年的暑期档中,不乏引入的外国影片,也有中外联手的国际影片。以《碟中谍7》为例,该系列引进内地27年,几乎每次都会掀起观影热潮与话题。但这次上映半个多月才达到3亿多票房,网友大呼“阿汤哥似乎不灵了”。《巨齿鲨2》方面,即使打出杰森·斯坦森+吴京这对国际组合牌,号召全球票房,也并未达到预期的中国市场效果。好莱坞大片和经典国际IP的票房号召力大不如从前。
近些年,好莱坞续集电影的全球票房和影响力都在不断下降,这一情况在中国的表现尤为明显。对此,韩松落分析道,“或许有国民情绪上的原因,观众对好莱坞电影,和它所代表的一切,已经失去了激情和好奇心。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好莱坞的大片,已经呈现出一个重要的失分点,那就是应对国内市场变化的效率,越来越慢了。”好莱坞大片延续了一种固有的叙事套路,当观众不再满足于视觉奇观带来的感官刺激,且没有从影片中找到情绪的共鸣点,就会逐渐丢失关注度。
“国产电影在国内互联网产品旷日持久的训练之下,与互联网产品保持高度同步,电影人积极钻研人们的观念变化,以及极为细微的情绪变化,并且从编织故事,到演员表演,到宣发方式,都紧跟观众的观念变化。”韩松落表示,以导演陈思诚的一系列作品为例,特别是暑期档上映的《消失的她》,虽然电影在制作方面,还有各种亟待改进的问题,逻辑上也存在各种硬伤,但在观念上却完全符合当下观众的需求。更微妙的是,为迎合年轻观众的观看期待和喜好,对作品进行了本土化的订制改编,取得了巨大成功。
暑期档是观察社会的一扇窗,透过这些丰富饱满的作品,折射出时代之下人们的呼声,是社会发展最生动鲜活的注脚。在喧嚣的市场中,更当注意其中释放的微小信号及细小变化,从更为宏观的产业角度予以分析和研判,不断通过优质内容,刺激电影市场的回暖向好发展。大片云集的国庆档战役即将打响,能否延续暑期档的辉煌,唯有拭目以待。(光明网记者刘冰雅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