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火山挚恋》的生命影像奇观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火山挚恋》的生命影像奇观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9-05 16:48

  作者:李婧琪 马艺函 潘可武

  《火山挚恋》由萨拉·多萨(Sara Dosa)执导,2023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长片提名。影片以法国火山学家莫里斯·克拉夫特(Maurice Krafft)和卡地亚·克拉夫特(Katia Krafft)夫妇的爱情及一生追随火山的历程为切入点,在复现主角“炙热之恋”的同时,将生命的省思,生与死的寂虑,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贯穿于其中。除了真实呈现火山爆发的壮美景象外,导演以颇具浪漫主义的视角展开叙事,将“火山夫妇”留存的影像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赋予该片奇观化的审美属性。

  火山奇观

  于人类而言,自然世界的神秘、壮美令人心生崇敬,这种由心而生的“敬意”源于自然所蕴含的力量,激发了人的欢愉与畏惧之感。诚如片中解说词所提及的“人会爱上自己所知的事物,却更爱自己未知的事物”。于火山夫妇而言,火山属于“非凡之物”,具有未知的吸引力。在面对这一自然景观时,所生发的是源于心灵的振奋与释然之感,类似于朗基努斯所提出的“崇高”,是由于崇高感所激发出的审美体验。“红与灰”是“火山世界”的主要色彩,岛屿、山脉、熔岩、滚石、烈火……是大自然的馈赠,烈焰边缘不乏生机,我们在惊叹于自然的恢宏与壮阔的同时,也看到了生命体的运作方式。

  得益于影像技术的进步,使“不可见”成为“可见”,个体对于自然世界的感知得到了表述契机。《火山挚恋》所呈现的是源于自然界的光影,营造出一个梦幻及危险并存的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导演对于“火山夫妇”生平的理解,对于与火山相连接的世界的感触。在景别的处理上,远景镜头用以记录火山的全貌,突出人和火山的关系;特写镜头以放大细节的功能呈现奇特的自然景观,例如展现火山喷发的瞬间,熔岩裂开的肌理,奔腾燃烧的岩浆,撞击山崖的熔铸石块等。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有意识地将水下摄影及航拍技术运用于拍摄之中,试图全方位地展现火山全貌。海底涌动的岩浆,火山掠夺过的荒野……经由影像的陌生化形成视觉景观,在传递创作者对于火山主观感受同时,也在警醒人类要敬畏大自然的力量。

  生命奇观

  《火山挚恋》围绕生命的体验及自然的存续所展开,影像中充斥着创作者对于生命及自然的认知,为观者展现了生命的奇观。作为有机的整体,火山提供了完整的生态闭环,岩浆掠过之地寸草不生,但火山灰为生态圈提供了新的补给,动物、植物生长于此。影像展现的是世界的不断创造及变化,是生命的交替更迭,同样也展现出伯格森所指涉的“生命的冲动”,其具体指向于宇宙进化的内在动力。若要理解生命,需将自身放置于生命之中进行思考。如尼采所言“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火山点燃了两人对于生命的热情。影像向我们阐释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这种共存并不建立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征伐,而是以科学的方式缓解二元对立的局面,降低彼此的伤害。

  影像充斥的不仅只有主角对于自然奇观的迷醉,同样囊括了两人之间的情愫。在影像开篇就公布了两人走向死亡的结局,以倒叙的方式,阐释了两人与火山相伴多年的心路历程。火山不仅是两人科考的目标,也是将两个“孤独灵魂”相联结的媒介。火山更像是爱情的见证者,促成了两人的相识、相爱,并以此立下一生的契约,相生相伴直至生命的尽头。“当你随时可能死去,你会留下什么?”听到这样的旁白,你会不禁思索如何找寻生命意义?何为滚烫的人生?“火山夫妇”的答案是,“也许你需要某种存在的哲理,才能面对这些火山怪兽。我的原则很基本,我想过着精彩而短暂的一生,胜过漫长却无趣的人生,愿意为了火山之美舍身。”正视死亡才能体悟生命的价值,全片也在传递这样一种价值,生与死的命题是“火山夫妇”早已直面的问题,他们为了热爱倾尽一生,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如若其中一个因火山殒命,另外一个定会相伴在侧。

  此外,随着二人探索火山的脚步不断深入,生命的意义沿着现实的痕迹展开,并将该意义延伸至未来。这种意义源于个体本身对于未知的痴迷(例如火山),也源于自然启示的力量。“火山夫妇”生于二战后的法国阿尔萨斯,二人的成长中充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掠夺、压迫。起初对于人性他们只剩失望(索性选择远离),但火山弥合了两人现实世界的创伤,使二人逐渐远离人群,却又最终观照人群。诚如两人在影片中所提及的“只有远离人类,才能重新爱上人类”,由于朋友的离世及火山带来的大规模伤亡,他们开始转念研究火山灾害。火山研究为他们营造了乌托邦,但现实的感知却是真实的,那些眼见为实的伤害也是真实的,火山爆发后受难的人和事带给二人强烈的冲击。影片在呈现“他者”奇观的同时也强调了个体责任,从对自我的责任(是私人化的,以利己为出发)逐渐升华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囊括整个社会,是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

  探索性影像

  纪录片的诞生与探险密不可分。作为一部探索性纪录片,《火山挚恋》囊括了火山夫妇对于火山的探险及其衍生物的体验。首先是关于导演的二次创作。影片的叙事沿着“火山夫妇”科考的探险历程展开。因为没有参照,影像只能基于两人留存的影像,导演也试图运用他们捕捉到的每一场景,带给观者非比寻常的视觉体验。两人现实中遗漏的部分景象,也没有采用人物扮演的形式,而是运用动漫进行补缺。其次,是关于拍摄者本身。作为为数不多的火山研究专家,“火山夫妇”带着对自然界的崇敬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决定记录每一个瞬间,用以辅助后期研究。为了接近真相,二人采取近零距离拍摄。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哪一次探索是轻易的,例如冒险在火山弹中前行,莫里斯因近距离观测被火烫伤等等。

  此外,导演善于挖掘“火山夫妇”的科考趣味,将科考与访谈记录相结合,意在复现他们与火山共生的体验。“我们躺在深渊的边缘沉思着,这个现象使我们不断颤抖”。为了加深对火山的理解,“火山夫妇”尝试了各种方法,例如长期在火山边缘居住,用手感受岩浆的温度,在火山岩上煎鸡蛋,穿着防护服贴近火山,用石头测试防火服的坚硬程度,以及为在火山流中泛舟,在硫酸池中用特制的橡胶艇进行实验(最终以测试设备的腐蚀宣告结束)等行为……这些不同寻常的体验式影像,强化了影片的沉浸感。

  生命意义是由自我赋予的,不依托于外物而存在。“火山夫妇”的身体虽已陨灭,但两人的精神因影像得以永生。火山科考犹如艺术的鉴赏过程,让个体产生了愉悦之情,“火山夫妇”也因为探索实践发现了生命发展的不同方向,由此反观自身及在世的人类。影片试图展现出天人相和、物我合一的场景,让观者在感受到自然韵律的同时,与创作者一同见证生命的更替。也许这就是纪录片存在的意义,以影像建构起人与自然联结的桥梁,回观现实并召唤观者从中寻找生命的内涵,最终将受众引领至这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现实世界。(李婧琪 马艺函 潘可武)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