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数字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9-11 13:56

  作者: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鲍远福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数据接口、媒介融合、数字影像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全方位的电子化、数字化和图像化手段,不仅让现实世界的人有机会通过芯片接口、意识上传的方式进入到网络世界产生人机交互,而且能够让数字世界里的“人类分身”或“电子化人格”真正地“活起来”,成为获取知识、寄托情感、承载使命、制造娱乐乃至传播民族文化的“新使者”。

  所谓“数字人”,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人类身份在数字世界(元宇宙)中的“分身”。它们是现实人类在赛博空间的“真身代理人”或“数码代具”。现实人的精神、思维、意识、心理、信仰、道德和记忆等“类本质”要素整体地迁移到这种“数字替身”之上,使其在网络空间的“仿真环境”中获得再现与重塑,但在功能方面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世界的真正“主体”,因此也被称为“虚拟人”或“数字孪生人”。

  “数字人”原本大量出现在数字时代的文艺创作中,如网络科幻小说、网络游戏、数字电影、动漫等。但是,如今它们也开始在数字文博、网络综艺以及AI新闻等应用场景中登台亮相。最近出现于数字平台并产生广泛传播效应的“数字梅兰芳”“AI孙燕姿”“苏东坡数字人”等,便是这项技术应用最具有文创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典型案例。

“数字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苏东坡数字人”亮相“中国诗词大会”

  “数字人”的应用前景猜想

  现实真身与数字替身的强互动、真融合,将是高科技引领的现代社会的一种典型生存方式。一是情感分身,即通过数字技术将因故去世的亲人人格特征数据化,在数字空间中生成一个类似的“代替人格”载体,用以寄托亲人的思念与情感诉求。比如上海大学生利用数字人技术生成已去世的奶奶,并与之进行微信聊天;一外国女子通过VR沉浸设备与因病去世的女儿的“数字替身”虚拟互动等。情感分身为那些遭遇某种不幸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可以以假乱真的精神慰藉。

  二是艺术场景的再现与应用。即通过“数字人”技术修复或重现一些经典的艺术情境或艺术角色,如清华大学的虚拟学生华智冰开启学习生涯、“AI孙燕姿”演唱会的火爆、故宫博物院通过3D沉浸技术打造“数字清明上河图”让古画上的人物“动起来”,这些都是这种应用的典型案例。随着这项技术的成熟,它可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名画、电影胶片数字拷贝修复以及对知名艺术人物互动场景的应用之中。通过数字人技术复现古典艺术的“名场面”,既增加了艺术欣赏的趣味性,也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介入艺术创作的第一现场。

  三是数字文旅/文博产品的打造以及城市虚拟场景导航技术的应用。通过数字技术构建虚拟场景,让现实游客进入到虚拟现实的文旅场景中并与之互动。新世纪初澳大利亚艺术家杰弗里·肖曾创作互动艺术《可读的城市》,便是这种数字文旅的思路,将虚拟交互设备与城市数字导航地图结合,让体验者在类似“元宇宙”的数字交互空间中体验某个城市的(虚实结合的)景观。当代虚拟现实交互与沉浸技术更强,“具身体验”已经初步在数字平台实现数字人及其所处数字环境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在我国,数字文博、数字文旅以及城市实景导航也已将其运用到实处,增强游客对文创、旅游和陌生环境的数字体验感受。

  四是数字艺术场景或角色创作。通过数字技术呈现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性的艺术场景,与演员的表演结合,创作出数字化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电影艺术场景,如好莱坞电影《阿凡达》系列以及数字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又或者通过数字技术复制已故演员的表演,以此来制作电影,例如《流浪地球2》中数字演员“吴孟达”的演出,以及《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中已故“莱娅公主”的数字人等。数字人的艺术角色塑造,弥补了因制作周期漫长,给电影创作带来的某些遗憾,如今年上映的《夺宝奇兵5》就让81岁的主演哈里森·福特整整年轻了40岁。

  五是提供医疗、航天、通信、探海等高精尖技术探索的虚拟仿真或危险操作。数字人可以在软件程序的精准控制下,实施微观层面的手术,帮助患者康复提供支撑数据,或远地轨道外的一些联机技术操作,以及在军事领域从事拆弹、侦查等高风险的作业等,帮助人类在“分身乏术”的情况下承担一些精密的实操工作。

  六是数字人也许能够帮助真实的主体人承担一些辅助性活动,如线上学术交流、游戏娱乐活动等。数字分身可以同步参加多场重要学术活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科幻电影《错位》中便呈现了类似的想象场景,主人公赵书信制造了一台和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帮助分身乏术的他破解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除此之外,“微软小冰”“华智冰”“索菲亚”等“数字人”,已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应用场景里掌握了一些社会功能,如“小冰”“创作”了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索菲亚”获得沙特机器人公民资格,“华智冰”成为清华大学的虚拟研究生等。因此,当“数字替身/分身”分享了现实主体人的部分人格时,人类群体在未来世界的生活、工作、学习是不是会有新的可能性呢?这一点显然值得期待,不过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伦理风险。

  如何运用数字人技术讲好中国故事

  新技术的运用,将会在功效层面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人类研发新技术的内在动力之一。从数字人的应用前景来看,“数字人”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字人”的出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新的舞台,尤其是为更多年轻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数字人”说到底代表的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技术化,因此受到了年轻人群体的欢迎。数字人技术通过复活和再现了古代文化名人,在数字平台中实现与年轻受众交流互动,潜移默化地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

  二是通过数字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例如在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上,由中华书局推出的“苏东坡数字人”带来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此外,还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文夭夭”、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伽瑶”、国家博物馆的“仝古今”博士等数字人,它们都在相应的领域中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数字大使。

  三是充分开发数字人的语言表达、动作捕捉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技能,帮助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通人实现正常的跨文化交流。例如模仿美国亚裔脱口秀演员欧阳万成(吉米)的形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且能融入世界文化圈的数字人“交际助手”,介绍中国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好生活等,实现跨文化交流。

  四是创造更多样的中国式“数字人”艺术角色,让它们通过电影电视、文学艺术、游戏动漫等形式,提升中国文化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流浪地球》《三体》等科幻影视艺术,《第一序列》《地球纪元》等网络文学作品,《仙剑奇侠传》《三国志》《灵笼》《黑门》等游戏动漫产品,在利用开发“数字人”角色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层面,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鲍远福)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