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从历史光影中打捞奥本海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如何从历史光影中打捞奥本海默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3-09-21 11:24

  作者:赖秀俞

  据说回归历史叙事是一个导演迈向成熟的标志。曾经以穿越时空、宇宙奇观、高概念发明为影像特征的克里斯托弗·诺兰今年51岁,拍了一部历史传记片《奥本海默》。这一次,诺兰的电影虽然依然拥有熟悉的配方:炫目的非线性叙事、精彩的声效设计以及成熟的视听语言,但是试图在大量的信息与细节中铺陈历史想象的诺兰却显得相当疲软。这种疲软,从《敦刻尔克》已然开始。当影像失去奇观呈现的必要性,诺兰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他在叙事层面的短板,以及叙事技巧对内容的“霸凌”。毕竟,虽然同样都是对叙事圈套的熟练操演,但未必每次都能对叙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历史叙事而言,诺兰的花样叙事秩序与镜头调度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在一向获得好评的《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等作品里,我们已然发现诺兰的历史感在影像层面的表现并不突出。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诺兰虽然采用非线性叙事营造多层次的时间线索,使时间呈现为过去的多个横截面——这无疑构成为人所称道的诺兰风格之焦点所在——但是这些已经风格化的叙事设计,是否有其限度?它总是有效与必要吗?这种作者性,到底是风格的强化还是风格的局限?而这种典型的诺兰风格何以一再召唤当代观众的情感认同?这些问题显然值得我们一再思量。

如何从历史光影中打捞奥本海默

  在当前的后现代社会,诺兰对历史所投注的目光相当“老派”。他并没有致力于消解历史的严肃性,相反,诺兰依然有宏大叙事的关怀。虽然从性别视野出发,这种关怀在《奥本海默》中显得相当偏狭。因为我们目之所及的女性角色几乎都是宏大叙事的陪衬。而宏大叙事的主角有且只有男性。在人格的影像建构上,二者也并不平等。男科学家主宰着人类的命运,而其中的女科学家、女社会运动者不是在研究团队中争执不休,就是为家庭琐事崩溃流泪,以及因为时代的压抑等原因而抑郁自杀。但是,整体而言,在这个时代的流行语法中,相对于后现代的平面化与虚无化,诺兰对宏大叙事进行拷问与挖掘的精神诉求是值得肯定的。叙事层面的缺陷并不影响它在历史关怀上的必要性。只是,诺兰对宏大叙事的建构虽有其野心,但在叙事层面的实践却显得如此轻飘飘。不仅是这种宏大叙事排除了女性的身影,由此暴露出其观念与视野上的偏见,而且诺兰对知识分子的理解也流于表面。诺兰对科学家在野心与道德之间矛盾、挣扎的呈现,对知识分子与国家权力意志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大概是出于商业化的考虑,电影一开始就抛出了故事的谜底: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由此日夜受到宙斯的惩罚。奥本海默发明了原子弹,变成了毁灭世界的死神,因而坠入永远的道德炼狱。不过,电影并没有用太多的篇幅呈现奥本海默的内心挣扎与精神困境,反而将道德问题置换为知识分子之间的“心战”。

  从核战到“心战”,《奥本海默》从严肃的哲学问题中逃逸而出,不仅抹平了奥本海默作为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知识分子的道德思考,而且还将身处于波澜壮阔的时代里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复杂性予以简单化。从普罗米修斯的隐喻可以发现,诺兰显然看到了奥本海默的复杂性,并为之深深吸引,只是并未将这种复杂性呈现于电影中。试图以奥本海默为中心,建构宏大叙事的诺兰,并不像编织宇宙奇观时那样得心应手。在不断切割、闪回的叙事片段中,电影从求学生涯到研究经历,从家庭到国家,通篇都在展示奥本海默的行动、思想与内心,然而我们却看不到奥本海默,更枉论其背后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知识分子群像、科技史以及冷战史等复杂的历史经纬。

  电影表现的并非一个置身于二十世纪冷战史与科技史中,因身系人类命运而深陷道德危机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面目模糊,被时代推着被迫往前走的老好人。这一点可见于电影中奥本海默对左翼的看法。奥本海默支持工会的组织与运动,却从不参与。他周边的亲密关系几乎都与左翼运动相关,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独立、自由的思想立场。他对左翼的基本态度,仅仅表现为一种人道主义式的同情,并且经常保持着一种含糊不清的状态。以此为标志,不难看出,奥本海默在政治光谱上呈现出诸多新自由主义的印记。在此我们看到的自然是导演的人格投射。这种思想印记使电影不仅难以呈现奥本海默在其精神世界所发生的拷问、挣扎乃至撕裂,而且更进一步取消了至关重要的道德命题。

  实际上,不只《奥本海默》,我们一向难以在诺兰的作品中看到复杂、具体的“人”,而只有为概念、奇观服务的扁平化的“工具人”。由于难以刻画一个真实的人,诺兰不仅在塑造女性角色方面相当刻板,在建塑男性人物时也充满了自我投射的痕迹。在不再以呈现奇观为第一要务的《奥本海默》中,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以此为基础,诺兰更难以把握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全景,所有的重大问题几乎都被转换为内部的个人情感与政治斗争。因而我们虽然能够在《奥本海默》中看到讽刺、戏谑与批判,但对核战的反思却过于轻巧,缺乏深度。那些内在于宏大叙事的时代命题,实则已被诺兰的商业化叙事设计全然稀释。

  不过,更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或许在于,虽然没有宇宙的加持,诺兰的宏大叙事差强人意。针对冷战情境的历史想象,诺兰在《奥本海默》中的思考尚且不足。但是,为什么这样的诺兰风格却能够获得大众的喜爱与期待?从这一点而言,诺兰的作品显然具有典型的时代性。一向着力于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取得平衡的诺兰,这次的“作业”《奥本海默》同样是凸显这种时代性的文化产品。其特点在于:结构固然精巧,只是匠气有余而诚意不足。并且,和非线性叙事一样,逃避严肃议题,迷恋叙事圈套的历史想象构成诺兰电影作者性的重要部分。于是,诺兰标志性的电影风格,一方面是他的超越,同时也是他的局限。究其根本,商业与艺术的平衡点终究成为诺兰难以挣脱的桎梏,《奥本海默》难以从浩瀚的历史烟海中真正地打捞奥本海默。诺兰的历史叙事,再度和他的很多备受大众欢迎的电影一样,成为市场上流通的时尚单品。(赖秀俞)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